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速测算方法及优化选择
2013-04-29张风波等
张风波等
摘 要 分析机械设备研制中转速测算的3种方法,进行比对验证试验,并分析其应用特点,为根据不同使用场合选择合适的测速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测算方法 传感器 脉冲 M法 T法 M/T法
引 言
防化洗消装备中,为提高洗消效率与效果,需要对洗消药剂的流量与压力进行仪表监测与控制,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首先就是对水泵、空压机等洗消设备的转速进行实时检测。转速检测方法与选用的传感器类型息息相关[1],目前其测算方法主要有3种。一般而言,测算方法的选取,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控制精度要求、控制器性能与成本核算等因素进行全面衡量。因此,对转速的3种测算方法及其特点进行讨论分析,了解它们的适用场合与使用要求,对指导装备研制过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1 转速测算方法与原理
转速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如光电脉冲编码器、直线光栅尺、感应同步器、旋转变压器、直线磁栅尺、电磁式脉冲测速机等。转速测量系统的结构基本类似,主要由转速传感器、测速齿轮、定时/计数器等组成,系统结构与测速原理分别如图1(a)、(b)所示。实际转速的测算方法可分为:脉冲数法(M法)、脉冲周期法(T法)与M/T法3种[2,3]。
1.1 脉冲数法测速原理
在额定时间间隔Tg内,测得转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数Mp,若每转一圈转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数为P,则进行时间单位转化后得到转轴的转速:
1.2 脉冲周期法测速原理
测速原理:通过测量转速传感器输出一个脉冲的周期时间来确定被测速度。若在被测信号周期内测得已知频率为fc的时钟脉冲数为mc个,每转一圈转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数为P,则进行时间单位转化后得到转轴的转速:
1.3 M/T法测速原理
测速原理:用被测脉冲的下降沿启动对时间间隔Tg计时和对时间脉冲fc计数,在达到时间Tg后第一个被测脉冲的下降沿终止时间脉冲计数,每转一圈转速传感器输出的脉冲数为P,则转轴的转速:
2 验证试验方法
2.1 系统组成
试验系统由变频器、变频电机、s7 200 PLC、工控机、测速齿轮、霍尔传感器等组成,其中:霍尔传感器输出转速脉冲;s7 200 PLC既输出额定信号控制变频器频率,驱动变频电机按设定转速运转,又检测霍尔传感器输入的脉冲信号,通过内部计数器、定时器等模块计算获得实际转速[4,5];工控机处理并显示实际转速。
2.2 M法
取模数21(P=21)的测速齿轮,s7 200 PLC模拟量输出模块设定变频电机转速分别为300、600、900、1200rpm,定时器设定额定时间间隔Tg分别为10、20、50、100、200、500ms,计数器记录Tg内的转速脉冲数MP,由公式:
计算得到实际转速n;取模数14、32的测速齿轮,重复上述过程,比对验证测速齿轮模数对M法精度的影响。
2.3 T法
取模数分别为14、21、32的测速齿轮,s7 200 PLC模拟量输出模块设定变频电机转速分别为300、600、900、1200rpm,开关量输入模块采集任一转速脉冲的上升沿与下降沿,作为时间脉冲计数器的启停信号,测得转速脉冲周期内的时间脉冲数mc(已知fc),由公式:
计算得到实际转速n。
2.4 M/T法
取模数21的测速齿轮,s7 200 PLC模拟量输出模块设定变频电机转速分别为300、600、900、1200rpm,设定时间间隔Tg分别为20、40ms,记录MP个转速脉冲内的时间脉冲数mc(已知fc),由公式:
计算得到实际转速n;取模数14、32的测速齿轮,重复上述过程,比对验证测速齿轮模数对M/T法精度的影响。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M法
在设定转速(300、600、900、1200rpm)下,取额定时间间隔Tg分别为10、20、50、100、200、500ms,测算转轴转速(见图5)。
可以看出:转速n越高、时间间隔Tg越长,则M法的精度越高。原因在于:M法在相同的时间间隔Tg内,测得的脉冲数Mp不同,则转速不同,但是在脉冲量测量的过程中,总会有1个脉冲的检测误差,相对误差为1/Mp;若Tg不变,随着转速增加,Mp增大,测速的相对误差减小,从而说明M法适合于高速测量。
当转速较低时,要提高测量精度,可以延长测量时间Tg,或选用每圈脉冲数更高的测速装置(增大P值,如图6所示),或进行细分等方法。
3.2 T法
在设定转速(300、600、900、1200rpm)下,采用脉冲周期法测算转轴转速(见图7)。
可以看出:转速n越低,P值越小,T法测速的精度越高。原因在于:T法在脉冲量测量过程中也会有1个脉冲的检测误差,相对误差为1/mc;随着转速减小,mc增大,相对误差减小,说明T法适合于低速测量。
3.3 M/T法
在设定转速(300、600、900、1200rpm)下,取额定时间间隔Tg分别为20、40ms,测算转轴转速(见图8)。
可以看出:M/T法测速的精度不受转速高低的影响,当被测对象转速变化范围大,而且要求测量精度高时,可采用M/T法;为进一步提高测速精度,可以延长时间间隔Tg,或适当减小P值(如图9)。
4 小结
转速的3种测算方法各有优缺点,M法测速的误差在于测量时间Tg是固定的,总会产生一个被测脉冲的测量误差,而且测量的不是完整的脉冲周期;T法测速误差在于只测一个周期,高速时测速时间太短;M/ T法克服M法和T法的缺点,既保证一定测量时间,同时又保证测量完整的被测脉冲周期:与M法相比较,测量完整的被测脉冲周期;与T法相比较;测量时间不再是一个脉冲周期,而是Tg+ΔT。
当被测转速较低时,适宜采取T法;当被测转速较高时,适宜采取M法;当被测转速变化范围较大时,适宜采取M/ T法。
同时,转速测算方法的选取还需综合考虑精度需求、控制器性能、经济性等因素。比如,M/ T法较M法、T法的控制算法更复杂,对控制器的性能要求与成本也更高。
参考文献
[1] 周润景,赫晓霞.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89-303.
[2] 蒋浩,孔飘红.电机转速检测方法与误差分析[J].中国测试技术,2003,(2):59.
[3] 肖本贤,陈荣保.电机的几种测速方法[J].机电工程,1998,(1):54-55.
[4] 韩亮.PLC在电机转速测量中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25(3):36-38.
[5] 王鹏,闫健.基于PLC的电机转速测量[J].PLC&FA,2008, (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