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探讨

2013-04-29李浩周媛媛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劳动力目标职业

李浩 周媛媛

摘要:职业院校应当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培养符合企业职业能力要求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使高职教育能做到“育得好——送得出——招得进”。总的来讲,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同样,高等职业教育方法的研究探讨也是一个永恒课题。

关键词:教育教学因材施教

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知识如何传授?专业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何调动?诸多问题的提出、研究、探讨和解决,是教育教学研究的永恒课题也是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解决教师与学生的定位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设计一堂课需要广博的知识,大量的素材,投入巨大的精力,方能设计好一堂课,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学生在上课时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知识的总结和接受者、能力锻炼和提升者。总的来说,要想把所授课程教好,是需要狠下一番功夫的,特别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吃透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特别用目标教学法时更是如此,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大类”。

2.深钻教材,把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因材施教。

3.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做到因人而教。教师对于自己讲授的课程在再熟悉不过,年年重复,殊不知学生不同,教法也必须随之不同。如:网络开发专业学生与信息安全专业学生同上一门SQL Server课,采用同一方式、方法、同一侧重点显然不合适。

4.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精心设计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学设计,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任课教师要在吃透大纲,深钻教材,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认真设计每次课程。

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一般包括专业内容掌握熟练,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语言流利且富有感染力,逻辑思维流畅,教态自然,板书精心设计,精讲多练。教学符合计划进度,教学文件齐全,多媒体使用得当。课堂管理效果好,能够教书育人等等。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方式不合理,二是评价内容不合理。所有的项目考查的都是教师,上课的质量似乎只与教师“讲”得好坏有关。其实课程的效果首先要看学生,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动手动脑,课后在能力上得到实质性提高,这才是好课。教师讲得好,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用传统标准衡量,教师讲得可以,但教学效果一塌糊涂,仅以教师讲课的水平来评价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是不完整的。高分低能,是知识型传授的结果。

课程评价新标准,要看学生学的好不好。课程效果的评价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是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行动起来,不是看老师“表演”,而是自己动手动脑操练。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突出“能力目标”。以往的教学都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目标的。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来泛泛的接受知识、积累知识的,而是来学习实用就业能力的,他要能在未来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的问题。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与能力之间不但不等同,而且有一道深沟,这道沟只能用“实训”来填平。因为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靠训练。

在高职院校我们首先注重的是“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本身,更不是知识体系。过去教师平时上课,备课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传授知识、如何积累知识上,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是为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没有考虑过“能力训练”的问题。就连课上的问答练习也是为了深入理解和巩固知识而设定。那么实验是不是在训练能力呢?也不是。实验的目的多半都是为了“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几乎没有为培训能力而设的实验课。所以,课程的能力目标问题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能力不能传授,只能训练。用什么训练?用做事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做什么事?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事,最好直接解决未来职业岗位上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职业岗位,知道岗位上的问题、项目、任务。教师在课上,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讲授一本书。一门好的职业教育课程必定有明确的任务。学生兴高采烈的跟随教师完成这些任务,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

课程评价新标准的三个原则就是:一、能力目标;二、任务训练;三、学生主体。而我们执行的往往是相反的原则:一、知识目标;二、问答习题;三、教师主体。课程评价标准是新旧课程教学的重要分水岭。在三个原则基础上,加上职业活动导向,项目载体,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要求。

高职学生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而不是具有“系統的专业知识”这个要求把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区别开来。“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个要求,就把高职学生与中职学生区别开来了。要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和流动,就必须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等专门教育,使众多劳动力向城市第三产业转移,这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其主要表现在创业前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创业者判断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在创业之后持续提供技术支持等。

4.建立新型户籍制度

户籍管理制度是农村流动劳动力面临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歧视与差别的制度基础。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形成隐性失业者。建立新型户籍制度,让农民工取得与市民平等竞争的权利和平等待遇,减少在城市中寻找工作的成本。

5.形成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

要真正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需要通过加强职业教育,使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多的转移机会,不断消除因劳动力转移规模、转移结构、转移流向等差距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形,从而使他们获得进入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参与各种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进而打破劳动力市场的横向分割。

参考文献:

[1]陈宗胜,周云波,任国强.影响农村三种非农就业途径的主要因素研究——对天津市农村社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5.

[2]林毅.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3]温铁军.中国改革开放后面临的三大结构问题[J].思想理论动态阅,2000.24.11

猜你喜欢

劳动力目标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我们的目标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