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2013-04-29弓惠莲
弓惠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钻研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探究的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但是,兴趣不是先天形成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提供自由展示的舞台,张扬学生的个性
若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随时都能把自己所思、所想充分表现出来,教师就要对学生的独特理解给予鼓励。例如:让学生给《麻雀》一文中“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这段话的“落”字做专题批注时,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来的快而猛”;有说态度的“勇敢,坚定、果断”;有论情感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议人物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提读法的“‘落字要读得重而快”。通过感悟批注,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对“落”字运用的精妙体会得入木三分,又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情感,充分张扬了个性。
2.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的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之中。如在教学《田间卫士——青蛙》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青蛙呱呱叫的录音,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跟着录音模仿了青蛙的叫声;有的学生介绍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有的学生介绍青蛙一天能捉多少只害虫;还有的学生诉说平时捉青蛙的内疚心情……创设这样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探索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引导,交给探究的方法
当今的学生正处于知识剧增,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不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具备获取知识、探索知识的能力,将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交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一个平台,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1.引导学生抓住题眼,进行探究学习
课文的题目就是課文的“题眼”,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探索的韵味。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探究学习。例如教学《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一课时,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教师可以从这一文题入手,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既然森林就在眼前,橄榄坝村的村民们为什么还要种树呢”?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思考、探究,从而揭示文章的中心。
2.引导学生比较辨析,进行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辨析,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辨析,从而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在讲解课文写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的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时,让学生把“爬”字换字比较,并说说哪个字用得更好,为什么?通过比较探究,使学生感悟到课文中所用的词语更加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探究学习的方法。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学习
质疑,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必须从引导学生质疑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有这样一段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抓住人们大笑追问:“人们为什么笑?”“鲁迅的鼻子真是碰扁的吗?”在学生探讨不出结果时,及时给学生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再讨论。之后,学生明白,原来四周黑洞洞是指社会的黑暗。碰壁是指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学生完全理解后,继续追问:“通过谈碰壁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进一步使学生了解鲁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提高探究的能力
合作交流是在个体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合作交流能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拓宽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他们有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理解和解释,他们能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相关的知识。如果学生在个体研究的基础上,再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正确表达个人的观点,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就可以获得超过个人思考所能得到的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提出探究性问题:①鲸是多大的动物?②鲸有哪些生活习性?③为什么说鲸“不是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自选一个问题深入探究,最后再让学生汇报有关鲸的研究成果。各组汇报时,本组探究同一个问题的学生可以补充,同时其他同学还可以质疑。通过这样的分组探究、合作交流,既可以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又能在求同存异中提炼探究成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责任编辑 武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