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龄导致微创动态血糖监测异常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2013-04-29赵文州等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3年6期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

赵文州等

摘 要 目的 分析年龄对微创型动态血糖监测(CGM)的影响,分析导致CGM监测异常的原因。方法 连续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诊治患者196例,按照年龄是否大于等于60岁分为老年组(105例)及对照组(91例)。2组患者均使用同一品牌型号微创型CGM仪监测血糖。结果 CGM监测中,老年T2DM组血糖过高频次、血糖过低频次及血糖异常总频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GM监测异常报警原因分析中,老年T2DM组异常报警总频次、校准错误报警频次、断开报警频次及探头信号不在正常范围报警频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对象CGMS中图像异常原因分析中,老年T2DM组老年T2DM组图像异常总次数、关机原因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T2DM患者CGM监测易出现血糖异常、异常报警及图像异常,医护人员应通过详细讲解接受CGM监测注意事项、制定老年患者CGM监测方案、规范CGM操作流程降低异常发生率。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 微创型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异常数据 异常报警原因

动态血糖监测 (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 技术可以连续性实时监测血糖值单日和多日波动曲线。目前,微创型CGM仪已在国内临床广泛使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监测图像中断、记录器报警数据不完整等问题。国外研究[1,2]显示,微创型CGM的准确度受到年龄因素影响,为验证此结论是否适用于国内人群,本研究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微创型GCM仪对不同年龄患者的监测结果及其准确程度,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连续选择2012年01月到2012年12月前往我院内分泌科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纳入标准如下: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修订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规定的T2DM诊断标准。②年龄大于等于60岁。③填写知情同意书,志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如下:①重度心、肺、肝、肾疾病患者。②1型及各类继发性糖尿病患者。③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患者。④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本研究共入选老年T2DM患者105例,年龄60~81(67.92±16. 30)岁。对照组另择相同时间在我科就诊及住院治疗的成年T2DM 患者91例,年龄40~59(55.04±12.76)岁。除了年龄条件外,其它纳入及排除标准基本一致。表1为2组对象性别及病情基线数据比较,结果表明,2组入选患者性别、病程、口服降糖药物例数、皮下注射胰岛素例数、强化血糖监测例数及常规血糖监测例数分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CGM仪选择及监测血糖方法 ①CGM仪选择:本研究选择美国Medtronic MiniMed公司生产的皮下埋入式CGM仪为连续性血糖监测工具。②CGM仪监测血糖方法:从冰箱内取出探头复温30 min后,穿刺点选择腹部距脐两侧3 cm 处,常规消毒后,以45°穿刺进入, 埋置于皮下后用防水薄膜固定。清除CGM仪中陈旧信息, 探头连接记录器, 并进行初始化,将指尖血糖信息输入CGM仪后, 机器开始启动,间隔5 min记录1次血糖信息,监测时间24~72h。CGM工作结束后,将记录信息拷贝到专用计算机内,通过特定软件自动统计分析。CGM监测,本研究将血糖<4.4mmoL/L和血糖>10.0mmoL/L设定为血糖仪异常标准。

1.2.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本研究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CGM记录仪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基线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CGMS中血糖异常数据相关指标分析对照

表2为2组患者CGMS中血糖异常数据相关指标分析对照,结果表明,老年T2DM组血糖过高频次为93.23±26.46、血糖过低频次17.40±4.82、血糖异常总频次112.39±29.3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2组患者CGMS中异常报警原因相关指标分析对照

2组患者CGMS中异常报警原因相关指标分析对照见表3,结果表明,老年T2DM组异常报警总频次、校准错误报警频次、断开报警频次及探头信号不在正常范围报警频次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2组患者CGMS中图像异常原因相关指标分析对照

