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实践与建议

2013-04-29吴术团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职

吴术团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应用英语、商务日语、金融管理与实务、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酒店管理、会计、电子商务、多媒体、计算机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2000年以来,经过严谨详细的调研工作后,本人开始开始在高职学院逐步进行工学结合的学生教育新模式的调研与推广。本论文结合国内其他同等层次院校的进行的相关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模式,根据高职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对现有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科目的教学改革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分析,探讨该课程的最佳教学与考核方法。

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政策性强并可供实际操作使用的应用型课程[1]。该课程在高职院校内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向学生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方案的理论传授,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使学生树立国际贸易的现代意识,理解国际贸易对于全球、地区(国家)经濟以及社会发展的实践意义;了解地区(国家)通过调解本地国际贸易快速改变该地经济现状的具体实例,以及国际贸易中的典型案例;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术语与理论、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特别是其中的贸易合同与进出口流程;学习关于国际贸易的国际法律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并学习其实际应用。虽然高职及其国内同等层次院校在《国际贸易理论与事务》的课程中,教学实践方法、学生素质等都不相同,但在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课程内容繁杂抽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中实践难度大

目前《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中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分工和国际市场,介绍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以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2]。这一部分教学工作主要是理论知识的灌输,通常需要学生强记,手段较为单一。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主要采取理论讲解的模式,即使有一些突破,如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电影等,但是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次,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仍然很空洞,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作为辅助支撑,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起来。即使是在国际贸易的实务部分,理论式的规定条款和专业术语仍然占据了较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且事务部分与理论部分的联系紧密,学生由于在前半部分的理论学习中没有掌握到方法,在后半部分的实务更加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学习兴趣只会不断下降。

(二)学生外语实操能力差,导致课程的教学目的很难达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由于本身的教学性质和内容,对于的英语要求较高,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实操能力本来就不高,这一矛盾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目的难以达到。随着我省高职分数线的逐年降低,许多学生进校时英语都不足60分,要想在短短的2年之内把英语提高到能看懂各类外文单证及专业贸易术语,难度有些大。部分制式的高职院校学生,如网络远程教育、在职教育等,学生的外语四级等级考试的过级率不足15%。由于这些学生常常将学业和文凭作为辅助工具,而讲授教师也由于教学重心的不对称,教学时间不足等因素,造成这些学生在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常常难以达到基本的教学目的,甚至是教学计划也难以完成。

(三)师资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实践不足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师资结构方面存在三个方面的情况,也导致了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不达标。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师资本身就与大专院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个问题在各项课程的教授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首先,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的教师有的是最近几年的毕业生,实践经验少,部分教师甚至是直接从相关专业临时抽调出来,其本身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就不甚专业;其次,教师的深造机会少,知识技术长期难以更新,不但由于长期单一的教学工作,其实践能力也在不断下滑,难以跟上快速更新的国际贸易现实形势;再次,部分教师师德水平不高,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科研研究兴趣不强,教案常年不更新,即使是学期某的考试考核试题也多有类似,而无创新,也为与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存在一定的脱节。

(四)课程以理论考试为主,考核结果与学生所学之间关联不大

目前高职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主要由出勤、作业完成率以及测试成绩组成,而出勤和作业完成率(并不是作业质量)并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上述所说考核试题常常多年不变,学生只需在考试前适当记忆一些历年试题就能轻松通过考试,对于学生实际的学习质量也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这样下来,学生常常容易投机取巧,规避考核,从而忽略学习的本质要求。课程评价手段的单一性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站在这一角度上,各高职院校应当尽快改革考核方式,真正做到将教学要求同结课后考核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学能够从考核结果中准确表现出来。

二、在该课程创新中的教学实践及建议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原有的《汽车构造》、《汽车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检测技术》等课程分解,重新构成汽车构造、维护、检修和检测模块。形成模块化的教学知识体系。

在实践教学中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上海技能等级认证规定,将汽车拆装、维护、修理、检测形成汽车电工中级工、高级工的项目化的实训教学技能体系。

参考文献:

[1] 梅晓妍,王民权.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1.

[2]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 2.

[3]方晓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质量观内涵探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

[4]王鑫. 工程教育体系下机械设计课程实验和实践环节研究,载于《中国电力教育》 2010.

[5]田光辉.高职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猜你喜欢

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关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应用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高职“创业课”该怎么上?
高职英语发展史
提升高职“多元”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