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满园关不住
2013-04-29査晓慧
査晓慧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的文化内涵,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外。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唤醒、丰富学生的文化意识,在生活中深化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时的兴趣,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养,指导生活。
【关键词】新课标;唤醒;深化;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不少理念,其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等观点。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觉得应科学地引导学生,唤醒、丰富、深化他们的文化意识。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特别是我们泱泱中华古国,文化灿烂锦绣辉煌,严凌君在《青春读书课·古典的中国》中写道:“小儿郎,上学堂;月光下,背诗行。二司马细说历史,八大家铺陈文章;李杜诗篇在,光芒日月长;魏晋妙人多,人心知音赏;举杯邀东坡,低回菊花黄;闲暇无事说聊斋,梦入红楼卧西厢……这是我的书房。”其实这些东西我们的课本上都有,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文本,饱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闪耀着先人思想的光芒,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但为什么学生没有感觉出课文有什么好呢?恐怕一大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把课文讲得有趣,没让学生在听课时获得一种美感,一种享受,一种能力之外的思想上的收获。要想让语文课吸引学生,有很多方法,但其中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文化底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探索得更远。
一、在教学中唤醒、丰富文化意识
(一)首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唤醒文化意识
这要求问题设计得好,曾经看过一名优秀教师设计的《女娲造人》教案。其中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女娲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而不是“黑土”?黄泥与黑土都是土,古人创造神话用“黄土”是顺手拈来还是有意为之?这迅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调动了生活感受、知识经验和文化的积淀后,学生得出结论:“黄泥说”传承着“中华文明始于黄河流域”之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等文化意识被唤醒了。这个问题设计得好,的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创世神话,它诠释了中华民族对人类起源的独特理解,但在自主阅读中,学生很少会追溯民族的本源,而只是看故事。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唤醒他们的文化意识。由此,我深受启发,在高中教学中,应该深入课本,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丰富文化意识
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例,从简单层面上可引导学生思考维纳斯看起来美吗,有很多学生可能体会不到维纳斯的美,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思考西方的审美观。维纳斯有着希腊人特有的鼻子和椭圆形的脸庞,身体是丰腴而不是苗条的,是充满了力量而不是单薄的,这和东方审美观不同。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欣赏要求是很科学的:和谐、匀称、完美、统一,在精确中又有所变化。断臂的美神——维纳斯的雕塑,就是典型的艺术作品,维纳斯身段是匀称的、和谐的、优美的、完善的。它使你在那富于曲线的鲜活身体上,感受到婀娜和优雅的神韵,体会到母性的伟大和人生的希望。然后再由此引导学生去欣赏外国的一些雕塑作品,让其获得美学上的享受。进而从更深的层面上,引导学生思考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具有艺术魅力?
学生不难从中找到答案,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残缺美”和我们中国的哪些文化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使学生更深地理解了中国千年文化中的“留白”艺术。通过这样的对比、拓展,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在生活中深化文化意识
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在语文应用中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关注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吸取文化中的精髓,用来指导自己诗意的生活,从而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中国人。
在传统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基因:生命意识、责任意识、仁义意识、超然意识等,中国文化太多这样的精华了,如老庄的超脱、孔孟的仁义、魏晋士人的风流、唐人的自信……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他们的精神脊梁。如在学习《赤壁赋》时,从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超然意识”深化开去,让学生了解苏轼坎坷的一生以及他在坎坷命运中表现出的豁达向上、超然物外的文化素养,“尽人事而后知天命”,这是苏轼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也应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力量,指导学生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苏轼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教师要引导到位,由此及彼,如教师可趁热打铁,联系到其同样含有“超然意识”的《记承天寺夜游》,在我讲到这些的时候,联系校园中的东园,自己仿写了一篇《记东园之游》:“丁亥冬日,闲游园中,以适其意。忽嗅得寒香一片,神痴而情迷,飘飘呼欲醉。予乃驻足四望,摄衣而前,竟得腊梅一株,孤栖于一隅。予喜而笑。是时也,百花不觅其踪,独此梅淡雅素放,天益寒而香益清。不求人知,而香自远飘。推其志之高也,则何人可至也与?终使予嗟叹不已!”
其目的是想以实践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语文融入生活,让文化点缀生活,让精神支撑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文化的花朵不仅要开在课堂内,还要盛开在课堂外!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通过唤醒、深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可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也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考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并且,领悟了文化丰富的内涵,有助于学生探讨人生价值,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文化,是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它就像那满园的春色,永远生机勃勃,让教师播撒文化的种子,让文化的花朵盛开在课堂的内和外!让语文的芬芳四溢,让学生的心灵弥久留香……
参考文献
[1] 赵卓青.在阅读中播撒文化的种子.语文学习[J],2008(5).
[2] 严凌君.青春读书课[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