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制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2013-04-29朱中原
朱中原
摘要: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保障,是彰显办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总结本校生物制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把实训基地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
关键词:生物制药实训基地模式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是培养高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是将业务实训贯穿于教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校内实训基地是与这种教学配套的实践教学场所。
我校生物制药专业实训基地创建于2006年,是江苏省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中央财政支持的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之一。笔者有幸参与了生物制药实训基地建设的全过程,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力求把生物制药实训基地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
1.生物制药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职业教育应当牢固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目前,职业教育资源不足和实训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突出职业岗位需要,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场所。通过进一步建设,实训基地开展项目研究、科技成果推广和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融教学需要与社会需要于一体,更好地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生物制药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我校建立了能满足《微生物学》、《生物发酵技术》等专业课程教学需要的生物制药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200多台套,价值600多万元。主要包括:菌种培养鉴定室、生物发酵室、分离提取室、微生物应用室、分析检测室等五个实训室。主要功能包括:(1)用于生物发酵技术教学、实训。(2)用于科研、产品中试。(3)对外进行企业员工培训。(4)用于职业技能鉴定。
2.生物制药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2.1完善实训设备,形成配套的实训项目
生物制药实训基地所用的仪器设备为最新实用的型号,生产设备为实际生产中比较常用的型号,建有完整的生产线,包括菌种制备、发酵生产、分离纯化、过程质量检测等化工單元操作。实训车间布局合理,按照GMP要求配备物料设备。对实训项目的选择原则为:(1)安全:包括产品本身安全、操作安全。(2)简洁:通过2-3个化工单元操作体现工艺过程。(3)成熟:不涉及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商业保护。(4)先进:能反映生物制药行业的先进性。目前我校生物制药实训基地选用的实训项目有: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和赖氨酸发酵提取工艺。
2.2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水平,提升师资力量
专业教师定期到医药行业一线进行学习和锻炼,学校和地方要为教师的行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通过企业实践和培训进修,及时了解生物制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老师,形成一支数量稳定的高素质实训教师队伍,提升师资力量。
2.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加大学生校内实践时间,请企业技术人员开展设备维护和使用的讲座,学校还采购了一套青霉素发酵系统设备和生物发酵仿真软件。学生可以模拟生物药品的制造过程进行操作,实践教学包含的单元操作有:(1)菌种制备:菌种的保藏、复壮、制备和鉴定。(2)发酵工艺:青霉素的发酵操作和工艺控制。(3)分离提纯:发酵液的预处理、过滤离心、萃取、层析、结晶和干燥。(4)过程质量检测:各项生化指标检测。改革考核方式,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4组建职业资格培训鉴定中心,成立生物制药专业协会
生物制药实训基地每年承担毕业生的专业技能鉴定任务,为学生技能培训和岗位就业之间搭建绿色通道。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创建学生社团,成立生物制药专业协会,定期举办讲座,技能大赛,普及生物制药知识。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选派选手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2.5建立科学规范的生物制药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根据专业的特色,生物制药实训基地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物资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每个实践教学项目,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考核、实践教学报告等。指导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和考核。建立系统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实训基地定期进行工作小结,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3.生物制药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需要加强和完善
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的瓶颈。我校生均占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不到5000元,技能培训场地狭窄,智能化、信息化的实训设备有待开发,实训师资、实训教材急需建设,实训教学模式需进一步探索实践。可以增加实训工位,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加大投入,增加设备,加大实训基地技术力量,为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研、社会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3.2实训基地设备利用率不高,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我校生物制药实训基地规模小,设备利用率低,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实践。学校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提高设备利用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加强和推进校外定岗实习制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3信息化水平不高
实训基地应该建成数字化教学环境,配备虚拟仿真实训室。学生通过仿真模拟操作,能够直观抽象的掌握工艺流程,操作环境、故障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3.4实训教材内容落后,实训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实训教材内容落后,应定期进行修订,并将制药行业的新工艺、新方法和企业管理先进理念补充进来。加强实训教师的培训,安排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进行顶岗实践和培训进修,让每一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真正受益,提高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