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银行不良债权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13-04-29唐红光衡正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债权层面信用

唐红光 衡正

摘要:当前我国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十分突出、亟待解决。它由社会、企业和银行三个层面上出现的问题共同造成,不仅无助于社会信用的积累、企业的成长、银行的收益,更会直接影响我国金融系统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信用意识、信贷关系、信贷体系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对策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源于欧美国家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银行不良债权问题日渐突出。根据业界对银行不良债权的分类定义,无论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还是呆账贷款,其数额都在逐年增加,目前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因此对银行不良债权的主要问题进行探因性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十分必要。

一、银行不良债权的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银行不良债权集中在损失、可疑、关注三种贷款上,而这三种贷款形成以及出现的主要问题则集中在社会、企业和银行三个层面上。以下就将从这三个层面分析银行不良债权的主要问题。

1.社会层面

首先,社会层面的银行不良债权源于投资决策盲目扩大、市场并存随意追随以及不合理的行政干预。一方面,为创造高产值、摆脱地域贫困,地方政府默许上述问题出现;另一方面,不少头脑发热的企业经营者不管技术是否达到、质量是否过关,不管流动资金是否充足,也不管是否契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一味上马市场短期热点项目。如此,地方政府的默许,企业的投资失误,共同造成了沉重的资金包袱,银行放贷资金被原本就不应该上的项目一点一点吃掉。

此外,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有可能误解甚至曲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是造成银行不良债权增加的一大因素。近十年来,关于政企分开,政府放权给企业的呼声不绝于耳,企业自主经营权的扩大让企业的确从中获利不少。但也有部分企业不能客观、辩证看待国家的这项宏观经济政策。例如企业的某些短期行为会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企业改制在很多时候也会牺牲掉银行的利益。他们受利益驱使,多采用化整为零、金蝉脱壳等方法将资产转移、逃废银行债务,令银行贷款有去无回、束之高阁。同时,地方政府也碍于局部眼前利益,对企业的上述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由此导致的银行不良债权问题雪上加霜。

2.企业层面

当前,我国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多发于企业,除了社会层面的影响外,企业在改革发展中本身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经营不善,所投入的资金与所收获的效益不能正向增长。例如2011年某地方商业银行为当地企业放贷4亿多元,比上年增长了20%,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地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净利润总共也不超过500万,比上年减少了60%多,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状态。因此,银行在当地的信贷资产确实难以保证质量,潜在不良债权猛增。

即便是企业收益并不差,也有不少效益好的企业缺乏信用意识,重视贷款而轻视还款。近幾年,企业借口外部形势不好以合资、租赁、承包、改组、兼并、破产等为名义逃避银行贷款清偿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当这些情况发生之后,相关部门的处理和制止不及时,更加助长了企业的信用意识淡漠之风。据商务部有关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后,由于企业的信用缺失导致的银行损失超过5000亿元,其中涉及银行被企业合同欺诈所造成的损失近60亿元,直接逃废债务损失近2000亿元。如此巨额的还贷信用损失为银行不良债权问题的解决无疑是设置了不小的障碍。

3.银行层面

无论如何,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始终都是出自银行本身,所以银行对于这些问题的产生难逃干系。首先,银行的经营机制与防范风险能力都比较脆弱。且不论地方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也存在资金营运管理模式的松懈问题。他们采取规模与资金的双向控制,将贷款规模扩至极致,使银行贷款风险指数居高不下。尽管银行对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但鉴于根本性的经营机制改革始终都未成型,加上地方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程度不一的经营困境,银行领域已经开始显现由盲目放贷演变为盲目怕贷、盲目借贷的趋势,甚至出现不少银行信贷部门向企业违规扣收贷款本息的现象,以至于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不良债权风险。

另外,银行的贷款投向和结构也不尽合理,为不良债权问题的出现埋下了隐患。例如银行将贷款投向固定资产的比例比较高,资金流转周期较长,流通难以顺畅。还有银行资产过于依赖信贷,使资产负债率极易失调,抗风险能力明显下降。近两三年,在国家财政金融调控的大环境下,国有商业银行将信贷管理的权限不断向上集中,重点只关注大城市或有政府背景的项目借贷,使信贷集中于垄断行业的态势十分突出,由此造成了银行与其他资金短缺企业之间的巨大矛盾,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化解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与风险的对策

针对上述社会、企业、银行层面共同导致的银行不良债权问题,为化解风险,保证国家金融系统平稳运行,确保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平衡,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第一,增强信用意识。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信用成为了经济运转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企业、地方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发生经济关系时都需要以信用作为基础,才能营造出健康的投资环境。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仅图一时之利而不遵守信用将增加银行的不良债权,从而会阻碍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增强信用意识在避免银行不良债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信用意识需要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建立平等互惠的经济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地方政府往往需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协调银企关系,促进银行和企业双方进行平等对话,使双方能够平等交流、消除隔阂、良好互动,并在信用的基础上加强经济往来与合作,从而减少银行不良债权风险。

第二,协调银企关系。积极协调和改善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的不良信贷关系对消除银行的不良债权具有重要作用。银行和企业之间关系的改善应该优先考虑使企业从行政干预中脱离出来,充分拥有自主经营权。企业法人应牢固树立长期健康经营的理念,杜绝企业违背经济规律,采取不正当手段在短期内谋取暴利的行为。另外,完善法制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当企业与银行之间出现经济纠纷时,运用法律保护双方正当权益,打击不良经济行为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化解和减少银行不良债权的产生。除此之外,支持企业改革对减少银行不良债权也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债权层面信用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西夏的债权保障措施述论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债权转让担保
债权让与担保等的复合性运用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