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问,构建高中语文阅读有效课堂

2013-04-29王晓华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冬景祥林嫂主义

王晓华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将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为“提高道德修养”“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主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从新课标的要求不难看出,在新课改下,阅读教学更注重个性化阅读,但并没有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问题”作为阅读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就更值得研究。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江南的冬景》的问题情境创设

师:一年四季各有变化,冬天更是白雪皑皑,尤为壮观;北国有千里冰封的雪景,那么,在郁达夫的笔下,南方的冬天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

分析:问题情境除了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能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兴趣的刺激下能在阅读中去初步感悟文本的内涵。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要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则要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进入到阅读过程中。

处理:首先,教师以话题形式来引导学生谈论冬天: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然后,以幻灯片呈现北国千里冰封的雪景图。过渡“其实,冬天也是很可爱的。郁达夫所写《江南的冬景》就写出了它的可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提问“在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作者从哪几个角度写了江南的冬景?分别写了几幅画面?(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通过话题导入,勾起学生对冬天的印象,为阅读奠定心理基础。以多媒体来呈现画面,用北国冬景来衬托江南冬景,从而顺势引出课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让阅读更有方向,为有效阅读奠定基础。

二、问题要有引导性,能引导学生思考

案例:《祝福》祥林嫂形象分析

师: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对小说的情节有了清楚的理解,其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是谁?(祥林嫂)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死去?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祥林嫂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讨论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安分守己,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劳动生存下去;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分析:这个案例中带有很明显的“传统”痕迹,教师提出问题后预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学生阅读后的交流没有,教师直接代替学生的交流,探究过程形同虚设。

处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进行,且要结合文段中的相应词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围绕相应的词句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再展示、总结。

如提问“四婶前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祥林嫂两次反应大不相同,为什么?比较一下“祥林嫂,你放着罢!”和“你放着罢,祥林嫂!”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展示,总结:祥林嫂第一次是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再如“大户人家的太太”头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干,祥林嫂被婆家绑架走以后,她害怕给自己家惹麻烦。以后“太太”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自己的佣人没有祥林嫂那样可心。以后祥林嫂再来,她“起初还踌躇”,后来倒是真心怜悯祥林嫂,留下她。但是祥林嫂没有以前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可以说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作一件工具,没有把她当人来看。

三、问题要有层次性,能引导学生探究

案例:《拿来主义》

教师导入课题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问题如:什么是“闭关主义”?什么都是“送去主义”?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讨论后教师总结。

分析: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到阅读过程中,然后再讨论、交流。但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提倡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是将问题甩给学生就完事,而是要通过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渐进行探究,再结合学生阅读探究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指导。在该课时中,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后,就让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学生只能解决什么是“闭关主义”、什么是“送去主义”的问题,而至于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则显得模糊不清。

处理:在第一到六小节的阅读中,教师以如下问题引导:

(1)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否定它的?

(2)“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3)品味其中的语言“不知后事如何”“捧”“挂”“发扬国光”“算得显出一点进步”。

①“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但终不知后来如何”——诙谐调侃,暗示反动当局借展览之名,行盗卖之实。

②“还有几位大师……叫做‘发扬国光”——“捧”“挂”表示恭敬、庄重,张扬的字眼与“几张”这微小的数目形成强烈反差,极尽奚落、讽刺意味。“大师”与“发扬国光”用表示否定的引号,形成“反语”。

③“活人代了古董……进步了”——讽刺卖国行径愈演愈烈。

(4)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呢?用什么论证方法?

(5)品味句子:“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6)“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作者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定位,是哪个成语?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通过大问题来引出小问题,结合具体的段落和句子,用不同的问题层次性地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深入理解,阅读才会更加有效。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互动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要构建有效的阅读课堂教学,就需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探究,针对学生的差异而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这样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

猜你喜欢

冬景祥林嫂主义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太湖冬景》
东北冬景
七绝·冬景(外一首)
大德歌·冬景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