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童蒙须知》看朱熹道德教育思想

2013-04-29陈婷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童蒙道德行为须知

陈婷

《童蒙须知》(一作《训学斋规》)是南宋学者、理学家朱熹写的一篇启蒙读物。《童蒙须知》分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提出:“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语言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这五方面的要求。篇幅虽短,内容却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衣服、帽子应穿戴整齐,说话、走路要中规中矩,房屋、案几要时时清理,对待长辈要尊敬,字要写得工工整整,读书得认认真真,要爱惜书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规矩看似过于繁琐,但对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很有必要的。

朱熹认为:“福州之学在东南为最盛,弟子虽常数百人, 比年以来, 教养无法, 师生相视漠然如路人。以故风俗日衰, 士气不作,长老忧之, 而不能有以救也。学最盛的福州尚且如此, 其它地方便可想而知了。朱熹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原因, 是由于“圣学不传, 世之为士者,不知学之有本。”是因为“不复求圣人之意”和“明夫性命道德之归。” 为整顿这种局面, 就要由明心修身入手, 为此,朱熹提出了“明五伦”的道德教育目的。他说:“昔者圣王作民君师, 设官分职, 以长以治,而其教民之目, 则曰:‘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者而已。盖民有是身,则必有是五者, 而不能以一日离;有是心则必有是五者之理, 而不可以一日离敢。是以圣王之教,因其固有, 还以道之,使不忘乎其初。”这样朱熹“明五伦”的道德教育目的则显而易见了。另外朱熹承袭了儒家传统的教育观点,同时又用他的理学思想作了新的解释,即把“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与他的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之说等同起来。他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这就是他的《蒙童须知》中无处不充斥着“灭人欲”的思想。朱熹特别强调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既要“致知”又要“力行”,所以他在做学问时也是如此,将思想灌输和行为训练结合起来,为此他的《童蒙须知》在注重向学生灌输道德观念的同时,严格训练他们的道德行为习惯。将道德观念的教育见之于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中体现道德教育,将道德知识与行为训练有机结合,二者相互促进。朱熹提倡道德教育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学生必须遵照一定的规范。在道德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在《童蒙须知》中逐目条列,编为守则,对蒙童的生活、学习、言行等各方面,无不详细说明,严格规定。“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曲艺且然,况圣人之道乎”。宋代像《童蒙须知》类突出修身教育的课本,风行一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思想控制的需要,宋朝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宋太祖当权以后即行“兴文抑武”的国策,读书人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他也重视读书人的个人修养问题,严格控制读书人的思想,谨防读书人有任何越轨的行为。

朱熹在长期的教学中,实践着自己独特的儿童教育思想,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他的蒙学教育对今天的基础教育都有许多借鉴价值。

第一,朱熹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教育者,教书育人也,而“教”只不过是“育”的一种手段与途径,“育”才是带有价值意味的人格塑造,因而,“育”应当是教育的中心。也正因此,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如孔、孟以至于朱子莫不以道德教育为教育之核心, 以育人为教育之根本。反观我国今日之教育,虽也注重品德教育, 从小学至大学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也提出必须更重视德育工作,但在实践中却与这些思想脱节。

第二,朱熹的知行统一观。他说:“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 行之愈笃,则知之愈明。二者不可偏废。”如今的学校教育不可谓不看重道德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有思想品德课,可现今的教育对道德更看重的是“知”而非“行”。道德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它需要通过道德实践去体认。现在我国道德教育收效不大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者把道德作为一门课程来考核,只强调理论,却忽视了应有的道德行为,所以说加强道德行为教育,是中国道德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第三,朱熹对童蒙教育细腻、具体的讲解。《童蒙须知》对学生应该做什么、该如何做都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如他在阐释儿童该尊重长辈时这样说“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议。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如此细致、务实的写法更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中国现行的课程标准与朱熹的写法相较就颇显笼统了。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九年义务制教育四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都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表述,很显然不同学段在朗读课文的要求上肯定是不完全相同的,而课程标准却没有明确的给出,也没有给出可行性的建议与具体要求。笔者认为这是中国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具体的目标与准则教师才能有的放矢的教,学生才能更有效率的学。

虽然《童蒙须知》在宋代蒙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对后世的影响却远不及“三”“百”“千”,甚至可以说它在宋代的影响力也远不及“三”“百”“千”,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首先,《童蒙须知》教学内容的唯一重点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将道德价值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严格控制读书人的思想,谨防读书人有任何越轨的行为,缺少童蒙时期必须的识字与知识文化学习等。其次,过分重视伦理道德,严格控制思想,推行“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使学生学习过于拘谨与迂化,这也是它在后代不受欢迎的原因。

猜你喜欢

童蒙道德行为须知
童蒙养正 人文养智
——五常市实验小学校教育剪影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来稿须知
浅析朱子“养正于蒙”的教育观
童蒙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