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性别平等视角下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调查

2013-04-29闫朦

理论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对策

闫朦

摘 要:女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妇女参政人数和水平、反映和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陕西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女性和男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素质差异进行对比,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差异形成的深层原因是社会性别建构的结果,并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社会性别平等;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社会性别建构;思想差异;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6-0019-04

一、问题的提出及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社会性别平等是指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它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考虑、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主要是指尊重男女两性在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的平等权利,承认男女两性应有平等的机会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健康等各个方面的资源,任何限制男女两性上述平等权利和机会的文化习俗和制度规定都需要改变。社会性别平等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目标之一。

提高女性参政能力和水平,推进两性政治地位的平等是社会性别平等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也是领导党,干部选拔管理的基本体制是党管干部,是否是党员是能否进入各级领导机关并进一步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女性党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既是反映社会性别平等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提高妇女参政人数和水平,进而深层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重要基础,女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这一基础。因此,发展壮大女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提高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是发展壮大女党员队伍、提高女性参政能力、进而深层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必然要求。

基于上述原由,本课题组以陕西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为对象,采用个别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学员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旨在通过对男女两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及其差异的分析,透视我国在社会性别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深层原因,进而提出提高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推进两性社会性别平等的对策。

本次调查首先以与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座谈为基础设计问卷,先发放部分问卷,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进一步调整问卷问题,形成最终的调研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入党动机、政治敏感度、政治参与度、自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调研对象的陕西省直属机关工委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每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超过千人,学员来自各行各业,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4份,其中女性问卷120份,男性问卷244份。40岁以下的占被调查对象的90%以上,73.77%的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和86.67%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来自机关事业单位,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被调查对象的80%以上。从这个层面来看,本次调查更侧重于反映机关事业单位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她们是女性参政的重要依托和主力。

二、基于调查对两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差异的分析

从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来看,总体上当今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和事业上有较强的进取精神,敢于竞争、勇于担当;渴望男女两性在社会性别方面的平等;她们关注外在的同时也关注自身内在素质的提升,希望自己聪明睿智,家庭事业双丰收。但是,调查中也明显反映出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与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利于女性党员队伍的扩大和参政能力的提升。

1.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高于男性,但入党意愿低于男性。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是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政治觉悟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什么人的利益”的选项中,有76.67%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认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各民族各阶层的利益,高于男性9.46个百分点;在党的指导思想方面,有70%的女性选择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只有40.98%;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有信心的选项中,选择有信心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为70%,而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则只有49.18%。但是,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意愿远低于男性。入党意愿的表达和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而发展成为党员是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必经之路和发展成为领导干部的重要前提条件。省直机关工委党校近年来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多期,每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女性人数都低于男性,一般为各班次人数的25%至30%左右。当问及“培训后若不能被发展入党会怎么想”时,选择“无所谓”、“入不上就不入”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为23.33%,而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则为18.04%。

2.在入党动机等方面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从众心理较强,自主独立意识弱于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在问及“你为什么入党”时,因为“大家都在入党”和“别人劝我入党”而选择入党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为20%,而同样问题下,男性入党积极分子仅为11.48%,有36.07%的男性入党积极分子认为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和个人利益的社会风气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入党动机,而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只有23.33%,低于男性近13个百分点。

3.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希望从政,但参政意识和主动性方面弱于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尽管有53.33%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明确表示愿意从政,但是参政积极性弱于男性。例如,关注所在的组织和社会发展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的重要表现,在回答“最近5年你给单位、社区和政府提过意见和建议吗?”的问题时,提过意见和建议的男性入党积极分子为32.79%,而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为23.33%,低于男性近10个百分点。

4.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渴望成功、渴望发展的愿望强烈,但对未来自身发展信心不足。在对成功的渴望上,男女两性入党积极分子并没有明显差异,例如在回答“若有机会参加更高职务竞争你是否会参加时?”选择参加的男性为72.13%,女性为73.33%,83.33%的女性希望自己成为家庭与事业兼顾的现代女性。但是对未来的发展,女性积极入党积极分子却明显的信心不如男性,有67.21%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发展有信心,而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则为46.67%;对今后工作发展说不清的男性入党积极分子为21.31%,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则为43.33%,高于男性入党积极分子20多个百分点。

5.对国家社会的关注度低于男性入党积极分子,情感与生活是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关注点。学习和阅读的内容既是阅读者关注点所在,同时也是对学习者自身素质的一个建构过程,影响着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能力的提升。在阅读量上,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与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并无差异,甚至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阅读量还高于男性。调查显示一年读过7本以上书的男性和女性积极分子分别为的16.39%和16.67%,一年没有读过一本书的男性入党积极分子为9.84%,而女性则为6.67%。但是,在学习和阅读内容上两者之间却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入党积极分子最喜欢读的书是历史,其次是人物传记,而女性入党可积极分子最喜欢读的书则是文学和生活,喜欢读政治书籍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也低于男性入党积极分子9.65个百分点。在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多项选择中,男性入党积极分子排在第一位的是新闻类,为63.93%,而有70%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则选择了电视剧。这种学习内容的差异反映了女性对国家、社会和政治的关注度明显低于男性,女性的关注重点集中在生活与情感,这些学习内容显然不利于女性参政素养的提升和社会性别平等的推动。

