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思考
2013-04-29杨婷
杨婷
摘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与学术教育、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对大众的吸引力显然处于劣势,这与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职业教育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吸引力并没有显著提高,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仍然遭遇多重“瓶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提出的20个问题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被列为职教领域两大问题之一。
关键词:职业教育吸引力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之核:人人性,[1]说明职业教育具有社会价值。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获得生活技能,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1]但令人不解的是,兼具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职教却没有与之应有地位相匹配的吸引力。
一、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大众接受职教的热情度不高。这点从职教吸引力的两个标志可以看出:一是家长及学生对职业教育本身的满意度,二是家长及学生对职业教育选择的集中性。虽然我国中职生就业率高,但其就业质量较差。且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扩大中职招生规模”政策和相关优惠政策。[2]中职教育的终结性又是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业质量不佳、升学无路的职业教育的确不能具有吸引力。如果取消中职招生的硬性规定,未来几年,高职是否还能保持目前的招生人数?在同一般本科竞争时,是否有可能让民众自觉自愿选择高职院校?[2]
职校学生职业道德、技能及综合素质未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使企业对职教的总体满意度不高。企业员工在职培训尚未形成体系,校企合作没能抓住企业的兴趣,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职校学生到企业兼职的岗位减少,优秀技工不能到职校兼职。当前职业教育形态“不可替代性”的特征不明显,多数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3]
二、对我国职教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是一个历史性和社会性的问题,很久以来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不仅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很难缓解,还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长期形成的社会观念使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在我国,造成职教的吸引力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众观念的消极影响
现代社会,民众视职业教育依旧低普通教育一等。许多传统观念还在作祟,在科举考试体制下,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进私塾、考进士、得功名,而不是学手艺做工。包括在现今许多人们的观念中,通过高考上大学才是学生的正经出路。甚至在一大部分教育决策者的观念中,培养一线劳动工人的教育只是普通教育的陪衬。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形容职教正在“步入由注重规模扩大向全面提高质量的阶段性转折时期”,[4]但职校过分重视其规模、硬件设施等外在条件的扩充,忽视了其最应注重的教学质量的相应提高,导致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日渐突出。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造成了课改低水平的重复,导致教材编写缺乏科学水准,不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职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度不够,教学模式因循守旧,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教授,与普通教育方法无异,教学和实训相脱离,无法突出职教特点。目前职教师资专业水平不够,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需要更新,教学积极性不高,不利于职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企业对校企合作认可度低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一种重要教育模式,职业院校的学生到企业中接受实训,把所学知识与市场最新需求结合起来,有助于理论与实践接轨。但这种形式未让企业充分地参与进来,由于缺少专门法律法规的规范,真成了一种“形式”。企业顾忌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实训的安全,担心学生把企业的核心技术学走,以及由于操作不规范给企业本身带来的损失等,不足以吸引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
三、对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建议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在第六章提出:增强职教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5]
(一)转变民众对职教的态度
民众似乎视职业教育为“二流教育”,对待职教戴着有色眼镜。从中央到地方对职业教育的一系列补偿性措施,恰恰说明民众之前对于职教的重视度不够。政府及社会应继续引导大众对职教的正面看法,而不是将接受职业教育看成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按照终身学习教育体系要求,劳动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时主动地接受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的教育。
(二)提高职校教学质量
职业院校的招生旺决定于就业畅,就业畅的关键却在于职业教育过程的质量高。[6]职业院校要给予优秀教师更多更好的发展平台,提高师资水平。教学过程应紧密结合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持续地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不仅招得来学生,更留得住学生。这亦是提高职教吸引力的又一重要措施。
(三)作为职业教育产品的接受者,企业也不能置身事外
企业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与教育责任,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为职教发展献一份力。当然应在企业与学校双赢的前提下,既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企业中得到深造,又使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至于停滞。规范鼓励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应同时建立与完善。
提高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确实是能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但如果仅依靠政府或是用人单位采取措施来提高技能人才的工资和地位,是不现实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调节经济和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市场遵守的是“优胜劣汰”的规则。让职业教育真正得到社会、企业、学生及家长的认同,让职业教育不再被视为低人一等,那么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职业教育必将出现被踏破门槛的那一天。
參考文献:
[1]刘晓.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J].教育与职业,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