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演讲训练的有效方法
2013-04-29黄翠灵易文悝
黄翠灵 易文悝
摘要:演讲是一项重要的口语交际手段,学会演讲,对中职学生面临的就业与创业将大有帮助。教师通过制定可行的训练方案,实施有效的训练方法,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演讲口语交际就业竞争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社会,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中职语文教学要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同时,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然而现实中,许多中职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不扎实,致使他们对语文学习兴趣缺缺、听说能力普遍较差。表现为在公开场合不能也不敢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不能准确领会说话人的主要目的;方言浓重、普通话水平较低等等。要改变这些状况,笔者发现,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演讲能使学生敢用“正经模样”言之有物地大声说话,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胆量;写作、背诵演讲稿以及学生互听互评演讲,又极大地促进写作和听、说能力的提高;使用标准普通话演讲还能提高普通话水平。
下面浅谈笔者近几年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演讲训练的经验,重点讲述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一、制定可行的训练方案
(一)确定主题和要求
可选择一个或数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或结合专业的主题,而后根据一般演讲比赛的具体要求,如形式、时长、是否脱稿、形象礼仪等明确演讲要求。
(二)确定训练范围和评比方式
确定训练范围是班级、年级或全校,组织相关教师讨论确定后续的评比方式和评判标准等等。
(三)确定时间
确定本次训练持续的时间,细化到各阶段的用时,以及最后的比赛时间。
(四)指导学生准备
这包括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稿和背诵演讲稿、走台练习等。这是演讲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本次演讲训练的效果优劣,同时考验教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这阶段时间可适当放宽,大约三四周的时间就很充分。
(五)组织比赛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评分标准。然后可根据训练范围,设定比赛层级,如班级选拔,校级比赛等。
二、实施有效的训练方法
(一)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
有的演讲者常常将演讲与朗诵混淆,以至于演讲有朗诵味儿而不自知。因此,有必要使学生在写作演讲稿前明确演讲与朗诵的具体差别。首先在语言上,演讲通俗平易,朗诵典雅华丽;在语调上,演讲以“讲”为主,朗诵以“演”为主;在情感上,演讲重在“鼓动”,朗诵重在“抒情”;在文本方面,演讲需灵动地讲,更接近于实用;朗诵则照本而诵,更突出艺术表现。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虽然演讲语言是富于个性化的语言,但演讲语言的选用也有特定的要求,要尽量选用口语化的词语和句式,尽量不用生僻词语、文言词语、专业术语,多用正装句,少用倒装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要注意说理与抒情交融,情理交融才能把听众“鼓动”起来。此外,还要结合主题、时长等这些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演讲稿的写作。
有时演讲者会使用他人的文本作为讲稿,但一般来说,演讲稿由演讲者自己来写,能强调一个“情”字,演讲者自己动情,才能打动听众。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时,有“自我”思想的闪光,更能感染和影响他人。另外,演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高水平的演讲者,能根据现场的变化对原先准备的提纲、讲稿作灵活处理,增删、改换讲稿的部分甚至全部内容都是允许的;在演讲过程中迸发新的思想火花,即兴发挥讲出蕴含哲理的警句、令人叫绝的妙语,也是次,滚动培养。同时,学校拨出专款,提供启动资金,实行每月津贴,年终进行考核,优秀者再给予奖励。如旅游专业教师可考导游、考客房(餐饮)技工、考旅行社、酒店经理资格证书等,文科教师可考律师,理科教师可考工程师,医学院校教师可考执业医师。同时,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高职相关课程。
3.建立产学结合的有效载体,组建规划中心、旅行社、培训中心等
以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依托,吸收中青年教师参与,积极承接省、市级规划项目,承接各类酒店、旅行社、景点景区、计算机、机电培训项目,既为教师提供接受实践的机会,又为教师开辟施展才能的场所,同时又增强了校系的经济实力。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建设师资队伍
学院聘请相关专业著名教授为客座教授,聘请企业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师为我校的兼职教授。另外,学校每年下派中青年教师到酒店、旅行社等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以更先进的理念、更高的水平来指导学生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日新.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新教育,2003,(4).
[2]王键根.构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04,(3).
[3]申荣卫.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模式[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陈欣,郑海涛.论高職专业的实践性教学[J].职教论坛,2003,(16).
[5]李翔翔.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2003,(2).
[6] 王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