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诵读策略研究

2013-04-29徐文红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

徐文红

【摘 要】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不科学性,致使古诗词这颗璀璨的明珠光华黯淡。笔者针对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专门从传统的诵读角度研究有效的学习策略,力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传承古典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古诗词教学;教学现状;诵读策略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先贤智慧的积淀。它以优美工整的形式,和谐动听的韵律,丰满凝练的语言,深沉真挚的感情,绽放成中华文苑中的奇葩,极具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新课标对7~9年级学生有明确要求: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且,古诗词在中考卷上的分值也是相当可观的。往往,纯粹的默写就占了8分左右,还有4分的课外古诗赏析题。所以,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初中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但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首先,因为古诗词创作的时间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过于遥远,初中学生又缺乏古典文化的积累,很难认识到古诗词具有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就难以激发。其次,一线教师虽看重古诗词在中考卷上的分值,但在平常的教学中并未真正给予古诗词教学应有的地位。有的认为,只要学生能正确无误地默写,拿到中考卷上的分数即可。于是,平日里滚动式地紧抓学生的背诵默写。有的教师则对古诗词只做简单的文字翻译,破坏了含蓄隽永的意境之美。也有许多教师很重视对古诗词的鉴赏美读,从作者的写作背景、诗词的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技法美等各个角度鉴赏,并让学生详细地做了笔记。种种教学现状,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古诗词和学生是貌合神离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非浸润其中含英咀华,难免兴趣索然。

笔者针对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一直致力于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本文专门从传统的诵读角度研究有效的学习策略。笔者发现,诵读策略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有一定效果的。

古诗词是文学中的音乐,具有音韵之美,是最适宜诵读的文学样式。而诵读又是语文课的本色,是符合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诵读教学有其悠久的历史,早在几千年前,学童启蒙所普遍采用的就是诵读,在诵读中代代相传中华经典。诵读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将诵读运用于古诗词学习,是打开感知、领悟古诗词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的一个入口。

一、诵读策略之读出节奏

古诗词中语词的停顿,语音的长短、轻重强弱构成了不同的节奏。读一首诗歌,要改变小和尚念经的腔调,代之以音乐性的诵读,让学生在音乐的美感中激起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要组织学生大胆尝试有节奏的诵读,并在诵读中揣摩怎样划分节奏最具音乐美。做这个工作,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要相信学生能通过个体的诵读实践和小组的合作探究找到最准确的节奏划分。最后,师生互动小结:四言诗词往往是“二二”节奏,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五言诗词往往是“二二一”或“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七言诗词则往往为“二二三”或“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节奏。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夕阳/西下/几时/回?”“夜泊/秦淮/近/酒家。”笔者这么做了,发现学生很有成就感,对诵读也很热爱,他们在诵读中将古诗词的音乐性体现得比较充分。

二、诵读策略之再现画面

初中教材中的古诗词多为情景交融之作,学生通过诵读可以再现画面。如诵读柳宗元的《江雪》,脑中展开一幅寒江雪景图,图画的背景空旷寂寥寒气逼人,一老翁披蓑戴笠,兀坐于一叶孤舟,垂钓寒江。整幅画色调清冷,质感深寒。当这样的画面出现在脑中,诵读时自然会呈现出作品带给读者的炎凉沧桑及傲世高洁之感。又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脑中展开的则是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姹紫嫣红,一片花的海洋;莺歌燕舞,彩蝶嬉戏。春意盎然之中,绽放的是春花,也是心花;听到的是黄莺清脆的歌唱,也是诗人愉悦的心曲。诵读时,自然会有轻快喜悦洋溢在嘴边。

清人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确实,一片自然的景色,便是一个心灵的世界。当学生在诵读中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词的画面,其实已触摸到作者的心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在诵读中再现画面“披文入情”,很感性地领会诗人的感情。

当学生走进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师不妨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因为,古诗词作品往往是作者经历和思想情感的外现。有必要的话,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领悟诗词的意韵。比如,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若对词人不甚了解,则有可能把词中的“愁”理解为闺阁女子的幽怨,或是闲愁。但当我们了解到李清照写作该词时已53岁,且经历了金人南侵国家败亡,丈夫病死家庭破碎,李清照孤身一人颠沛流离,如风雨中的浮萍,那么,我们才能掂量出词中“愁”之沉重,之繁杂,才能明白“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承载的词人之痛楚。

三、诵读策略之情境创设

古诗词诵读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配上图画,配上音乐,以增强直观性、形象性。

如在教学齐己的《早梅》时,多媒体投射一幅早梅傲雪图,图上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就在这冰天雪地之中,一枝梅花绽放,早梅那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不言而喻。面对这样一幅图画,学生诵读时自然会生发出一种高洁傲岸之神韵。而在教学苏轼《破阵子》时,则可配上《十面埋伏》的曲子,让慷慨激昂的乐曲引领学生诵读出爱国词人的满腔抱负及报国无门的无尽悲痛。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视频,挑选优秀的诵读片段让学生观摩玩味,以便模仿。不过,笔者认为,效果最好的还是教师自己现场示范诵读,当然,教师示范诵读要收到好效果,必须事先做足功课,要把握好诗词的节奏、韵律,酝酿好情感,示范时才能带给学生审美享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诵读兴趣。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学习古诗词是了解和传承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初中生而言,诵读则是学习古诗词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诵读中感受诗词音乐之美,在诵读中渐渐走进诗词的意境,触摸作者的情怀。教师教学中以诵读为主线,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清代孙洙为《唐诗三百首》题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足见诵读之重要。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若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诵读的古诗词将会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体操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对策研究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现状与创新途径
宝鸡文理学院羽毛球选项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淄博市职业院校乒乓球课堂教学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