三、男女两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差异形成与社会性别建构

男女两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差异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制度设计、公共政策、社会文化、媒体影响等多方面去探寻,但隐藏在众多原因之后的深层原因是父权制——“男性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特权的性别权力与体系”。现有的社会性别差异是以父权制为核心的不平等秩序,并通过文化、政治、经济和两性亲密关系等各种社会因素不断得以再生产的结果。

1.社会文化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建构,造就了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缺乏独立性的依附人格。在男权文化话语中,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而存在,“女以弱为美”、“自贬以奉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以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依附心理在现实社会中仍有较大影响,制约了女性的自我塑造和提升。在调查中,有45.9%的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和33.33%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认同“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选择回答“说不清”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比例高达30%,反映了女性在这一问题上的内心纠结和犹豫,女性内心的追求和现实的反差使她们难以选择。明确不认同这一说法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只有36.67%,明显低于男性44.26%的选择比例。

女性面临着自我发展还是家庭为先的两难选择。尽管现代女性更加重视女性内在素质的提升,有76.67%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最满意的女性特质是“聪明睿智”,但是,77.05%的男性入党积极分子选择了温柔和顺,温良、谦让、顺从成为男性最重视的女性特质,男性是社会的优势群体,在这种男性选择中,现代女性一方面不愿依附,一方面又担心发展能力太强而成为社会主流话语中的异类——女强人。调查数据反映,虽然愿意相夫教子不进入职场的女性只有13.33%,但愿意成为事业型女强人的数字更是0,这种选择反映出现代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既惧怕因没有能力被别人视为“家庭妇女”,更惧怕因能力太强被社会冠名以“女强人”,因此,她们在拼力的打造和追求一个神话,这就是“事业与家庭兼顾”的现代女性,问卷反映有83.33%女性入党积极分子认为这是理想的女性归宿。为了追求成为“事业与家庭兼顾的现代女性”,女性不得不付出比男性更多。网络上对现代女性“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的描述虽为嘻语,但却也从侧面反映了现代女性面临的生存发展困境与压力。

2.社会政策方面对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推动力度不够,制约了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发展空间,也影响了她们的入党积极性和发展信心。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是把社会性别平等纳入主流的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妇女和男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把妇女和男人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使妇女和男人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

尽管男女平等被确定为国策已多年,但是在具体的政策推动上缺乏刚性,男女两性无论在公共资源、社会权利和社会资本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平等。女性在就业、提职方面存在普遍的性别歧视,66.67%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认为我们国家的政策没有为女性发展提供足够空间。以女性参政为例,早在延安时期,1939年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案》规定:“鼓励妇女参政,各级参议会应有25%的女参议员”,强调发展女党员女干部,以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女性进入各级领导干部。但时至今日,在党员人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领导干部所占比例中,25%仍然是女性发展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即使进入领导干部行列,现任女领导干部也存在“五多五少”,即年纪大的多,年纪轻的少;副职多,正职少;虚职多,实职少;群团部门多,党政主干线和经济主战场少;机关党委书记和纪检组长多,正副职领导干部少。有些地方基层女干部短缺,再加上女性就业歧视,后备干部来源不足,青黄不接,地区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对于有些岗位“至少一名女性”的政策规定在执行中往往被固化为“女性一名”。女性发展空间的受限难免会影响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对未来的发展信心。

