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调查研究
2013-04-29郭裕湘李艳玲周朝明
郭裕湘 李艳玲 周朝明
摘要: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革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问卷对231名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行调查,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其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原因,从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观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原本思想落后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受到越来越多教育思想的冲击,其教育观念正逐渐发生变化。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革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研究意义重大。
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来自广西边陲——凭祥市,全市总面积650.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有壮、汉、苗、京、侗、傣、布依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2.7%,在广西沿边的8个行政县(市、区)中颇具代表性。本文的教师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形成的一种观念群[1],它包括教师的教育目的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等。
一、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
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有231位,分别来自凭祥市高级中学、夏石中学、凭祥市一小和二小、夏石一小。其中,中学教师108位;小学教师123位。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1.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目的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目的观指人们期望教育达到的效果。研究教师的教育目的观将有益于我们了解教师的行为和态度。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在呈现的这四种教育目的观中,前面两种教育目的观的分歧较小,认同比例都达到93%以上;后两种偏向传统的教育目的观分歧较大,特别是第四种教育目的观。第三种教育目的观的认同率没有达到87.9%,选择不确定和不认同的教师占一定比例;第四种教育目的观甚至没有达到50%,这说明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仍有很大一部分对传统的教育目的观持认可的态度。
2.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學教师的教学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指教师通过对教学行为、活动和现象等的理解和形成的认识。了解教师的教学观有助于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和改进。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141.1%144.2%110.0%14.3%10.4%教学中以教定学和以学定教同等重要,关键是兼顾三维目标。128.1%150.2%114.3%15.6%11.7%从以上呈现的五种教学观来看,对第一种教学观和第三种教学观教师的分歧比较大,特别是第一种教学观,认同率为34.6%,不认同率也高达45.9%。对第四种教学观和第五种教学观的看法也存在不小的分歧,这两种教学观的认同率都过半,但是选择不确定和不认同的也有10.0%以上。这说明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对这几种教学观存在一些分歧。每一种教学观都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选择不确定,说明相当大一部分教师教学观仍存在模糊的状况,或者还存在怀疑和矛盾,处于新、旧教学观的过度时期。也就是说,教师们虽然接触到了新的教学观,但是旧有的教学观还是在部分教师们的头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生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生观指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看法。了解教师的学生观有助于教师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4.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习观指教师对学习的看法,是学习活动的指导思想。正确的学习观能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达到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
第四种学习观,有92.2%的教师认同,不认同的教师很少,6.9%的教师选择了不确定。余下的四种学习观的数据分布差异相对较小,而且选择不确定的比例都在10.0%以上,说明教师们对这几个观点的看法分歧大。总体来说,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观差异比较大,教师们的学习观是处于不断转变的阶段。教师们认识和学习到越来越多新的学习观,其原有的学习观受到冲击,对于新鲜的事物还处在抗争与接受的矛盾阶段。
二、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调查显示,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目的观、教学观、学生观、学习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冲突。现结合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以及新课程改革推进情况等方面探讨教师形成教育观念冲突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信息易滞后、失真
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交通不方便。闭塞的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和外界的信息交流。因边境地区在地理位置上较偏远,信息的传输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在信息接收方面存在滞后性;同时,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因信息发送者、接受者以及传送的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而面临信息失真的问题。有时教师即使接收到了信息,但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信息,这不仅在现实中制约了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更严重的是将误导教师形成错误的教育观念,造成教师教育观的混乱。调查显示的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较缓慢,教师教育观念正处于矛盾、挣扎、抗争等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以及信息滞后和失真引起的。
(二)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大部分的人居住在农村,采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人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生产观念比较落后。经济文化的落后,必然导致人们教育观念的落后。受当地经济文化的影响,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奉行一种得过且过的教育观。教师们通常安于现状,满足于自己现在的教育方式、方法,对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学习兴趣不高;一些教师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做法,只要学生考试的成绩不差就可以了;甚至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教师职业只是一种谋生的工具,而不是当做自己要为之奋斗的事业。如果要谈到改变,长期根植于教师头脑中的落后教育观念往往就会跳出来,像既得利益者一样维护原有观念,与新观念形成抵触,有时候甚至是斗争的情形。
(三)新课程改革强势推进,迫使教师做出改变
新课程改革是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而提出的全国性的教育改革。不管是什么地区的教师都必须要参与到新课改当中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快速推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在短时间内受到了新教育观念的较大冲击。但边境少数民族教师教育观念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因为固有的旧教育观念长期在教师的头脑当中,甚至常态化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教育观念的改变需要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从不接受到接受一部分,再到大部分接受的变化发展过程。这也是为什么以上调查中显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新旧观念存在矛盾,有时甚至是激烈斗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