APP下载

目标导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模式探析

2013-04-29张华任静静王宇婷

大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目标管理研究生

张华 任静静 王宇婷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的基本是导师个人负责制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的指导模式直接关系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借鉴目标管理思想和方法构建了目标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模式,旨在更好地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增强研究生自身的积极性,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目标管理 研究生 导师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50-02

一、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模式

(一)导师制

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由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的教学管理制度”。其特点是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导师的责任和权利,并使研究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研究生的质量水平与导师及其指导模式直接相关。

(二)导师指导模式

关于导师指导模式,我国学者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许克毅等人提出,“导师的指导方法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管理的宽严尺度。”英配昌、安桂清将导师指导模式归结为两种典型:“放任自流型和拔苗助长型。”另一部分学者如赵莉、韩燕明则是把导师指导模式等同于研究生培养模式,指出“学术界至今已形成师徒式、专业式、协作式三种基本形式”。管理学视角的分类认为,根据教师采取的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导师指导模式分为“专制模式、民主模式和放任模式”三种。

二、目标管理及其在研究生培养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目标管理概述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目标管理实际上就是使管理人员和职工在工作中进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优势在于让个人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个人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

(二)研究生培养中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性

1.合理的目标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有导向作用

在目标管理下,导师可以引导研究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制订可行的目标与计划,使得研究生培养有的放矢。目标被制定和接受后,一方面导师可以据其对研究生进行具体指导,又能够在有限的精力下兼顾到所指导的研究生;另一方面研究生能够清楚自己的前进方向,不会缺乏方向感,从而明确自己要作出何种努力。

2.合理的目标对导师和研究生具有双向激励作用

缺乏清晰的目标不仅会使导师对其指导学生感到茫然,也会降低研究生的动力与责任感。个人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激发其潜在能力创造最佳业绩,只有在达到了目标后才会产生成就感或满意感。合理的目标既能激励导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又能激励学生努力实现自身的目标。

3.目标具有约束作用

目标既是导师期望和学生期望相平衡的结果,也可用作控制的标准。目标的既定性,使得在研究生培养中最大限度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促进研究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方面可以约束导师对所指导的研究生是否完成目标进行过程管理和纠正,另一方面可以用来评价研究。

(三)目标管理的实施流程

目标管理是运用目标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个人和团队的潜力,汇集所有的力量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其运作不外乎以下一系列步骤。

第一,制定目标。包括制定组织的总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同时要制定完成目标的标准,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应该具有如下特征: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实现性、富有挑战性。

第二,目标分解。建立目标网络,形成目标系统,通过目标系统把各个部门的目标信息显示出来。

第三,目标实施。检查和控制目标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检查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偏差。

第四,绩效考核及奖惩。按制定的标准对目标进行考核,目标完成的质量与个人的报酬和升迁挂钩。

第五,信息反馈及处理。在进行目标实施控制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行考核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调整和反馈。

三、目标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模式的构建

(一)目标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模式的整体构建

结合导师指导模式的具体内容及目标管理的实施流程,本模式通过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有针对性的定期会面(会面频率按高低年级区分,低年级两周一次,高年级一月一次)与不定期网络电话联系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指导。整体的实施过程图1所示。

(二)目标导向的研究生指导模式的具体实施——以西南科技大学习企业管理专业为例

1.总体目标定位

在本指导方式中将采取导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方式确定目标,导师在该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性引导,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并合理制定三年规划。首先由学生思考“为什么读研”和“为什么选择本专业”以及“日后准备从事工作类型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或者继续攻读博士所需要做的准备”三个问题,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特点,然后和老师采取定期见面的方式探讨,在导师根据自己以往所指导学生经验的建议下制订目标。

结合西南科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现状以及研究生培养的有关文献,在此模式中我们将研究生的最终培养目标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类,其中学术型人才指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与较高的学术研究水平的研究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较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实际中的研究生人才。这两者不能截然分开,都需要具备基本的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等,但两者侧重点不同,前者着重于知识的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后者着重于知识的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

确定总体目标后,结合相关培养方案和学校评奖制度,将选择论文发表、奖学金获得、学位论文三个指标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并将这三个目标的完成情况设置为基本目标、预期目标、创新目标三个层次。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目标的分解及计划的制定

在确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应将其分解到知识、能力、素质等具体指标。其中知识这一指标包括知识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的应用能力等;能力指标包括组织、沟通、企适应、社交、专业能力等;素质指标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三类。

总体目标分解后,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其贯穿三年。结合西科大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所读年限(3年)以及有关培养方案(如前三个学期以课程为主,而后三个学期以科研为主),我们将研究生培养计划分为三个层次:三年总体计划、阶段计划、学期具体计划,其中下一层次的计划,应以上一层次的计划为基础。

3.计划的执行与调整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管理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自律以及与导师的良好配合和互动来确保计划的执行力度。在定期会面的基础上,导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对所指导学生的计划完成和目标实现情况进行了解,定时和不定时地审查所指导学生的计划完成情况。当出现意外、不可预测等严重影响目标实现的事件时,应该督促学生以三年总体计划为基础对原定的计划进行调整。

4.总结与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学生应该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总结;以学期为限,每一学期开学时提交上学期总结(第一学期除外);在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以前所作出的目标和计划进行修正。研究生自我总结后,导师应对所指导的学生的目标的真实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出此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如超目标完成、基本完成、没有完成等)决定。如没有完成应分析原因并修改下一阶段目标或者长远目标,以更好地提高个体培养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孙义隧.研究生教育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 陈春燕.浅谈目标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

[3] 陶春莉.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D].兰州大学,2006.

[4] 李海滨.硕士研究生导师质量保障长效机制探究[J].高教论坛,2009,(12).

[5] 雷世富.正确认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导师负责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目标管理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新常态下企业目标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标利润导向下的基层采油单位绩效评价研究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目标管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研究
企业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