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三大理论成果

2013-04-29魏莉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剥削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

魏莉

在中国这条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剥削者虽然一直在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着,但为什么那么多次的革命斗争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呢?这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革命者自身,他们对剥削阶级虽然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但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他们反对剥削阶级,同时又向往剥削阶级,即使他们偶尔取得了胜利,也只不过是另一个剥削阶级的诞生,而广大老百姓依然没有改变自己受奴役受压迫的地位。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然而,中国革命的前途仍然一片迷茫。打倒了皇帝,却迎来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再加上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广大老百姓的头上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革命将何去何从?中国革命的对象到底是谁?这成了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李大钊、陈独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致力于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但是,找到一种真理,只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要善于利用这个科学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当时世界各国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以及十月革命这个大的国际背景下,毛泽东思想便应运而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把握局势,在思想混沌的国际环境中经过精挑细选,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涣然一新。然而,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决不能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中的个别字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一盏指路灯。从此,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自己的革命指导思想,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毛泽东思想作出的历史性结论。沿着这个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进行了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以往的任何一次历史变革,都是一个剥削阶级取代另一个剥削阶级,一种剥削制度取代另一种剥削制度,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斗争,则是为了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击退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倒了反动的蒋家王朝,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是毛泽东思想应用最成熟的时期。

毛泽东思想是在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特征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取得革命胜利后,又面临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包围和威胁,在相当长的时期处于与国际经济隔绝、孤立的状态。然而,各种反动势力也阻止不了真理的存在,毛泽东思想依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毛泽东显示了他独特的不唯书、不唯上,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胆略、智慧和才干。他一方面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原理指导中国的革命运动,使中国革命的航船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的方向破浪前进;另一方面,他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更不是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条条款款,他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他,最早在党内提出反对资本主义,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与俄国十月革命道路迥然不同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发展道路;进而又向全党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课题,率先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的倡导和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重大的理论成果。

二、邓小平理论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着重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后,中国将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而邓小平理论则正确回答了在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支持和领导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之成为伟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先导。1978年12月,在邓小平等人的努力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明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要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这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由此开始了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人顺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产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表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1989年6月,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此后的13年中,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三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在过去的13年中,虽然与改革开放的前十几年相比,时代的主题没有改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从事的事业没有改变,仍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是,由于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困难。

在国内,虽然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仍然面临很多难题。改革已涉及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需要高度关注和逐步解决。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起步较晚,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口的生活保障和安置问题难度极大。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

在党的建设方面,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何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使党始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必须应对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从找到马克思主义的那一天起,就结合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立场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三次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三次巨大的飞跃。

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与时俱进,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时期。

猜你喜欢

剥削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基于邓小平理论浅谈当今青年干部选拔观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四)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讨论式教学法在邓小平理论教堂中的运用
和剥削阶级家庭生活在一起能不能划清思想界限?
要象孙云杰那样走革命的道路
一定要贯彻重在表现这个阶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