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3-04-29田原
田原
摘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分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原因有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推动英语口语教学的改革和提高。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成因分析
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已经列入国家英语教学计划。新的《大学英語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1]。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口语教学”只是作为一种教学乎段被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没有作为独立的课型受到应有的重视。显然,口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与难点。认清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
现状
目前,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据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我国48所院校的900多名大学英语教师中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只有3%的教师对学生要求口语活动[2](pp.131-134),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长期缺位。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与课程要求相差甚远。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与学的现状可以概况为:“口语教学效率低, 效果不理想, 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3]。”
影响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英语口语的语言学特性
1.口语具有出口即逝,难以捕捉的特征。这种内在的特性,使得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和学,都更有难度。
2.英语和汉语发音特点差异大。学生作为英语的二语学习者,必然会受到其母语汉语的干扰。从语音学看,主要的差异有:
音素方面的差异:与汉语拼音相比,英语的单元音划分比较细。英语有集中双元音;爆破音;辅音的位置很灵活;辅音连缀极为常见。
音渡方面的差异:英语连读现象和同化现象非常普遍。
语流方面的差异:英语和汉语普通话的重音分布有很大的差别;音速、语调和声调之间的差别也很显著[4]。
如果学生的语音基础知识和基本功不够扎实,语音负迁移将妨碍学生口语的提高[5](p.162)。
二、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的阻碍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现行课程教学应该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国外语教学长久以来受以结构为纲的语法翻译外语教学法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被看作是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源泉, 其话语占课堂时间的70%强[6](pp.136-139)。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不多,课堂气氛沉闷,互动教学环节较少,明显制约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英语口语教材不适
英语能力的提高应是“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彼此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受以前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制也缺乏口语练习的内容,主要以语法、阅读为主。大部分院校试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按精读、泛读、快速阅读、听力等单项技能分册发行,很少有口语分册。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大学英语口语教材虽然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在题材、难度和专业针对性等方面却显得良莠不齐。口语教材的编写呈现出一种随机性,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教学组织和教学环境不佳
许多学校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在四十人左右,多者达五十多人。平均计算,每周每生进行个体化口语操练的时间不到1分钟,使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难度增大了不少。
上口语课的教学环境也不佳。上课的地点通常为带多媒体设备的教室或训练听力用的语音室,不但座位不能挪动、而且座位与座位之间还有隔音板。这对以交流为目的的口语课也是个障碍。
三、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听说基础不牢、语音语调不准确
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学生因在中学时所学到的英语基础有限以及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并因所处语言环境的制约,其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较差,且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2.心理素质不好
心理素质也是影响学生说好英语的一大难题。学生心里障碍的影响包括:性格内向,腼腆,爱面子,讲英语时信心不足,怕出错,怕被人嘲笑。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口语焦虑。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过高的焦虑水平使学习者产生消极情绪。焦虑愈高,口语表达愈差[7](pp.89-94)。
3.学习自觉性不够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1990年吴一安、刘润清教授的调查,学习动机越明确,英语学习越好[8](pp.36-46)。
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学生的口语学习自觉性不够。现阶段,高校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开始为了过四、六级而学习英语,但这些考试并没有把口语列入考试的范围,造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足,进而忽视运用口语进行交流。
四、英语口语课外支持系统缺失
英语课外活动是大学英语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它还提供了语境实践的机会,具有多样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但因缺乏语言环境,学生在课后开口说英语的机会极少。据了解,学生在宿舍及其它场合,包括课间,彼此之间极少用英语交谈,而且语用能力低。因此,课内课外互动缺失。
有学者针对口语实践性强的特点, 指出课后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9](pp.92-95)。很多高校也采用“英语角”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以弥补教学或课堂上英语交际的不足,这样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作用,但总体而言,仍然缺乏良好的、多层次、模块化的英语口语课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