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应具备的五个条件
2013-04-29李文江
摘 要:沟通是教学的一种行为表现,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用合适的语言抓住学生、用有效的肢体语言暗示学生,是实现与学生有效沟通的五个条件。
关键词:课堂教学;尊重学生;有效沟通;教学行为
一、知道学生在想什么
为了达到教与学的思想统一,行为的一致,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需要清楚地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这样沟通才能解决问题,触动思想,引起变化,形成统一,才能有效地建立教与学的统一体,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例如:高中学习排球垫球考核前的一次课,由于面临考核,技能掌握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心理会不同,掌握好的学生不会安于一次次地重复巩固练习,这样练习他们觉得有些乏味,想自主地学习一些排球的其他技术,对重复练习眼神中表现出是那样的不屑一顾。而掌握不太好的学生则非常想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提高技术水平,眼神中表现出是那样的着急。此时学生想法不一,如果教师不能考虑到这些学习心理的需要和想法,一味整齐划一地组织学生统一学练强化动作,必然会有部分学生达不到心理满足,自然就会出现学习的懈怠和敷衍的现象。而此时如果教师清楚地知道了学生这些不同的想法,与掌握好的同学进行沟通,让他们帮助掌握不太好的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一帮一、二帮一……这样教师抓住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既收获了同学之间关系的密切,也收获了全体同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这样的沟通引导就是在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后进行的有效沟通。
二、分析学生为什么这样想
与学生沟通是一种艺术,其艺术的核心就是沟通要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也就是知道学生为什么这样想。分析学生为什么这样想,要用教师的经验,从学生的思维与视角去分析。既要知道同一水平段的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还要知道同一水平段的不同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只有了解了共性,把握了个性,才能说是读懂了学生。分析学生为什么这样想要溯根求源,要分析想法形成的原因,究竟是思想认识问题,还是情感需要问题等。原因找到了,解决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在有效方法的支撑下,取得沟通效果。例如:仍然是上面事例,技能掌握好的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原因是简单的重复练习不是他们的学习需要,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情感要求,他们有更高的学习追求,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转变思想,通过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又重新获得了学习与发展的满足。这是改变思维视角,建立新的学习追求,是在一种新的价值观指导下,思想的统一和行为的一致。因此说,教师分析把握学生为什么这样想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
三、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回归生活的学习需要设计,走进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行为需要意识。建立师生教与学的共同体,引导学生一起在知识与技能的解构与建构过程中享受快乐,感受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在身体练习中同忧共乐,体验与分享学习的情感,此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身心放松,敞开心扉尽情地交流,沟通的大门已打开,相互之间诚心相待,耐心相容,同心相进。此时此刻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这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最佳时机。例如:小学体育课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分析设计游戏活动的策略,一起共同击掌相庆游戏的胜利,一起分析游戏失败的原因等等。中学体育课与学生一起分析错误动作形成的原因,研究错误动作纠正的方法,与学生一起进行教学比赛,特别是率领弱队挑战强队同场竞技,一起与学生进行复杂运动技术的合作、探究学习等,这些都是与学生沟通的时机与方法。走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与生活不要仅局限于课内,课外的体育活动,校内的体育活动,校外的体育活动,如果教师时间与精力允许,那么就要融入其中,一起与学生组织活动,参与运动随同指导。同时还要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各种生活信息,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博得学生的信任,这样的过程就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过程。例如:了解学生家庭生活背景,为学生解决因生活困难而带来的参加体育活动不利因素等。这样想学生之所想,分学生之所忧,必然会提高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效果。
四、用适切的语言抓住学生
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沟通语言这是沟通的原则,梳理沟通语言,把握学生心理,考虑学生接受度,直至沟通问题是沟通的技术。丰富沟通语言,抓住学生心灵,满足学生需要,疏通思想共建行为是沟通的艺术。例如:体育课与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沟通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沟通语言,“你的动作已经掌握的比较好了,如果课上练习时学习的注意力再集中一些,动作掌握的会更好,下次课你试一试。如果学习的注意力不能坚持住,你要及时地听、看老师的提示,你看这样好不好”。再如:体育课与没有穿运动服的学生沟通时,可以这样讲:“运动服是不是洗了没有晾干,还是忘记了穿,老师下一次课一定会看到你穿上干净的运动服来上体育课”。还如:体育课与体育骨干沟通时,可以这样沟通,“在集体学练时老师总能看到你漂亮的动作,分组练习时也经常看到你帮助同学学习的身影和听到你组织同学学习的声音,相信今后你会做得更好”。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沟通语言,教师要虔诚,要用心用情去和学生沟通。这样沟通才能在平等对话中完成,才能达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目的。
五、用有效的肢体语言暗示学生
要达到这种沟通的效果,教师要启动丰富的肢体语言暗示学生,以此送达学习的信息,保证学习的连贯,目标的达成。具体的沟通肢体语言有眼神、手势、示范、沉默的微笑、善意地触摸、点头、摇头、动作等。启动这些肢体语言对学生要有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像哑语的手势,排球运动员之间背后的手指变化,乒乓球双打运动员台下的手势,这些肢体语言没有训练沟通不可能识懂。而要实现这些肢体语言的沟通效果,达到一种默契配合的目的,需要用肢体语言的暗示能够拉动学生,使师生之间心领神会地朝着共同的目标去改变,去努力。教师的语言与肢体语言不是矛盾体,语言是沟通的基础,肢体语言是对语言沟通的丰富。只有语言、肢体语言两者都丰富了,教师才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选择合理的沟通手段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这是教师沟通能力形成的前提。因此,实现与学生有效沟通教师既要学会使用语言,也要学会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这样不但可以实现课堂学习的精讲多练,还可以在沟通中逐步提高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能力。例如:在体育课学习中有时教师讲解学生说话,此时教师通过沉默等待学生有意识时,用眼神提示学生,并且用沉默的微笑配合摇头,或者使用篮球暂停的手势,这样就可以达到了暗示学生不要讲话沟通的目的。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合理地使用要逐步由形式走向内涵,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沟通的高境界。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在教师示范肢体语言的引领下进行学习是有效方法。学生正是在一次次模仿教师肢体动作的过程中,运动技术才能掌握,运动技能方能形成。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强化与提高自身示范动作的基本功,合理地运用完整与分解的示范动作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沟通信息,进而达到有效的交流与互动,提高学练效果的目的。
既然体育课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互动的过程。那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就诠释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体现着体育教学的真谛。所以,从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提高体育课教学的有效性出发,必须要高度注意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这样才能把体育课上得更有味道,更能体现新课程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 —— 和谐与创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李文江.让互动激活体育课堂[J].体育教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