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细节成就语文课堂

2013-04-29甄方园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舟子省略号细节

甄方园

细节看似平淡,却往往可以萌发新的生长点;细节看似渺小,却常常孕育着深刻与厚重。每一节精彩的课堂都包含一个个精彩的细节。这些细节,有的是师生的精彩对话;有的是师生对课文中的某个词、某处标点的咀嚼品咂;有的又是对某个片段的精彩解读。语文课堂正是有了这样灵动的细节,才成全了它的激情跌宕、隽永俊秀、精彩绝妙。

一、漏读一字,悟出咽泪装欢

一位学生在朗读《老王》一文时将“我强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吃?”一句中的 “强”字读漏了。读者无心,听者有意。聪明的语文老师不会放过这个可贵的教学资源,于是随机生成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师:将文中的“强笑”改为“笑”,句意有什么变化没有?

生1:这样句子更简洁了。(其他学生笑)

生2:我认为没有原句好。此时老王像一具从“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这叫杨绛怎么能笑得出来?只能强忍着吃惊,强颜欢笑。

师:能说说“强笑”一词揭示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吗?

生3: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老王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香油和鸡蛋送给作者,这太让人感动了。面对着已病入膏肓的老王,作者的心情太复杂,不知该说什么了,只有强笑了。

生4:可能是考虑到老王的内心感受,怕他多想。

生5:老王已病到如此地步,“我”没去看望他,他反而带着礼物来看望我们,这叫人情何以堪?“强笑”一词是“我”深感愧怍的表现……

如此看来,一个不起眼的词语,学生经过教师寥寥数语的点拨,竟能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悟。细节无声,细节有慧,细节是爱。阅读经验尚浅的初中生很难感受到这种表面严肃的语言背后蕴含的信息与活力,他们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领,才能于这些平静的文字的神经末梢处碰撞出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

二、一串标点,牵出文本主题

鲁迅先生的《故乡》是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在分析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教师经常会这样直接地问:你读到了怎样一个闰土?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一时茫然无适。如果在分析闰土形象时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人物的语言,然后层层切入地问:少年闰土与“我”有几处对话?每处对话都讲完了吗?学生顿时就会把视点集中在对语言的个性化理解上,结合五处对话,解读人物的心理状态。教师随机追问:少年闰土的话没有说完,却用省略号来代替,猜猜看,他想说什么?为什么说不出来?生抢答: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说也说不完;或者心里有厚障壁,难以言说。接着又问:中年闰土与“我”又有几处对话?用了几个省略号?为什么用省略号?

生1:中年闰土与“我”有六处对话,用了十个省略号。

生2:闰土年龄大了是不是反应有些迟钝了?

生3:此时两人有了隔膜,闰土有些话似乎不方便说了。

生4:说明闰土此时心里有着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师:既然有那么多苦,为何不一一道出,却用省略号代替呢?

生5:(稍作思考)这有点像中国画里的“留白”,适当的留白却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师:当你们真正参透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有时候语言也是那么的苍白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距离。有了感悟,聪明的作者就会适当留白。另外,闰土其中的一句话深深刺痛了“我”,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出“老爷!……”并尝试读出书中的语气)

师:为什么这句话刺痛了“我”?

生7:儿时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好伙伴,20年后的聚首,第一句竟然是一声悲凉而又恭敬的“老爷!……”,生生把两个好友分割在两个迥异的情感世界。

生8:这中间隔着的应该是推不倒的大山、填不尽的汪洋!恐怕即便是愚公、精卫也奈何不了啊!

生9: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喊你兄弟,而你却喊我“老爷”……

师: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这一声“老爷”喊出了一个高潮,喊出了一个主题,我们听到了两颗心被撕裂的声音……串串省略号,哪一个都是“苦”字啊!说说看,谁把闰土“苦”成这样的?

生10:(自然地从下文下文中找出)多子、饥荒、兵、匪,官、绅,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生11:这也是闰土悲剧的社会根源!

鲁迅先生总能用最淡的语言,诠释最复杂的情感,透视最坎坷的人生,或是一个字,或是一个标点。对大师的文章不必作过多的解读分析,教师只需将学生带到“那里”,指着说:此地有宝贝!引导学生“开掘”即可。“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老子认为天下的难事必先从容易处下手;若要成大事必先注重细节。因此,语文课堂上的精彩往往离不开对细节的反复琢磨与处理。

三、一个疑问,激活一节课

一位教师在对《湖心亭看雪》一文作教学赏析时,有同学突然冒出一句:“我发现文中有处错误!”并且激动的说:“下文明明写‘舟中人两三粒,而前文写的却是‘独往湖心亭,这不是矛盾吗?”说这句话的时候这位同学简直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此时有人附和道:“作者真是不该用这个‘独字”。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了。这时教师不是直接点破天机,而是顺势而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

师:(惊喜)你读书读得真细致,经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不太妥当。其实我发现文中还有一个字也用得不太合适,不知有没有人发现。

生1:“痴!”痴字完全是俗人所见,我认为舟子不理解作者,是在抱怨,这个“痴”字很不合适!

师:(轻轻地拍了一下学生肩膀,又充满期待地注视全班,轻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乍一读的确感到不妥,但细味之,此字大有文章啊!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啊?

生2:“痴”字虽然是俗人之见,但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中,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痴”字又何尝不是对作者最恰当的评价呢?

生3: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说明对“痴”字的赞赏,此句是点睛之笔。

师:大雪三日,湖中早已人鸟俱绝,唯有这位“痴人”还流连在湖光雪色之中,他的境界已远远超出了俗人的想象。请问:舟子对他的行为理解吗?你能理解吗?

生4:舟子不理解。我想作者身边的人都不会理解,因此他才会感到孤独。这里的“独”恰恰说明这一点。

生5:实际上,那些随从在张岱的眼中根本就不算“人”,这里表现文人雅士的孤傲。

生6:他心中信仰的大明王朝已经不在了,从大明沦丧的那一刻起,他的行为就少有人能够理解了,怎能不孤独?

生7:只因为对昨天的痴情才会有今天的孤独。我想提醒他一句:世界在变,而你的心还留在了昨天,这样累不累?

师:故国早已不堪回首,过去豪华而拥挤的日子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然而大明的湖山还在,现在身边连倾诉的对象都找不到,在无人对话的时候寻找对话,这样的对话更显得异乎寻常。因此,孤身一人徘徊在这白茫茫天地间,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罢了。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疑问也可以隐藏文章的全部思想。这里,教师正是抓住课堂上学生的疑问展开对话,由此生发出对文本的细节品析,使得课堂灵动、深刻而又浑然天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育的玄妙与学问往往就潜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而智慧与生成常常隐藏在师生的只言片语里。课堂上每一个精彩的细节都需要老师的呵护与关注,有时候成全一个精彩的细节要比成全一节完整的课堂更有价值。

猜你喜欢

舟子省略号细节
省略号
省略号来了
省略号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雪落在水中我听见雪行走的声音
细节取胜
柯勒律治会话诗歌中阐释增量的语用功能——以《古舟子咏》为例
正确使用省略号
圣诞节的四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