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背景下文言文有效教学探微

2013-04-29杨晓慧

新课程·上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创新

杨晓慧

摘 要:综观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难发现文言文教学的改革虽说有春风吹动,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花的时间最多、收效甚微的领域。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灿烂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有效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怎样使学生对文言文乐学、愿学,使文言文教学开辟出一片充满活力的天地?就文言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以生为本;文言文有效教学;创新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这笔财富,就必须具备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讲解详细而具体,唯恐遗漏了什么而“误人子弟”。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视古文为陌路,教师视文言为畏途;学生害怕,教师更头疼。曾做过相关的调查,结果也表明,超过80%的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不感兴趣,问及不感兴趣的原因,“难懂难记不实用,考试让人最头痛”的顺口溜也许是最好的概括。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悲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文言文教学创新是势在必行的,应该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轴、以创新为主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一、文言文阅读教与学现状再现

前段时间,我对学校里的几位语文教师询问调查,发现他们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存在共同的模式“串讲—翻译—理解—巩固练习”。学生学习始终拿着教材全解,老师讲学生划,流利地进行对译。这种教与学只能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有文言文教材所反映的人和事跟学生的生活时代距离相差甚远,学生对那时的事一时半会理解不了,这样使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

二、文言文有效教学之措施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新理念的支撑下进行文言文教学,但是我们大部分语文教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具体表现在书是圣旨,为其是尊;只记勿究。让我不禁思考:新课程改革时至今日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路子走对了吗?我们的教师是否完完全全当好改革者的角色了呢?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要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关键还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教师课程和教材观的转变是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任务之一。

2.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于漪老师说:“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因为任何教学方案都是为学生而存在,而起作用的。课堂应是学生的用武之地,而不是教师训练口才的场所。”因此,教師除了观念上的更新外,还要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而非任务或习惯去学习,才具有最大的收获空间。

比如,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对初中语文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对文言文也有一定的兴趣,如果引导得当,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不可能的。我在教学《童趣》时,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先请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个闷热的夏天,你正在蚊帐中,仰头看着成群的蚊子在空中飞舞,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胃口一下子就被吊了起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一群敌人的轰炸机,在头顶上盘旋,随时都有可能向我发难。”有的说“我在想,我的梦是肯定不会寂寞了。”有的说“这让我想起发生蝗灾时的情景,黑压压一大片,排山倒海而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完全被吸引到课堂上了,教学效果特佳。

其实,只要教师肯花心思,文言文教学也可以妙趣横生,让学生乐学,愿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堂是教师的战场,更是学生的舞台。文言教学中,应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和嘴巴,使其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到文言学习活动中来。使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动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我在教学《狼》时,整堂课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这中间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适时地加以点拨。利用点拨的时机教给学生“分层背读法”和“表现情景法”。这堂课我设计了三读三说,都附有要求。比如,一读,读准字音,读懂词义,翻译文章;二读,读顺句子,理清思路,把握情节;三读,读美文句,品读课文。三说又适时地结合了写作训练,请同学们自找内容,展开想象,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添枝加叶”的描述;教师作适当点拨;课后布置作业“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千万不要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要尽量地用自己的话来说”。改写文言文很自然、流畅地完成了。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我在教《孙权劝学》时,先要求学生自主地查阅与文本有关的资料,然后自主地删选、整合,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出一则完整的故事,再用自己的语言向全班同学讲述。由同学评选出一个最佳“故事手”。 又如,学完一篇文言文后,我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分小组讨论。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好,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4.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还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如,每册文言文学习后,我会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实词与虚词进行整理,但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教师列出这样一系列词——之、至、致、往、如、造、诣,让学生比较异同。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5.注重迁移,拓展课文内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把课内学到的文言文知识运用到课外,学会迁移,使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如,我在讲《出师表》一课时,引入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让学生说出这副对联所写诸葛亮的事迹。从而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诸葛亮的事迹,进而理解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与课文精彩词句段落有可比性的课外阅读文段,通过比较,从中总结出阅读规律。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能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能根据不同文体的文章,因材施教,同时,采取趣味盎然的多种形式,用趣导学,以趣激学,让文言课堂充满欢声笑语,何愁开辟不出文言文学习的一片新天地呢?何愁千年前的文字在新时代焕发不出自己充满独特魅力的光彩呢?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1997-04.

[2]黎胜.对改革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永嘉县乌牛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创新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让“生本”扎根美术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