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翻译与“信、达、雅”之“信”

2013-04-29孙经涛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天演论原文中严复

孙经涛

摘要:20世纪初,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就提出了“信、达、雅”之说,“信”的意思就是忠实、准确,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笔者认为在这三者之中,“信”尤为重要,“达”与“雅”则是建立在“信”的基础之上,译者在翻译时应该遵循这一原则。

关键词:信达雅翻译

一、 翻译之“信”

古往今来,从西方翻译界到我国翻译界,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翻译是什么都做出过不同的阐释。苏联学者费道罗夫在《翻译理论概要》中说到: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了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我国学者张培基在《英汉翻译教程》中也提到: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整体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从以上例举的翻译定义中,可以看出他们均强调翻译的结果是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思想,原文的思想应该尽可能得到保持,不应可有所增删。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在译文中得以再现。严复提出的 “信、达、雅”之说,把“信”放在首位也是基于此理。“信”是首要的,“达”与“雅”是必须建立在“信”的基础之上的,不能与之相违背。

二、“信、达、雅”之“信”的重要性

何谓“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教育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将“信、达、雅”明确作为“译事楷模”详加阐述: “译事三难: 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信”指译文要准确,不遗漏歪曲,也不要随意增减原文所表达的意思;“达”指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简明优雅。在中国的翻译界,自严复率先提出“信、达、雅”之后,又有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等说法提出。说法虽多,又各据其理,然而就可操作性来看,少有如“信达雅”之可触可摸。

严复的“信、达、雅”中的“信”,从狭义上讲,就是要求译者忠实于原作的思想,要把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而从广义上来看,“信、达、雅”实际上只留一个“信”字足矣,即“全方位的信”。原文若是表达得通顺流畅就达;原文若故意不达则不达,此时的不达就是达。原文用的文绉绉的书面语等,译文就要雅;原文若用的是粗话俗语,译文也要粗而不雅,此时的不雅就是雅。这才是“信”之精髓。

三、如何在翻译中达到真正的“信”

若要在翻译中达到真正的“信”,笔者认为最核心的是要忠于原文。忠于原文并不意味着要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在这方面就有三种情况需要注意:

第一,要注意习语的翻译,这种翻译是固定的,不能按词、句子本身的意思去译,例如中文的“此路不通”,我们不能逐字翻译成“This road doesn't go through”。尽管这种译文翻译出了原文本身的意思,但至少没有考虑到这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是一个路标,固定的译文应为“No Thorough fare.”或者“Not a Thorough street”。

第二,要避免一种生硬地将动词译成动词,形容词译成形容词等的趋势,应该灵活处理,也要注意由于不同的语言代表这不同类型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对某些词的翻译就不同,应该选择最恰当的词去匹配原文。

第三,要关注对原文中的拟声词、节拍、韵律的翻译效果,在忠实于原文方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却常常被忽视的因素,因此译者对原文中出现的拟声词、节拍、韵律加以重视。同时,在翻译一些谚语中也需要注意其本身的节奏及韵律。

第四,要认清语言的特定分类,每种语言都有自己语言的特定分类,例如在英语中名词有单复数、动词有时态的变化,而在中文里却没有这些语法现象;又如在英语中“cousin”意思可以表达“堂兄”、“堂妹”、“表姐”、“表弟”,并没有明确地说明,要根据上下文才知道人物的大小及性别,但在中文里“堂兄”、“堂妹”、“表姐”、“表弟”就明确区分开来。

第五,还应该特别注意对原文中出现的各类修辞手法的翻译,诸如比喻、拟人、讽刺等。这就要求译者注意一定要对词的扩展意思进行比较,这样才能做到忠实于原文。

最后,不同的文体所用的语言也不一样。政论性文章与科技文章不同,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不同,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不同。这些不同在原文中就体现得十分明显,翻译时也要使用适合的文体,才不至于使譯文与原文格格不入。

四、结论及启示

“信、达、雅”中的“信”是核心,是重点,在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译者必须做到忠实于原文,尽最大可能地保留原文的思想。若想在翻译中完整清晰地表现出“信”的境界,译者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语言功底,更要充分了解另一种语言背后所代表的不同的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只有做到真正地、多方面地融会贯通,译者才能够带领读者领略原文之风采。

参考文献:

[1] 谢天正. 中西翻译简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 许钧. 翻译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 严复. 天演论[M]. 北京: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10.

[4] 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研究,西方语言学院,人文指导项目,编号:12534104

猜你喜欢

天演论原文中严复
严复全集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天演论》初版时间再探——以新近发现的“味经书屋本”为中心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严复修改试卷
也谈导数的易错点
变译之更改策略研究:以严译《天演论》为例
《易经》里的《天演论》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