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型中小企业英语人才供需现状及对策
2013-04-29崔冉
摘要: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数量的急剧增加直接导致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量加大。 本文将从现阶段出口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特点入手,深入分析此类企业英语人才需求和供给的矛盾,并对现有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出口型中小企业,英语人才
一. 出口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新特点和要求
随着中国“入世”的深入,中国的商品走向国际舞台的机会日益增多。而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放宽,国内的出口型中小企业数量以及出口商品的总额与日俱增,出口型中小企业成为国家GDP的主力军。因此关注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意义深远。
中小企业对人才特别是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复合型英语人才是指英语应用达到一定水准同时拥有某类专业技能(或知识)的人才。据调查,出口型中小企业对复合型英语人才需求的比重占到总人才需求的42%,呈现了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口企业对单项人才需求旺盛迥然不同的特点。同时,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要求熟悉国际惯例、通晓行业形势、出口国消费习惯甚至风土人情等。
这就对现有英语人才培养和供给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如对英语人才市场供给的及时性、企业英语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出口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英语人才匮乏问题 :
1. 招聘难:企业招聘到合格的英语人才仍有较大难度。主要表现为拥有一定英语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并具有专业英语技能的毕业生源仍然供应不足,与近年高校学生过分追求英语过级考试而忽略英语的专业训练密切相关。
2. 成本高:毕业生胜任工作的周期较长,企业培养成本较高。毕业生从加入企业起到基本能够独立地从事涉及出口业务岗位平均约需1.5年,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要求,雇主迫切要求缩短这个周期。
三 影响中小企业英语人才供给的因素
1. 专业英语和商务英语的教育不足
就出口型中小制造企业而言,无论是产品开发岗位,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职位,出口商务岗位,均要求雇员对所制造出口的产品及行业知识具备用英语熟练表述和理解的能力,特别是对所出口地区各种专业性标准的准确阅读和理解,否则就不能快速对目标细分市场作出反应,影响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加大企业风险。大学期间的专业英语训练,是增强这种能力的主要和必要手段,一定的专业词汇量,熟练的专业性英语阅读水平是其中的主要要求。而我国现阶段的专业英语教育严重欠缺,除少数重点大学实行双语教学外,多数大学对专业英语课实行选修学分制,未予以重视,这是造成学生专业英语训练不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学期间专业英语训练不足,是高校毕业生不能适应出口型中小企业工作岗位的瓶颈之一。同时,在出口型中小企业中,通晓商务英语是必备的技能之一。商务英语分为日常交流商务英语和国际惯例商务英语,它对促进与客户的交流和市场的理解,减少出口成本,均具有重要作用。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除商务英语专业和商务专业外,学生几乎不涉足商务英语的领地,因此,商务英语应用能力极为低下,熟练程度更是无从谈起,这已经成为缩短企业人才上岗周期的瓶颈之一。
2. 英语人才的流向不均衡
目前的实际状况是,英语水平好的专业人士多数流向了研究单位和大型企业,流向中小企业的毕业生相对英语水平较差。这是多年来对英语应用目标的认知偏差造成的,认为英语水准与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是完全同步的。实际上,前述的认知和导向是错误的。无论从人的学习能力来讲,还是从所从事工作的实质性要求而言,这种认知都是站不住脚的。一个在国际化中小企业从事产品开发的技术人员,其英语能力和要求相对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并不会低。
3. 缺乏经常性的专业英语和商务英语培训
这种现象在大学毕业10年以上的企业雇员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同时,企业及社会所提供的针对性的英语培训服务很少,对培训的方法及效果的研究也远远不够。同时,随着企业雇员的年轻化,应试教育导致的“厌学后果”开始显现。由于近年我国大学对英语教育的重视,三十岁以下的毕业生的基础较好,但这一人群却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对英语的厌学心理,出现了英语教育与英语使用贡献脱离的现象。
四.解决出口型中小企业英语人才供需矛盾的对策
1. 学校要加强大学阶段的专业英语和商务英语教育。
大学应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并加大对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教材等研究,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素质。开设商务英语课,并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采取课堂实践、校内实训与公司实习相结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实践;其次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国际商务单证实务》等课程上,应购置配套的实训软件和网络资源,教师结合商务案例,向学生呈现如何完成商务信函的拟写、如何履行贸易合同、设置虚拟的贸易公司完整地让学生完成整个交易程序,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化;第三,校外实习基地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的出口型中小企业基本上是人少事情多的局面,公司员工平日工作相当繁杂,即使学校有所谓的实习基地,学生在那也很难接触真正的商务知识。可行的方法就是与实习单位签订相关协议,定期(周末、寒暑假)安排学生在企业参观实习,实现“双赢”局面和共同发展,从而促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 社会方面要加强在职雇员的英语培训。
单一的中小企业从效果和成本考虑,都难以组织雇员的培训和训练。但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现有英语人才的继续培训却是必要的。这就需要各类中小企业协会和行业性协会,或地区性出口协会担当起中小企业英语人才继续培训和提高的组织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持续提高中小企业复合型人才的英语和专业水准,保持和改善人才的竞争力。
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复合型英语人才和专业人才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现行的英语人才培养和供给模式产生了影响。只有正视这些要求和影响,采取措施改善人才培养和供给模式,才能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本文系沧州市社科联2013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沧州市出口型中小企业外语人才现状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339)
参考书目:
[1] 田文菡 张书红:面向出口型中小企业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8.5
[2] 王兴孙 陈洁: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外语,2000,(增刊)
作者简介:崔冉,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地址:河北沧州市西环南路网通新区B座2-2-102 崔冉收 15631708811
邮编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