3.女性承担着社会生产力再生产的社会责任,但是再生产的角色被忽视也影响了女性的社会发展。社会现实中“女人要生孩子,带孩子,麻烦多”成为许多单位不愿要女性的重要原因,职场女性经常面临“生”与“升”的两难选择。在调查中有超过78.79%的男性入党积极分子和86.66%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认为女性生孩子会对女性事业的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4.大众传媒对女性社会角色的不当塑造,也客观上影响了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自我认知和素质提升。著名女权主义运动理论家西蒙娜·波伏娃曾经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即被后天文化熏陶培养出来的。在现代传媒中,以男性视角为导向的广告产品和电视传媒中,女性往往被商品化、附属化。电视剧《蜗居》的走红更是让诸多职场女性有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想法。富豪相亲会似乎成为女孩们追求梦想的捷径。电视广告中的女性,不是勤于家务就是服饰和美容品的崇拜者,“巧媳妇”、“好太太”之类的广告更是不容置疑的把女性固定在家务劳动的承担者的位置上,而男性则是劳动成果的享受者。立白洗洁精一句“不伤手的立白”则对女人提出了既要好好洗碗还要保持一双美手的双重要求。众多的“第一人造美女”、“美女工程”、“非诚勿扰”等节目和宣传使女性被商品化,让女性处于“被观看”的状态,女性美丽成为商家和媒体的卖点,其目的就是迎合男权趣味,刺激感官,女性形象物化成为一种物质享乐的符号,女性价值也被定位于私人领域。就如彭珮云同志所说:“一些媒体仅仅把女性角色定位在‘家庭主妇和‘贤内助上,就会使人忽视妇女的社会价值和作用,也会对妇女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进行误导。”在这种误导和影响下,男性价值褒扬、女性价值贬低并形成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使不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在社会化过程中得到合法化,并形成代际传递。不少女性按照这种社会性别意识的定位、需求进一步进行自我的性别建构,她们把关注点集中在情感与生活,穿衣与打扮,为了符合社会的审美需求,确切说是男性的感官需要,不惜填鼻、隆胸、瘦脸、吸脂。看电视剧、读生活、烹饪、时装杂志成为女性的主要学习内容,影响了女性的视野和参政能力的提升,同时进一步降低了女性的社会评价,诸如“头发长、见识短”、“不懂政治”、“参政能力弱”等。

四、促进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扩大和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言

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扩大和质量提升,不仅是女性自身问题,而且是各种复杂因素的结果,需要多方面采取措施。

1.把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融入社会政策之中,为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意在把性别问题纳入政府工作和社会发展宏观决策的主流,即把社会性别问题作为社会发展战略,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它关注社会法律、政策环境的改变,使妇女和男性平等参与社会发展和受益。这一理念强调实现性别平等的责任主体首先是政府,即促进社会性别平等首先是政府的职责,特别是各级政府决策者的责任。如果把妇女组织作为主要责任主体,由妇女组织履行政府职责,就会影响妇女发展的进程,甚至将社会性别问题边缘化。因此,必须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融入社会政策,加强政策推进。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法律、政策与项目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到男女两性的平等,还要关注到男女两性发展起点的不同,即使是平等的政策也会对男女两性产生不同的结果,需要给女性以政策倾斜和特殊保障,以防止不平等的延续和扩大。要明确规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事业单位女性干部比例和职数,就业政策中的平等保障,女性的生育保险和社会补偿等。

2.制定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文化和传媒政策,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整个社会了解和接受这一观念。调查数据反映有16.67%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和9.84%的男性入党积极分子不知道“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0%的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和34.43%的男性入党积极分子从没有听说过“社会性别平等”一词。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宣传增强全社会的社会性别意识,逐步消除对妇女的偏见、歧视以及贬抑妇女的社会观念,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积极推进女性的增权赋能,提升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能力和素养。除了政策性的赋能增权外,要帮助女性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提升女性自我管理的能力、领导能力和团结互助能力等;注意宣传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妇女典型,进一步扫除女性自我发展的思想障碍,提高全社会对女性平等发展的重视程度;努力化解女性发展遭遇的四大障碍——起跑线上的生育障碍,晋升中的男权评价体系障碍,创业中的男主女从观念障碍,前行中的早退休制度障碍。让妇女发声,使妇女参与决策,推行“分一半权力给女人,分一半家务给男人”,男女共同承担家务劳动,减轻女性家务压力,使女性有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或是“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切实体现女性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保障女性权益。 (下转第25页)(上接第21页)

4.加强对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在我国,女性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但是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026.9万名;其中女党员共计1803万名,仅占党员总数的22.5%。女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女党员队伍的依托,发展壮大女党员队伍必须首先发展壮大女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各级组织应重视和加强对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首先,通过建立女性人才信息库,有意识地对优秀女性人才进行重点引导,让她们了解党的纲领、宗旨和任务,激发她们的政治热情和入党愿望,使她们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力争把优秀的女性人才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进而培养成党员,从而提高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和女党员的质量;其次,通过建立女性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全面掌握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加强对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包括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工作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做到理论培训、实践锻炼与跟踪培养不放松。

5.把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女党员的发展纳入考核机制。各级组织部门在发展党员时,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性别结构的分析,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明确规定培养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女党员的指导性比例并把其作为基层党建的一项长期任务,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制,做到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保证女性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发展女党员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总之,女性入党积极分子思想状况与男性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素质差异,不仅仅是女性的问题,而是社会性别建构的结果,也是社会性别不平等的表现。提高女性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素养和能力素质,为女党员队伍发展和女性参政能力提高奠定基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它的基础起点是社会性别平等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慧英.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2]佟新.社会性别与女性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俞湛明,罗萍.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公共政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钟曼丽.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我国女性干部选拔政策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黎 峰]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