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3-04-29吴金玲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吴金玲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不但对现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关键词: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事业

一、 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在“和谐”一词中,“和”者,和睦也,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社会”就是让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融合、协调,无根本利害冲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气氛良好。如果追溯其思想渊源,可以说和谐的社会状态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一种大同社会的思想。从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到张载表述的“天人合一”,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到《镜花缘》中的君子国,从太平天国的思想国到康有为的《大同书》,如此等等,表明了和谐观念向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老文化和哲学中的和谐观念又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以利用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和谐”作为社会状态,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是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表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也把共产主义称为“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有明确阐述,即“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我们应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和谐社会的内涵十分丰富。从人的层面看,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即人与他人、群体阶层、民族、国家等社会个体和社会主体的配合与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即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的协调和坚持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的统一)。从社会阶层层面看,包括社会阶段之间相互开发和平等进入、各个阶层应当得到有所差别的并且是恰如其分的回报、社会各个阶层之间应当保持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等。从社会层面看,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地区和行业的统筹发展、社会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等。和谐社会的外延是广泛的,内涵式丰富的,它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人与社会的广阔发展视野,更向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二、建设和谐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远大理想、战略目标,也是一个建设举措、策略应对。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多样化的历史背景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激烈竞争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其发展进程无疑会遇到各种矛盾甚至冲突,诸如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扩大;一些人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道德与法制,进行官场中钱权交易的以权谋私、市场中钱德交易的伪劣假冒、学场中钱学交易的弄虚作假活动;一些社会主体为了局部和眼前利益而不惜以牺牲长远利益、破坏环境与生态位代价,陷于片面发展。所有这些情况,都已经和正在我国社会发生。如果对这些不平衡状况与突出矛盾不进行有效引导和调控,我国社会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甚至动乱。而社会冲突与动乱,不仅会使我们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体与个体丧失发展机遇,而且会使我国丧失民族振兴的目标。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站在全局、长远发展的高度所提出的策略应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高校作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以理想教育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愛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在内涵上也是一致的。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做好“和谐”工作

1.基础性和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处于较好的发展状态,但还存在诸如重视不够、教材建设滞后、办法不多、机制体制不适应等不和谐的音符。这些基础性的不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深层次矛盾的具体体现,亟待调控和处理:一是要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二是要坚持用科学的精神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统一;三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四是要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等学校本科封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

2.匹配性和谐。一是指教育的主题即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相互匹配。学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家庭是重要场所,社会是大课堂。学校要积极主动简历与家庭相互沟通的渠道,同时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努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二是指教育方法的匹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较之过去要复杂得多,很多问题不是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决的。这就要求根据思想问题的具体情况,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功能和优势,综合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教育。比如,由实际问题产生的思想问题,就可以用深入人心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