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体育教学中“粗中有细”的特征

2013-04-29赵剑

新课程·上旬 2013年6期

赵剑

摘 要:体育教学中的“粗糙”与“精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教师在传授技术上宜“粗”,而在如何传授技术在整个课的安排上要“细”,“粗中有细”,粗要做到恰如其分,“细”要做到精练准确,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管选用什么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使用什么教学手段,其目的就是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粗糙;精细;粗中有细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大纲变成了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放开了教学手段、方法,甚至是组织形式,体育教学变为多元化、多样化。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管选用什么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教学方法,使用什么教学手段,其目的就是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但是,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在相同的场地和器材条件下,对于同样的教学对象和内容,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差甚大。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的进度是否适宜?教学手段与内容是否与学生的运动能力相适应?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决定着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劣。

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立足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教学适应学生,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主动适应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那么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中就应该具备“粗糙”和“精细”的特征。“粗糙”与“精细”是方法截然不同、意义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但在体育教学中两者的应用,则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粗糙”是指教师粗略地讲解要领、粗线條地勾画出动作技术要领的方法。“精细”则是指对教学语言,以及对教学的全部过程及每一个环节要进行周密和细心的琢磨,精心设计过程,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加速条件反射的建立,促进技术动作的形成,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体育教学中之所以要用“粗糙”教法,主要是由人们的认识规律、动作技巧的形成规律和体育教学中的任务决定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深化的。

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技术动作的特有矛盾鲜明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首先打上深刻的烙印。这对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冗长的讲解、细致入微的描述,虽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违背了客观规律,因而只能在大脑皮质中引起过多的兴奋,增加多余的紧张,延长泛化阶段,延缓分化过程,甚至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概念和难以纠正的错误动作定型。而“粗糙”教法由于重点突出,容易造成兴奋优势,因而能缩短泛化阶段,促进分化过程,这对学生技术动作的形成有事半功倍之作用。

另外,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学生通过身体练习完成的,熟能生巧,而从目前现行的体育教学学时来看,初中每周3节,高中每周2节,再加上天气原因等,这些都与繁多的学习内容是矛盾的。所以,要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就要做到“粗糙”,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实践练习。

同时,体育教学中也应有“精细”,其目的是在有效的时间里,发挥最大的教学艺术作用,当然在讲解上的“精细”并不是对技术细节做详尽的描述,而是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考虑,对教学语言进行合理筛选,力求重点突出,语言简练而生动形象。如,在跨栏教学中,其技术总要求为:猛、准、快。在示范和讲解时,要突出:“起跨”“攻栏”步幅大,提膝摆腿向前跨,跨腿蹬直髋前送,屈膝外展“侧、平、拉”,身体腾空胸前压,手臂协调前后划,快速直压摆动腿,脚掌着地向后“扒”。在语言中要把摆动腿的“屈、抬、伸、划、摆”等这些要领精练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跨栏跑有基本的感性认识,才有可能使学生有时间多练,才能真正体现以练为主的原则,从技术来说,也易收到先入为主的效果,为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奠定可靠的基础。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粗糙”与“精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教师在传授技术上宜“粗”,而在如何传授技术在整个课的安排上要“细”,“粗中有细”,粗要做到恰如其分,“细”要做到精练准确,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作者单位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