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自律刍议
2013-04-29李超高学德朱孟斐
李超 高学德 朱孟斐
摘要:学业自律则是大学生完成好学业的基础和前提。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给社会、学校、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深刻了解学业在大学生活中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学业自律意识的培养,对高校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活学业自律培养
学业对于大学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业自律则是大学生完成好学业的基础和前提。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注重学习自律,靠自己的毅力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相反,没有自律意识的学生则不能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生活杂乱无章,导致学业出现问题。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给社会、学校、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
一、学业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上却出现了较大分化。造成学生学业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一)教育体制的缺陷。我国高校的招生和培养模式虽有改革,如大类招生等新的培养模式等,但仍然有部分学生不能就读与自己兴趣或专长有关的专业,无奈选择了自己的弱势学科,造成学习难度大,学业不能如期完成。
(二)教师与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沟通,教书育人两张皮。任课教师只管上课,管理者只注重日常规范的管理,反而把最重要的学习落到了空当里。部分任课教师素质不高、缺乏敬业精神,上课的形式太死板,不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厌学,学习兴趣不高。从学业检验的最后环节——考试来看,由于怕影响学生就业甚至人生前途,过分追求社会的和谐,监考老师不愿抓作弊、任课老师阅卷评分标准过于宽松,从一定程度上反而纵容了学生不认真学习的心态。
(三)家庭对学生学业监督管理乏力。高中阶段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进入大学后,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学生干部、党员身份、评优获奖情况等,很少问及学习情况。
(四)从学生个体层面讲,由于思想重视不够、习惯不良、缺乏成就动机等原因造成学业自律不能很好实现,具体原因如下:
1.思想重视不够,对学业理解出现偏颇。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造就了大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多元的选择、更注重个性追求而忽视目标的确立。个人约束力下降,思想上对学业重视不够,经常怀有60分万岁、找工作拼关系等错误观念,“上网、游戏、吃喝、睡觉成了他们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成了他们的“副业”,学习成绩不断下滑。这种恶性循环,往往导致他们最终厌恶学习、退学。”①
2.缺乏成就动机:对大学价值认可多元化,部分学生对学业缺乏正向的理解,学习好不是追求的目标,不是荣耀的事情。认为能力和交际比学习更重要,学习影响个人能力的锻炼;对学习成绩持无所谓态度,很少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習上,不能保质保量掌握课业内容。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夸大自己面对的困境,“不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方法上去找原因,而往往把责任推给教师,认为教师教得不好,或认为学习环境不理想,影响了自己学习的进步,以此来消极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②不能灵活地、多角度地解决面临问题,从而更加强了学业不良的感受,导致学业成绩较差,最终丧失学习动力,出现厌倦情绪和逃避学习行为。
3.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滞后。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学学习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究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意识、较高的自学能力。不少学生很不适应,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学业不良大学生往往学习效能感偏低,在学习中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对学业成绩期望较低,不能灵活地完成学习计划,导致学业成绩较差。
4.大学社会化、混社会的观念。大学只注重体验,而不注重对学习的深入潜心的钻研,浮躁的心态。对任何事情都要体验一番。将大学生活仅作为人生的一种体验而已。如,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学生们及早参加各种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高昂的生活费用,促使学生参加各种勤工助学活动来筹措学费、生活费等,都是造成大学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大学生学业自律的对策
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业自律意识:
1.引导学生加强学业自信的确立和强化。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成才的主体。因此,高校在完善自身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外在”的教育管理的同时,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学生在成才中的主体作用,将外在的规范变成学生自我进取的动力。引导学生对学业的正确认识、加强对学习方法的归纳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等,要转变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加压,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业自律意识,鼓励更多的学生做学习的受益者。
2.加强学业规划指导,激励学生成为自我调整与自我反思的学习者。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任务、设定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并进行其学习的自我改进和监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时间计划表、具体任务表以及奖惩措施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帮助其合理分配的时间,为其自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在设定目标时更多着眼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否则学生可能就会因为结果的不理想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3.通过心理咨询、配备专业导师等工作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通过个体咨询,发掘学生产生学业不良情况的根源,改变学生的心理现状,调整他们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学生学业不良的现状。如,帮助其控制无节制上网、无聊娱乐等活动,引导他们坚持做一件事情等。
4.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形成可靠、可行的运行机制。“通过预警机制提供的信息反馈、问题的分析及各方的帮扶,能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防范不良的学习行为。”
5.发挥群体的作用,与各类学生组织的他律相结合。建立自律组织加强成员之间的内部约束。让团体(如班级、寝室、社团等)监督帮助学业自律不良者,采用同伴支持、教师引导、团队监督使其受到团体意识的约束,进而减少学业不良行为的发生。
6.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家长、学校学业监督一体化建设,通过必要的家长会、QQ群加强沟通交流。争取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学业教育管理工作中来。
7.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新生的教育管理。引导激发新生一入学就树立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自律意识,加强学业自律,促进自我成才。此外大学生自律学习还需要相应教学环境的创设。通过学风建设的指引,主题班团会的召开等为学风建设创建良好条件。
8.大学工作的中心是教书育人,教会学生自律学习更是中心工作的中心。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将会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为今后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索》江立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第92页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陈永琴.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第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