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投入程度与儿童运动参与的双向影响机制
2013-04-29许欣姚家新
许欣 姚家新
摘 要:以Eccles(1983,1998)期望-价值模型和父母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对595名二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父母影响儿童运动参与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感知到的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和运动行为显著正相关,期望-价值信念和感知到的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对运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没有发现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对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与运动行为之间有调节作用。父母的器材提供、行为鼓励和时间投入对儿童运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力。
关键词: 儿童运动参与;感知父母投入程度;期望-价值信念;运动行为
中图分类号: G 804.8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6-0561-05 文献标志码: A
Bidirectional effect Mechanism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Childrens Sport Participation
XU Xin,YAO Jiaxin
Abstract:Based on Eccles (1983,1998) expectancy-value beliefs model and the theory of parental socialization,the present thesis researches on parent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sport participation with 595 students of Grade 2 to 6 from five elementary schools.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ldrens perceived quality of their parent involvement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hildrens sport expectancy-value beliefs and sport behavior,and that childrens perceived quality of their parents involvement and sport expectancy-value beliefs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ators of sport behavior.No sign has been detected of moderation of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degree on childrens sport expectancy-value beliefs and sport behavior.Parents who provided equipment,behavior encouragement and the devotion of the tim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ators of childrens sport behavior.
Key words:childrens sport participation,perception quality of parental involvement,expectancy-value beliefs,sport behavior
收稿日期:2012-08-01
作者简介:许欣(1981-),女,湖北荆州人,博士, 研究方向为青少年体育与运动心理学;姚家新(1956-),男,湖北当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竞赛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与体育社会心理学。
运动作为个体能动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幼儿早期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学者们在儿童坚持日常体育活动因素及解释其锻炼行为产生、保持过程的跨文化研究中发现,儿童早期的运动生活方式建立与父母息息相关,父母为儿童提供的运动参与机会直接影响了其运动参与水平和质量。原因在于,儿童最初接触运动情境以至于参加各种运动活动,都需要父母提供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支持,如支付项目费用、运动装备、运动书籍、影碟、杂志、请教练、提供交通工具等[1-3] 。基于父母角色对子女成就导向行为、个性和特质发展上的影响,Eccles提出了有助于解释父母影响孩子运动参与表现过程、儿童动机和选择行为差异的期望-价值模型和父母社会化理论[4-6],模型如图1所示。这一模型提供了描述在运动领域的成就情景下,儿童最亲密个体(如父母)能从某些角度影响儿童对成功的期望、对能力的知觉和主观任务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框架。
Eccles的期望-价值模型和父母社会化理论一经提出就激起了运动领域 “父母参与儿童运动”主题研究的高潮[7-13];然而学者们很快就发现父母影响儿童的单箭头沟通模式不足以诠释亲子间的交互性,即儿童通过感知父母态度和行为后,如何加以理解和领悟为自身信念并加以尝试来改变自身的态度和行为,同样应该是儿童运动行为产生的重要函数。Babkes等对儿童知觉父母行为态度研究中发现儿童知觉父母给予的反馈与他们自身的能力知觉、享乐感觉和运动内在动机有显著正相关,说明儿童自身也对其参与行为有预测力[14-15]。Fredricks等在其系列研究中证实父母社会化行为能够在很多领域对提高儿童能力感知起作用,这种感知可能是由父母的期望引起,而儿童的社会化则是通过感知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来改变自身态度和行为的方式来进行反馈[2]。Bois等[7,9]发现儿童对父母评价过程反应能够影响儿童自身运动能力的知觉。这些研究结果对儿童感知父母的运动评价过程这一调节角色给予了支持。研究提示了在运动情境中,儿童感知父母对他/她们的运动行为的评价过程、反馈的质量等态度变量影响了儿童运动动机、能力期望、坚持性和努力程度等的判断[7,9]。
