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初探

2013-04-29李洋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岗位实训物流

李洋

摘要: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中职学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却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结合作者物流专业教学经验,具体分析了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物流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职业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建设,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际上,很多学校的物流教学活动太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性。本人经过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模式陈旧,与企业具体人才需求脱节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物流教育仍未脱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被动式学习模式。往往理论讲述多,实习实践少;同时教学手段也没有根据专业课程的要求改进创新,教学方法落后。因此,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特别是综合分析、解决能力,谋划组织能力,信息获取和知识加工能力更弱。仅仅局限于从有限的课本上获取物流方面的知识,对新观念、新方法了解太少,也很少能与物流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企业真正的需求没有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致使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二)专业师资严重缺乏,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物流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行业,其行业特点决定了物流企业需要大批的操作劳动者。而我们的师资力量恰恰是理论有余实践不足。中职学校从事物流管理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由相关或相近专业转行而来,对整个物流学科体系及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教学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次,由于专业教师多数没有物流企业的工作背景,对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缺乏深刻认识,难以结合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进行生动的案例教学,难以实现岗位与课堂的对接,课堂缺乏生气;由于对岗位的不了解,也使得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岗位指导。

(三)实验实训缺乏,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由于物流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多、投入大,大多并非以物流为核心专业的中职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不足。一般就是建立一些比较简单的仓库,再配备一些电脑。加之物流专业是新兴的专业,领导重视不够,导致物流实训设施设备跟不上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严重不足,实训环节空缺,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无法提高。

此外,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物流企业一般不愿意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接受学生实习;学校也很难长期稳定地聘请到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为兼職教师。虽然各校都在积极探索专业教师进企业顶岗实践,但在时间保障、资金支持、企业接受等诸多层面上都缺少具体的落实方式,顶岗实践流于参观等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中职学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综合性和节点性操作的中低层次管理人才,在结合培养目标、现实岗位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中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从教学变革、教师培养、搭建校企桥梁三个方面探索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改进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1.应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分模块安排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模拟实训主要在校内物流实训室以案例方式进行。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可通过自主式学习、小组分角色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进行具体实训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监控(激励、答疑、纠错)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更多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沙盘演练法、模拟场景法、思维构图法等多种先进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应尽量多的安排现场教学的形式。(1)阶段性实训。在每一学期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等合作单位进行见习,可由教师亲自讲授,也可请技术员、工人等有实践经验者讲授。学生可以边学边做,获得一些实际本领,对企业流程做基本了解,形成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综合实训。要求学生在物流企业或物流部门的真实的专业岗位上,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动手实干。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学习单位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认真、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熟悉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这个环节应做满一个完整周期,使学生有充分的体验和感受,为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改革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增加考试灵活度。提倡口试、笔试、技能考试等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学生某一方面技能特别突出,达到了规定标准,相关课程即可申请免修。建立相应的机制,把学生获得的相关资格认证转换成相应的学分。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都要为学生获得资格认证提供方便。

(二)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方面,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外派教师到高级学院参加学习培训,定期参加行业研讨;激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物流竞赛,开展教师专业技能比赛,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短期的参观学习效果有限,教师无法真正体会到具体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必须在具体的企业岗位上从事具体工作一个周期以上。可以借鉴医学专业的临床模式,专业教师进企业工作一个周期,回校任教两年,依次轮回。

另一方面,积极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此举既是对教师队伍的补充,又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践能力,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提供了更多关于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宝贵经验。

(三)抓校企深度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接受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并参与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共同把握实训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教师通过到企业定期轮训和挂职,了解了物流实际运作流程,获得实践经验;学生通过岗位实练深入学习,按照“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学习,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解决了学生专业学习与实际应用脱钩的矛盾,从而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岗位实训物流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