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13-04-29李秀娟
李秀娟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93-01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轻视历史教育价值,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脱离实际生活;枯燥地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强化机械训练;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如此种种,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和热情,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我们有必要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应成为广大历史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其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注首因效应。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有效利用首因效应。要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增强历史课的吸引力,教师必须重视导言课。好的导言课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历史学科的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例如,笔者接手某新班级,在上“第一节”历史课时,笔者特意穿上了一件唐装。在课堂上,笔者说:“老师身上穿的是唐装。谁了解唐装呢?要想了解它,我们必须请教一位叫‘历史的新朋友!”然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能够代表中国不同历史朝代的图片。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很快就对历史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对今后的历史学习充满期待。此外,教师应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场白、“第一次”测验、“第一次”探究课等,要充分发挥兴趣引导作用。
2.发挥插图的作用。插图多是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插图形象生动、直观性强,教师有效利用课文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起到促进意义记忆的重要作用。例如,教学“战国七雄”的内容,笔者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同时讲解:“‘商鞅舌战图表现的是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秦孝公席地而坐。商鞅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与反变法大臣辩论。他说:‘只要对百姓、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他还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他对面的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坐不安席,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最后,秦孝公说:‘商鞅说得对,就按他说的去办!”直观的插图和生动的讲解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3.实现情境复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情境复现是一种不错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内容时,笔者选择了明朝小说《醒世恒言》中的一则小故事(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作为材料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编自演短剧,从中感受机户、机工产生的背景,明确两者的关系,更深层次地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生产关系。这样教学,生动地再现了历史情境,使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进而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事、游戏、故事、实物、照片等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问题教学法促进学生的学习
笔者认为,“以问题为本”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将问题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始终,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基本保证,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体验的必要条件。
1.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问题组织教学,围绕问题主线,发挥目标导向作用,促使学生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教学“五四爱国运动”的内容,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提出了什么口号?由这些口号可以看出人民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谁?(重点分析“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史实中可以表现出来?从口号中可以看出斗争的性质是什么?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北洋军阀对学生和工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结果也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解答了这些问题,也就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2.用问题挖掘学生潜能。在教学中,教师还应以问题切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实现的空间。问题的提出,不是为了寻求唯一答案,而是为了在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生活体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教学“西安事变”的内容时,笔者适时提问:“扣押蒋介石后,是放?是囚?是杀?这成为了政治焦点。你认为怎么做才更好?”
总之,在教学中,笔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