在儿童感知父母的行为投入方面,Stein等为了证明父母在儿童运动参与中运动投入程度要优于投入数量的假设,以42名13~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首次将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变量概念进行定义,即儿童感知在与父母互动过程中,儿童的信念受到父母时间、精力和物质投入的影响而学习到应有的及符合既定角色的行为历程的程度[16]。赖雅馨等在台湾地区以父母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在Eccles的期望-价值信念模型中加入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变量来考察它的调节作用[17],他们发现儿童感知父母投入程度对儿童期望信念有直接效应,但未发现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对儿童的期望-价值信念系统有调节作用。对于这一变量是否为调节变量假设的疑问,本研究以Stein等人对父母运动投入程度的概念,初步考察国内儿童期望-价值信念与运动行为关系,以及感知父母投入程度之间的关系。文中拟解决的问题有3个:1)儿童期望-价值信念与运动行为的关系;2)儿童感知父母的运动投入程度在儿童期望-价值信念与运动行为上是否起调节作用;3)父母的4种投入类型中哪些能对儿童的运动行为有预测作用。由于人口变量在父母运动投入程度上存在影响,如性别、年级和居住地可能会是父母运动投入方式区别对待的来源,因此,本研究中拟将上述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协变量予以控制。旨在以儿童个体为主导来探讨父母在家庭层面对儿童运动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实施家庭运动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拟研究模型如图2所示。
图 1 体育和身体活动情境中父母影响儿童参与模型
(Fredricks,Eccles,2004)
图 2 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与
运动行为关系的研究模型
1 方法
1.1 研究参与者
对北京市、福建省、江西省、河北省的5所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700份问卷,回收643份。剔除未完成卷48 份,最终形成有效问卷为595份(有效率85%)。其中:男生320人,占53.8%;女生275人,占46.2%;平均年龄为(10.81±1.51)岁。家庭居住地为城市的占88.7%,小城镇为7.5%,农村为3.4%。
1.2 测量工具
儿童运动期望与价值信念量表:由Eccles和 Wigfield于1995年编制,廖主民于2007年将其修订为中文版运动期望与价值量表:儿童及青少年版[18],有25个题目,李克特7级评分标准,考虑到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和分辨水平的局限性,赖雅馨将其修订为李克特5级评分标准[15]。该量表分为2个分量表,期望信念和价值信念,其中期望信念包括能力期望、需求努力2个因子,价值信念包括失败的心理代价、重要他人期望代价和工作价值3个因子。该量表原期望信念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0,价值信念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74,本次测量为0.76和0.70。
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品质量表:由赖雅馨以Fredricks和Eccles对父母行为投入条目及Stein父母投入品质的概念为依据编制而成,共9个条目,包括儿童感知父亲和母亲对其运动参与的鼓励、角色榜样、时间投入和器材提供。该量表原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5,本次测量合并父母亲在投入条目上的分值,获得量表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8,4种投入类型的Cronbach α系数在0.79-0.83之间,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标准。
儿童运动行为量表:由Fredricks和Eccles编制,赖雅馨将其修订为中文版。有3个题目,包括儿童在居住区和学校的竞争性运动行为(2题)和休闲性运动行为频率(1题),采用李克特6级评分标准,该量表原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本次测量为0.64。
1.3 数据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通过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信度检验、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矩阵
研究所涉及变量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详见表1。
由相关矩阵可知,儿童运动期望信念、价值信念与性别呈显著负相关,年龄与感知到的父母投入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儿童运动期望信念、价值信念和运动行为与其感知到的父母投入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以性别为自变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样本在各变量上的分布及反应情况,发现不同性别儿童在期望信念(t=2.63,P<0.01)和价值信念(t=2.87,P<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感知父母投入程度上无差异。以年级为自变量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变量进行检验。父母在不同年级儿童的投入程度(F=4.06,P<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对采用LSD法进行事后检验,发现父母对四年级儿童在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上均比六年级显著。
表 1 各变量相关矩阵及平均数、 标准差表
注:1) *P<0.05, **P<0.01,***P<0.001; 2) 投入程度: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3)变量编码——性别:男=1, 女=2;年级:二年级=1;三年级=2;四年级=3;五年级=4;六年级=5;家庭居住地:城市=1,小城镇=2;农村=3。
