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2013-04-29杨观凤
杨观凤
摘要:技工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教学改革是技工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守旧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今技工院校的教育,特别是理论教学一定要具有创新,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机械教育改革创新
创新是教育进步的灵魂,是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技工院校的创新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作为一线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更应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完善教学方法。现将我从事《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以来,总结的创新性教学经验分享如下。
一、创新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完成课后作业为辅,基本上是以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但单纯的书本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跳跃,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要改变这一方式,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创新教育为导向,实现以自我认识、自我尝试、团队讨论、共同研究、教师点评的五环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就是指在处理基本理论教学课程时,要明确学生应接受和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自我认识程度和对其初步的感性认知是创新教学改革的基础。自我认识也就是学生初步了解老师应会重点讲解什么内容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是重视每一个公式、每一个论点的推导,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导致学生只能说和写,实际动手就步步受挫。创新教学要加大实践教学,就必然不能再一成不变的逐点讲解。应只讲公式结果而不讲公式、每一个论点的推导其原因,以节省课时,然后尽可能多地进行实例分析,讲清机构的运动、特点和应用,并结合实际应用实例进行实际情况实际分析。尽可能多的展现生活实用教具,在课堂上分析其运动和特点,并引入与之相应的实用简单机械。注意此阶段教师尽可能的少参与,学生的分析哪怕不很正确或完全不正确也不能打断,关键在于学生的自我认识。
2.自我尝试
自我尝试是指要引导学生、要求学生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体验所学机构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通过对各种简易机械进行机构分析,加深学生对各种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与应用取得更深的认识。在接受教学的基础上,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机构按下面的进行分析:实例分析要求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并分析该机构用在此处的优点,能否用其它机构代替等。如讲曲柄滑块机构时,利用拆装冲压机来展现曲柄滑块机构是如何将最初的皮带轮转动转化为滑块的直线运动。此阶段让学生发现问题,衡量第一阶段的自我认识的正确性。
3.团队讨论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是技工院校重大课题之一,用它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是不错的方法。团队讨论是指学生在体验中通过通过对生活和生产的观察与思考,发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对第二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团队讨论(小组提前分好并任命一小组长)。从而促使学生敢于发言、勇于探索、积极建议和明白优胜劣汰生活原则(讨论后每组只有一个方案结果)。这是创新革新的重要环节。
4.共同研究
提出问题共同研究是指学生对发现的问题再深一步研究讨论,提出改进或设计方案。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进或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不仅仅是纯机械的,大多数是机、光、液、电一体化。如冲压机的曲柄滑块机构是如何控制单次和往复直线运动得呢?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地利用所学、所知、或通过查阅资料所得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的能力,使能相关的课程教学统一在一起,提升相关课程教学效果,这是教学改革的升华阶段。
5.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是指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好的、可行性高的设计方案进行初步设计和模型制作。同时指出知识点的重点应掌握环节,易错点和难点分析。表扬和批评自我认识、自我尝试、团队讨论、共同研究四个阶段中学生们得表现(表扬为主)。从讨论结果中选出几个经过讨论、改进、可行性最大的设计方案,以小组成员为主干,全班学生为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些方案的初步设计和模型制作。教师的点评贯穿整次课业教学,它直接的反应了你的教学效果,也影响着下次课业(甚至是整个课程)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所以教师的点评至关重要,要求任课教师要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每个阶段表现和每个课业的表现。做到点评时有理、有据可依,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你在关注他的学习、进步、成长。
二、结语
技工院校教育改革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教学必须体现为学而教、为用而学,围绕培养目标,形成培养合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课程体系和内容必须与之相配套。按照“实际、使用、实践”的原则,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就业需要,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处理好近期的就业“够用”和将来可持续发展“可用”的关系,合力构建能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课程结构,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學生主动学习,多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依托行业企业进行课程开发,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福军.关于构建高职专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学理论,2009,(14).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3.
[3]邵建华.突出行业特色、创新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国培训》,2008.(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不教司.提升内涵[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