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综述

2013-04-29贾大力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考制度科目命题

贾大力

摘要:重塑高考科学涵义,澄清高考本质,以及考察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是我国高考制度走向科学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高考制度改革考试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没有什么比高考更备受人们的争议,这不仅源于高考负有为大学选拔人才的重任和广泛的社会期望,同时也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高考发生了本义理解与践行上的异化,最终导致公平问题的产生。因此,重塑高考科学涵义,澄清高考本质,以及考察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是我国高考制度走向科学的客观要求。

一、高考改革内容

1.继续稳步推进统考分省命题的改革。今年我国包括天津市已有 11个省市在高考中实施了国家统考分省命题改革,这看似只是命题权的调整,实际上乃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不仅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对各类各级教育的统筹力度,发挥了高考积极的指挥棒作用,推进了地方的素质教育,同时也引入了竞争机制,激活了高考命题工作系统,总体实施下来利大于弊,因此,分省命题工作下一步还要稳步推进。

2.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多元化的选拔录取考试。从多年的高考实践来看,统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基本主体形式,其科学性、公平性和效率是不容置疑的。不过,在教育日益以人为本的今天,也要求考试能对考生综合素质、个人特长进行选拔。这方面,在统考之外已有多项政策、多种形式发挥了补充作用,从保送生、特长生等直至去年开始的自主选拔招生,都为不拘一格选人才提供了空间。因此,多元化的选拔录取考试将稳中求进、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3.积极探索多层次考录改革。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今天,庞大的高教系统、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层次、办学目标和定位、在人才培养上的层次性,决定了选拔性考试的分层次性。现在,一张考卷既考进北大、清华的科技精英,又考接受职业教育的高技能劳动者,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分层次考录改革的迫切性也越发突出。因此,改革将通过将从形式或科目的不同来积极探索和实践对本科和高职的多层次考录改革。

4.深化考试内容的改革。今年实施的分省命题中,各省市命题更加贴近实际与生活,淡化解题技巧,更加注重应用能力,同时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考试之中,引导了积极的价值导向,有些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特色。这一趋势还将继续进行。

5.大力推进考试形式的现代化。不妨借鉴发达国家在考试的各环节运用计算机处理等手段。

二、高考制度在考试内容、考试科目及考试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改革

1.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1999年,广东省实行了“3+X”考试科目改革,允许高校自主选择“X”,拉开了统一高考多样化和高校招生自主权改革的序幕。“3+X”改革的精神实质是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旨在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其中,设立综合考试科目是此次改革的一个亮点。开设综合科目的意图是想改变过去文理分科绝对化、跨学科能力的综合和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力不够的状况,引导学生全面掌握中学阶段应当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能力特别是学科内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3+X”科目改革的实质与重点仍在于考试内容的改革,体现在命题上,便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以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重点。

2.以能力测量为导的向高考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高考命题的立意开始由知识关注到能力上。起初是引入和研究美国学者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但受高考纸笔测试形式的制约,只关注到了认知领域中的理解能力和技能等方面。此后,又将认知领域中的知识与能力测试“学科化”,即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确定开考各科所测试的内容、目标、形式和能力要求,并以《考试大纲》形式向社会公布,从而克服了制卷者和考生的盲目性。此举突出了高考检验考生的学习结果和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能力等任务。到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高考内容改革进程的加快,学科能力测试又上升到综合能力测试。1998年,教育部对四川、河北、上海等五省市的“保送生”进行了“综合能力测试”的试点,次年又扩大到全国。与此同时,“3+X”的改革试点,实际上也是通过科目设置改革来贯彻了对考生能力的考察。

3.增加高考的次数。在科目设置改革的基础上,教育部又进行了增加考试次数的试点,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2000年在安徽、北京、上海两市一省首次实行“春季高考”的试点,2001年又扩展到内蒙古自治区。考试次数增加了录取的机会,有利于考生发挥正常的水平。同时,春季高考使考试不必忍受苦夏的挑战,体现了高考管理的人本思想。整体而言,在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和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的情势下,进行二次高考的多样化改革,是对统一高考补偏救弊的一项良策。但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表面的变化,尚未从根本上触动高考形式的变革。

4.目标性分类高考。为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和人才需求结构立体化的需求,招生入学应根据不同类型或层次进行多样化改革。由于目前培养高等教育专门技术人才的主体仍是高职高专院校,且基本上是专科类型,可将高考分为普通大学及独立学院的本科统考和高职高专的专科统考两种类型。两种高考各司其职,本科层次的高考着重考测学术发展性向和能力,专科层次的高考侧重考测理解和运用能力。2002年广西便是进行这种二次高考的试点,第一次高考为7月举行的本科统考,试题由教育部组织命制,其成绩只能用在本科层次录取;第二次高考为9月举行的专科统考,试题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下由广西招生考试院组织命制,其成绩只能用在专科层次录取。每位考生都可以选择两次高考中的一次或二次应试。

5.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逐渐成为我国高考改革的重大举措。自主招生是指高校在教育部及其他相关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下,遵循公平、公正、负责的原则,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从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条件出发,独立自主地拟订招生计划和组织选拔录取的招生制度。它相对独立并区别于以全国统一高考为唯一参照的传统招生录取制度,初衷在于打破“以分为纲”的大一统局面,使那些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突出、但在某一学科或领域具有优异才能和发展潜力的学生不受高考分数的限制,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才能和潜力充分发展,最终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自2003年教育部规定22所重点大学试行自主招生开始,我国试行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已近五年。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招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公平问题、定位问题、学生权利问题等,亟需深入探索。今后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应在降低改革成本、提高选拔效率、增进招考公平以及增强自主招生科学性等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郑若玲.科举启示录——考试与教育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 .

[2]贺斌.谈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制度改革之“接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2).

[3]刘清华.试论美国高校招生考试与学校教育的关系【J】.外国教 育 研 究,2003, (4).

[4]刘慧.“3 + X”高考改革利弊分析,教学与管理,2001(1).

[5]马金科.解读“3 + X”,中国教育报,2000-04-28.

[6]周远清.争取高考的新突破,考试,2000(12).

猜你喜欢

高考制度科目命题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下一站命题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他山之石:看巴西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高考制度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
高考制度必须实行重大改革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