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量本利在医院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
2013-04-29江金花唐胜辉
江金花 唐胜辉
摘要:量本利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中普遍运用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在医院经济管理中一直未引起重视。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要求医院采用量本利等方法分析成本变化、加强成本控制。量本利分析对医院明确投资效益,优化投资结构,规避投资风险,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量本利分析;投资效益;公立医院;成本性态
量本利分析又称盈亏平衡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和保本点分析,它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关系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和公式,找出投资项目的盈亏平衡点和投资回收期,为投资经营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定量分析方法,是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改革开放后,在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经营管理的决策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我国公立医院的项目投效和固定资产效益分析中尚未引起高度重视,企业常用的量本利分析方法对公立医院财务人员而言还比较陌生,我们要加强量本利在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为医院投资成本核算和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一、加强量本利在公立医院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加强量本利在公立医院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是响应国家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号召,适应现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客观经济规律的需要
为了配合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预算体制改革,2012年1月1日起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在第五十七条中规定,医院应遵循投资回报、风险控制和跟踪管理等原则,对投资效益、收益与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增值。新制度中,单独将成本管理列为一章,并规定了采取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方法等对科室成本进行核算。由此可见,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应对全成本核算和投资效益分析高度重视,加强量本利在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真正发挥投资效益分析的管理效益,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从而适应现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客观经济规律的需要。医院只有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加强投资效益分析,才能改变过去那种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搞核算、吃大锅饭的状况,才能自觉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二)公立医院对成本控制意识不强,投资回报率、投资风险意识薄弱,量本利分析对规避投资分险、减少投资损失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新项目、新设备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医院处于财政补助少、检验收费标准降低、物价上涨、人员经费开支增涨和医院间竞争加剧的现状,我国公立医院开展绩效管理较晚,投资效益也未纳入绩效考核,部分管理人员对成本控制意识不强,投资回报率概念模糊不清,甚至盲目的进购医疗设备和增扩建项目,事先没有经过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 就匆忙地购置,不注重前期投资成本控制,也不明确投资风险有多高,更不清楚能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有些项目虽然做了可行性论证,但也只是粗略的估计,关键指标数据不能明确,结果导致购进的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资金的浪费,加剧医院投资风险。量本利投资效益分析通过对项目的市场环境、运营状况、人员配置、设备配置、投资项目成本、供应商、收费标准、政策变化等相关情况做系统调查了解,使相关人员对项目的管理现状、投资发展优势有更全面的掌握,发现投资项目构成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投资盈亏状况,预测投资经营水平,为医院经营决策和合理规划医院经济活动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优化投资结构,规避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
(三)量本利分析能找出成本控制薄弱环节,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经济效益,为设定科室投资经营目标提供重要依据
医院实行“预算管理,比例控制”的绩效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实务中把科室收支节余作为医院科室绩效考核的目标之一,正确测算收支节余目标值至关重要。量本利分析方法为年度收支节余目标测算提供了有效工具,它通过划分成本习性建立数学模型,从直观的角度反映科室投资的保本工作量、盈利区和亏损点三者之间的变动趋势,较准确的测算出科室的收入水平、目标业务工作量、目标变动成本控制、目标利润指标等,为设定科室投资经营目标提供重要依据。同时,量本利分析能使科室对自身的成本支出范围、成本支出结构及各成本项目之间的变动关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找出自身成本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加强成本核算,减少成本不合理的开支,提高科室的经济效益。
(四)量本利分析能为物价部门制定价格标准、医疗保险部门制定费用报销比例和内部审计部门执行审查提供参考依据
医院执行的是国家物价政策,随着医院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新项目开展的需求越来越大,开展新项目需要医院物价部门向上级物价管理部门提供价格测算表进行申报,测算内容包括设备原值、使用期限、操作时间、操作人数、所需耗材、所需卫生材料、管理费用等,进行量本利分析需要对投资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对投资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业务量、收益等进行分析测算,利用量本利模型计算出项目的单位成本、单位贡献毛利、投资效益、保本工作量等数据,为物价部门价格测算和医疗保险部门制定费用报销比例提供详实、合理的参考依据。医院审计部门要对医院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和监控,其中包括审计基建投资项目、审计固定资产购置和使用情况、审计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等,量本利分析可以为审计部门执行经济项目审查和经济运行情况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五)加强量本利分析是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医院加强量本利分析,通过对经济投资活动进行计算、分析、对比、评估,一方面,可以发现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的改进工作,实现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财务人员本身的业务素质。加强医院投资效益分析,可以使医院财务从账务处理工作向经济管理工作转变,发挥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
二、量本利在公立医院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一)前期投资成本的测定
要运用量本利分析投资项目效益,首先必须预测前期投入总成本,从一般情况来看,项目投资的前期成本主要为:项目开发成本、房屋装修成本、设备购置和安装成本等。前期投资成本的测定是投资效益评估的一个难点,首先要明确投资项目的装修场地、环境配置要求、专业设备配置及性能要求、辅助设备配套配置等,然后根据多方厂商的测算报价、医院内部专业团队的预算评估和网上资料的大量检索等情况做出前期投资成本测算。
(二)按成本性态划分及测算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量本利分析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的,但医院拟开展的投资经营活动是动态的,超过一定业务量后,原有的固定成本有可能转化为变动成本,因此需要对成本进行科学的划分,并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做适当的调整。固定成本是指业务量的一定变动幅度内,成本总额并不随之变动而保持相对稳定的那部分成本。在支出项目定义中,一般把人员固定工资、福利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房屋折旧纳入固定成本范畴。变动成本是指成本的总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包括人员经费中的绩效工资、加班费、水费、电费、办公用品消耗费、材料费、试剂费、设备维修费、教育培训费、业务费等,可根据同类项目前2-3年的历史数据参考测算。
(三)工作量和单位价格的确定
医院的产出不同于企业是成型和规范的产品,而是特殊的医疗服务,测定投资项目的工作量要科学合理的预测项目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而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不是固定的,它随着医院的整体规划、科室设置、市场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变动。因此,工作量预测不仅要要对本项目前2-3年的床位开放数和周转率发展变化趋势熟悉,对周边市场环境及市场需求做详细的调查评估,而且要了解医院的整体规划、相关业务科室的发展情况以及政策变动因素等。医院没有自主定价权,执行的是国家的价格标准,单位价格的确定依据当地医院执行的物价标准。
(四)建立量本利分析模型
按照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利润=单价×工作量-(单位变动成本×工作量+固定成本),根据前面测算的前期投入成本、工作量、单价、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数据,进而测算出此项目的保本工作量、投资收益期、目标控制成本和目标利润,清晰的揭示投资成本、工作量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优化整合资源,另一方面对投资项目的风险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公立医院加强量本利在投资效益分析中的应用,根据自身的特点对投资风险和效益做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使投资结构更合理化,规避投资风险,规划目标利润和目标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对促进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经营决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汤建凤;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本量利分析;财会月刊,2012.01
[2] 吴强;本量利分析方法在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经济;2009.07
[3] 周瑞,赵宜珍;量本利分析法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卫生经济研究;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