导致图像异常原因包括关机、检测值或时间设置错误等,表4为2组患者CGMS中图像异常原因相关指标分析对照,结果表明,老年T2DM组图像异常总次数、关机导致图像异常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CGM是在日常生活中连续记录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的一种新方法,可通过微型皮下传感器、动态数据记录仪及数据分析软件等,连续地获得人体血糖值,可提供许多一次血糖化验检不出的表现(无症状低血糖、黎明现象、餐后血糖高等)。CGM技术可绘出受试者血糖全天波动规律, 提示血糖变化趋势、漂移范围,并为与血糖异常有关疾病的确诊、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依据。微创型CGM是将探头刺入皮肤,不进入血管而得名。美国Medltronic公司的CGMS Gold是目前在国内临床上应用较多的CGM仪器,其操作过程是在受试者腹部皮下植入探头,后者将组织间液葡萄糖转换为电流,并每30 s自动收集电流值,转换成血糖平均值后,间隔5 min记录1次,连续监测72h后可获得数百个血糖值[3,4]。但微创型CGM使用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引起记录器报警,导致探头停止监测,CGM记录图像中断,如不及时处理会引起血糖连续信息数据记录不完整,CGM监测失败。

本研究连续选择一组近期在我院接受CGM监测的老年T2DM患者为观察对象,对照组为同期接受同类检查的中、青年同病患者,CGM监测中异常报警原因分析显示,老年T2DM患者异常报警总频次、校准错误报警频次、断开报警频次、探头信号不在正常范围报警频次以及关机报警总次数均呈明显增加。比较常见的原因有[5~7]:①CGM记录器固定不合理,老年患者在从事起床、行走、如厕、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时,出现探头滑脱、拔出或电缆断开;②老年患者认知能力差频频出现操作失误,如:延迟或重复输入指血引发报警;③老年患者皮肤松弛、皱褶较多,导致探头与皮下组织接触不充分,记录器进入不了工作常态。④老年患者粗暴牵拉电缆线,导致后者多处折叠及探头脱出。⑤老年患者易出汗、皮肤潮湿,导致探头或线缆连接部位电阻小、电流值不稳定而发生报警。老年及高龄患者佩带CGM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异常,并直接影响到CGM监测质量,这些现象提示,老年T2DM患者接受CGM监测各种异常报警频次发生率很高,一些国内外同类研究[8~10]均证实这一现象。

老年T2DM患者CGM监测中各种异常报警频次发生率很高,其原因与老龄生理及病理特征有关,这些都影响到了CGM监测数据质量。因此,在对老年患者进行CGM检查过程中,CGM管理人员应安排相关知识讲座,告知接受CGM监测各种注意事项;并制定老年患者CGM监测方案,规范CGM操作流程,并及时排除各种异常报警。

参考文献

[1] Stechemesser L,Hammerschmied A,Gappmayer B,et al. Intraindividual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simultaneous glucose measurement system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 Wien Klin Wochenschr. 2012,124(13-14):453-460.

[2] Jamali R, Bachrach-Lindstr?m M, Mohseni S.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signals the occurrence of marked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in the elderly[J].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05 ,7(3):509-515.

[3] 赵嘉晶.动态血糖监测进展[J].海南医学,2009.20(7):296-298.

[4]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体内性能评估[J].浙江医学,2008,30(9):920-922.

[5] 陆蔚,周健,马晓静,等.动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评估及相关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1,26(6):811-814.

[6] 陆蔚,周健,包玉倩,等.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故障原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 (6):561-562.

[7] 焦文君,李华.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7):2888-2890.

[8] Zhong Y, Zhang XY, Miao Y, 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ucose excurs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aged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Biomed Environ Sci. 2012 ,25(1):1-7.

[9] 彭朝胜, 曹悦鞍. 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运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 2011,24(1)36-38.

[10] 高杰, 佘毅, 胡宇,等. 140例动态血糖监测患者监测系统常见报警原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2066-2068.

猜你喜欢

老年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动态血糖监测对146例老年2型糖尿病的护理疗效评价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门冬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阿卡波糖联合维格列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对口腔内牙周炎可致病菌定植情况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