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装剧中的“畸趣”现象及带来的几点思考

2013-04-29熊小莉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古装剧帝王历史

熊小莉

摘要:近年来,古装剧在荧屏上红极一时,受到观众的热捧,但一些作品过于追求娱乐性、世俗性和消费性,消解了观众对历史真实、英雄人物的正确认知。本文试着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引发人们对古装剧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古装剧颠覆恶搞畸趣

一、“畸趣”的概念及特征

叶朗在《说“畸趣”》(《文艺报》1989年4月1日)一文中说对“畸趣”作了如下阐述:一是在畸趣的抒情作品中,感情是不真实的,过分做作的,往往对生活中一件小事,投入大量的感情,以麻醉于感情的酒缸中不能自拔为乐趣。此亦即中国人所谓小题大做,无病呻吟。二是病态的发泄。一方面,精神是空虚的,另一方面郁积起来的空虚本身成为一种精神障碍,需要祛除。这样,艺术就沦为病理的药物,而不再是审美。三是多义性和双关性,发泄常常是在别的名义下进行的。诸如:“伪圣洁”、一种“更高层次的堕落的道德”,“伪自然”、“伪友谊”、“伪崇高”等等均属此例。四、以不恰当的方式来处理严肃的题材,特别体现在对古典作品的改编上。

畸趣是一种社会现象,畸趣作品并不是严格的艺术,它具有“半文化的病态的本质”。

二、看古装剧中的“畸趣”现象

古装剧是大众文化对历史和现实在影视等传播媒介中的“交互式”再现。历史和现实的“交互”在此有三个层次,第一,以史为鉴,即还原历史的真面目,展现历史精神的真实,并赋予历史以重大的现实意义,给现实以启迪借鉴;第二,以史为镜,即侧重对历史上的人和生活进行再现,满足现代人的求知欲和猎奇心理;第三,以史为乐,即“只凭借一个历史的幌子演绎现代人的梦想,为人们铺设一条由现实遁往历史、又由历史返归现实的梦幻大道”,从而达到一种娱乐的效果。[1]

时下,有些古装剧刻意改变历史痕迹,以追求娱乐性、世俗性和消费性为目的,多采用虚构、杜撰和想象等手法,逐步走向了抛却历史理性而进行主观臆造的极端,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又消解了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层次上的历史深度和文化深度,出现了一些具有畸趣特征的作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颠覆了历史与英雄

影视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介手段,它本身具有其他媒介难以达到的劝诱和施教的效果。近两年上演的各类古装剧,有一部分作品解构了历史和当下之间的时间界限,有意将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代码重叠,叙述古装的动机不再是为了追求历史的真实,而是成为对古装的一种消费,在历史的时空中尽情放纵宣泄着当下的各种欲望及病态的情绪。例如在电视剧《宫》中的人物八阿哥胤禩,历史上确有其人,雍正四年,因其结党妄行等罪被削其王爵、圈禁,并改名为“阿其那”,可是在剧中竟穿越到现代社会,与女主角在街头相遇,促成一段良缘。温馨的大团圆结局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但实质却背离了历史真实。这种不惜篡改历史,以迎合受众口味,达到娱乐受众的目的,显然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对青少年,影视等传播媒介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这类作品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误导,久而久之,会让他们模糊历史真实。[2]

电影《战国》,孙膑与庞涓有断背之嫌,著名的田忌赛马成了孙膑赛马。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与英雄情结,在虚构、恶搞等方式下无所依托。

(二)以不恰当的方式来处理严肃的主题

1.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偏移:

古装剧是对某一段历史的描述和演绎,其本身应该以遵循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为前提,并借助影视这一平台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以激起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近两年,各类古装剧的热播,也反映了身处社会经济与文化转型期的人们企望重新回顾和认识自己民族历史,企望从本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保持自身独特地位,开创自己民族繁荣发展新局面的普遍社会文化心态。

近年来热播的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正确、进步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是比较缺位的。编导们没有以历史眼光来看待和处理历史题材,他们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缺乏必要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和批判精神,这使一些作品在客观上呈现出向“帝王史观”、“贵族史观”回归的不良倾向。如《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这两部典型的“帝王戏”分别塑造了清王朝初、中期两个封建帝王的“英主”形象,竭力渲染了他们的文治武功、风流倜傥和宫廷权谋,以艺术化的形式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辉煌的“盛世之梦”,似乎给历史上所谓的“康雍乾盛世”下了光彩的注脚。但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康、雍、乾三朝固然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统一和繁盛,但这只是封建王朝不可避免衰落前的回光返照,是封建专制制度崩溃灭亡前的一抹夕阳余晖。如果把它们放在同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变化的格局中来观照,我们就会发现,正是这种封建专制的“盛世”埋下了日后清王朝腐朽落后,中华民族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病根。

放眼同一时期的世界范围,英、法等欧洲国家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前进步伐加快,最终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可无论是康熙还是雍正,他们对当时世界的大变动、大转折茫然无所知,更不要说积极應对。他们甚至还盲目自大,闭关锁国,陶醉于“天朝大国”的幻想中,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严格限制工商业和科学技术,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以来的落后局面。因此,回顾这段的历史,带给人们更多的应是反省和深思,而不是沾沾自喜的盛世幻象。《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却恰恰相反,将已被历史证明不符合发展潮流的封建专制文化和“帝王之道”进行宣传、美化,这实际上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历史观在起作用,它带给观众的影响是消极的。

不仅如此,这两部“帝王戏”还不同程度地站在封建专制主义的立场上来塑造帝王形象,粉饰装点了封建皇帝的雄才大略甚至儿女情长,尽可能地隐其恶而扬其“善”,对于他们无法回避的历史恶行,还曲意表现帝王的“良好愿望”和“一番苦心”,甚至不惜做“翻案文章”,这反映了编者在价值观上的扭曲。事实上,康、雍、乾时代可以说是封建专制最严酷的时期之一,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高压政策,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戕害生命。所有这些,编导们不是有选择地“遗忘”了,就是轻描淡写,笔下留情,歪曲了历史的真相。[3]

2.表现形式趋于流行、恶搞

随着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轨,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所促进的小康社会的来临,消费主义文化匆匆登上日常生活的前台,世俗化正全面展开其内涵与形式。恶搞作为其表现形式,是消费主义文化时代大众激情反叛的表征,是公众对生命和生活充满热情地宣泄和表达,而精神消费的最高形式是娱乐。近年来不少古装剧在贴上“大话”、“戏说”、“演义”等标签后,恶搞等方式成为其聚集人气的制胜法宝。

猜你喜欢

古装剧帝王历史
走,去抓帝王蟹
Costume dramas gain more popularity overseas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中国古装剧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
她与帝王为邻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新历史
如何翻译“古装剧”与“穿越剧”?
找找古装剧的“茬”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