2.2 调节层级回归分析
根据调节效应模型的原理解释,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的函数,称M为调节变量。即Y与X的关系受到第3个变量M的影响。当自变量和因变量均为连续型变量时,层级回归模型分析的前提是对连续性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去中心化,以便于正确地解释调节作用并降低预测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19] 。同时有研究表明,理想的调节变量与预测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都不高[20]。按照|r|≤0.40 为弱相关的判断标准[21],表1中儿童期望信念和儿童价值信念、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和运动行为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在 0.25~0.35之间,属于弱相关,符合调节变量的条件。研究第1步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转换为标准分数,对各XM逐一相乘处理形成新的变量。第2步进行层级回归分析。将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设为第1层变量, 期望信念、价值信念、感知父母投入程度为第2层变量,期望信念×父母投入、价值信念×父母投入为第3层变量,以运动行为为结果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2。
表2 显示, 在控制了第1层变量(即协变量)的作用以及期望信念和价值信念的主效应后, 感知父母投入程度对运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1,P<0.001);在控制了协变量的作用和期望信念、价值信念和感知父母投入程度的主效应后,期望信念×父母投入和价值信念×父母投入与儿童运动行为预测作用均不显著(β=0.08,P>0.05;β=0.03,P>0.05),说明儿童感知父母的运动投入程度对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 念对运动行为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表 2 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在儿童期望-价值
信念与运动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检验
(Enter)
2.3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以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的4种类型为预测变量,以运动行为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考察哪些投入能对儿童的运动行为有预测作用。变量选入和剔除的检验水准分别为0.05和0.10(见表3)。
表 3 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预测儿童运动行为的多元回归分析
(Stepwise)
注:模型1预测变量为器材提供;模型2预测变量为器材提供、参与鼓励;模型3预测变量为器材提供、参与鼓励和时间投入。
3 讨论
3.1 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与运动行为的关系
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得分明显高于理论中值2.5,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和运动行为得分低于理论中值2.5,说明本研究儿童群体具有较好的运动期望-价值信念,但在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及运动行为上偏低。Eccles的父母影响儿童运动参与模型认为儿童期望-价值系统与儿童的成绩及行为存在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儿童的运动期望信念和价值信念与运动行为显著正相关,从理论上支持了Eccles的模型,同时也说明了父母若在投入程度上给予加强,能更好促进儿童运动行为。控制性别、年级及家庭居住地后,期望信念和价值信念对运动行为预测系数β为0.12,即期望信念和价值信念越强,运动行为就越强,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4-5]。儿童对自身运动能力的感知及对努力需要的认同是儿童自我意识的体现,能力认知有基于自身的内部评价,即当儿童意识到自己在运动方面有能力和天赋,会更积极尝试投入运动。也有来自同伴、父母、教师和教练等重要他人的外部评价,当重要他人认为儿童在某方面有才能,会增强儿童对自身能力的认可,使其更乐于付出努力来展示才能。赖雅馨等发现运动作为一种高度自主的活动,儿童的价值信念较之期望信念更能预测运动行为[17],即对活动本身价值判断与儿童对某项活动取舍行为有更紧密的联系。如果在参与运动时能看到运动的价值,或者说能在锻炼中获得实际的益处(如乐趣、小伙伴间的人际交往、心境改善、塑身、赢得比赛奖励或表扬、升学加分、满足父母的愿望、避免因运动能力差而被人嘲笑等),那么维持运动的行为会更为持久,反之当他(她)们发现投入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运动较之其他学业获得的收益少时,那么就会选择放弃。这种活动价值评价除儿童自身体验外,应该与父母在家庭中长期灌输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因而父母对儿童运动价值信念的引导可能是进行家庭运动干预的前提条件。
3.2 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与儿童期望-价值信念与运动行为的关系
