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013-04-29孙玉焕
孙玉焕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摆在重要位置,把握教材,读写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阅读教学;引导想象;激发兴趣;读写结合;把握教材;引导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作为学生进入书面阅读世界的导游,面对的是六七岁的蒙童,该如何把握好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及要求为指针,我认为对于起步阶段的阅读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引导想象,激发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摆在重要位置,把握教材。注重情境的投入,使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应鼓励敢于阅读。让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
例如:我在教学第二册《松鼠和松果》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程序:讲故事——读故事——演故事——谈故事(谈体会)。“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想法。”这样,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信息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中,了解了的课文内容后,我这样对孩子们说:“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你们一定还能帮乌鸦找到更多更好的办法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热烈的讨论着。有的说:“可以找一根吸管像我们喝娃哈哈那样,就能喝到水了。”有的说:“乌鸦可以把翅膀当作手使用,将瓶子抱起来喝。”有的说:“乌鸦可以把旁边那些草摘一片下来,制作成一把小勺子的模样使用。”还有的说:“找块大一点的石头将瓶子砸烂,反正乌鸦又喝不了好多水呀,流出来赶紧喝点也就够了。”听着孩子们的想象,我格外开心。
实践证明,在教学的课堂中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享受的乐事,更好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二、读写结合,课后延伸
读离不开写,读是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低年级的学生,也应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就是借助读来学会写一至两句生动形象的句子及一段话,为的是对将来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学《一株紫丁香》一文是一首语言清新生动、感情真挚动人的散文诗,在教学中我用的较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接着,我设计了“讲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往事。”“如果让你去陪伴老师,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呢?”这些话题让学生练习说话,以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又用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来结尾,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又布置学生去搜集一些赞美老师的诗歌与歌曲,以及名人尊师的故事,并动手做一张能表情达意的精美尊师卡送给自己最喜爱、最尊敬的老师,并开展一次相关的主题班队活动。让语文与美术,与生活有机整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手操作、信息搜集处理等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
三、把握教材,引导积累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仅靠课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的学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第五册的教材中,充分整合了课程理念,将资料袋的使用和课文学习结合起来,是学生用好资料袋,进行课后积累,使其物用其用。例如:在《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让孩子认识伟人小时候就“与众不同”,而且这些就像我们的生活;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
总之,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生阅读的起步阶段,面对初学儿童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涂好底色,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