父母社会化行为能够在很多领域对提高儿童能力感知起作用,这种感知可能是由父母的期望引起[2],本研究证实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与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和行为显著正相关。当儿童感知到父母对他们的运动行为给予鼓励、投入时间陪伴参与运动及物质支持时都能提高儿童的运动行为。研究中未发现父母的行为(角色榜样)对儿童有预测力,这可能是由于父母群体因时间匮乏导致运动不足,无法给儿童提供类似榜样效应的参照,同时也可能是儿童学校生活的结构化使之较少观察到父母的运动行为。值得庆幸的是如父母能增加对子女运动激励和物质支持(如鼓励儿童参与运动、对儿童运动行为加以赞赏、和儿童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报运动兴趣班、提供交通工具、购买器材和运动读物等)亦能促进儿童运动参与水平。不同性别儿童在运动期望-价值信念上存在显著差异(F=6.94,P<0.01;F=8.25,P<0.01),但在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上无差异。说明男孩对运动能力和运动价值认同上要优于女孩。以年级为自变量考察父母对不同年级儿童的投入程度(F=4.06,P<0.01),总体趋势是年级数越高,父母投入越少,其中四年级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与六年级儿童差异显著,其原因主要有:1)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父母希望儿童在升学年份里在主科学习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当居住区域内初中教育资源不足时,升学压力会对父母的运动投入产生重要影响;2)父母影响会随着子女年龄增长而降低,学校及同伴的影响会增大。在中国,体育教育一直是以学校为主体场所来进行的,如果父母认为子女入校后体育教育只是学校的任务而非家长的责任,由此可以预测缺失父母运动参与并处于学业成就高的学校的儿童更容易存在运动不足现象,并以群体化趋势显现。
3.3 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变量的特点和疑问
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即儿童感知父母社会化的水平。赖雅馨等在Eccles的期望-价值信念模型父母期望-价值信念和儿童期望-价值信念中加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变量来考察它的调节作用,发现那些觉得父亲和母亲投入程度越好的儿童,觉得自己的运动能力越好,在运动方面的表现会越成功;然而他们未发现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对亲子间期望-价值信念系统有调节作用[17]。本研究中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和运动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力,但当以它作为调节变量分析儿童运动期望-价值信念和运动行为关系时也得出相似结果。如何定性这一变量的特征,我们需要分析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在干扰它的作用。有太多的疑问需要我们在往后的研究中给予解释:父母实际投入程度与儿童感知的投入程度差距有多大?儿童个体差异是否会导致对父母运动投入程度感知存在不同?儿童感知父母投入程度在儿童态度和行为转变过程中到底是起调节作用还是中介作用?2个研究样本中儿童感知父母运动投入程度均为低投入,这是否也提示父母因各种原因已经将儿童运动参与的责任 “授权”给了学校,淡出对儿童运动参与的社会支持和监督的角色?这一现状是否是影响调节的原因?
4 结论
研究探讨了父母影响儿童运动参与的双向性机制。现有数据推翻了该变量是影响儿童运动态度和行为调节变量的假设。回顾Eccles等提出的父母社会化模式,父母对儿童运动参与信念和行为的表现是通过角色楷模、经验的诠释及经验的提供来进行传递和影响[5],它们的具体表现为采取情感参与(儿童参与时的情感支持)、角色榜样(自身的行为影响)、时间投入(放弃休息时间与儿童共同参与)和物质支持(给儿童报兴趣班、购买器材和读物等)。数据的分布显示儿童感知到父母投入程度的频度选择多集中在“太少”和“比较少”之间,即儿童群体未感受到父母投入了足够多的运动资源和机会,因而也无从谈起儿童通过父母的运动行为和表现来影响其运动期望和行为的结果。研究提示了在现有的儿童运动干预研究体系中,体育教育研究者往往会考虑到学校的系统性和体系性而将获得运动机会和儿童健康促进作为学校功能,而家庭情境中的重要他人——父母对儿童运动参与影响的结点作用被低估。从儿童社会化发展角度上分析,儿童的运动干预效果只可能放在一系列围绕儿童的大生态系统(如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及卫生医疗系统等)中进行一体化联动干预才可能获得重大的突破,在现有国情背景下,有必要开展结合儿童的特点可行的家庭运动干预项目的研究,与学校体育教育、社区体育教育一道形成合力实现少年强而中国强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Cote J.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in sport[J].The Sport Psychologist,1999(13):395-417.
[2] Fredricks J,Eccles J.Family socialization,gender,and sport motivation and involvement[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5(27):3-31.
[3] Welk G,Wood K,Morss G.Parental influences on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 an exploration of potential mechanisms[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2003(15):19-33.
[4] Eccles J,Adler T,Futterman R,et al.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M].San Francisco:W.H.Freeman,1983:75-146.
[5] Eccles J,Wigfield A,Schiefele U.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M].New York:Wiley,1998:1017-1094.
[6] Weiss M.Developmental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a lifespan perspective[M].WV:Fitness information Techonology,2004:145-164.
[7] Bois J,Sarrazin P,Brustad R,et al.Elementary schoolchildrens perceived competence and physicalactivity involvement:the in?uence of parents role modeling behaviours and perceptions of their childs competence[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5(6):381-397.
[8] 赖雅馨,廖主民.父母影响儿童参与运动的机制:以Eccles 等(1998)的父母社会化模式为基础[J].中华体育季刊,2007,21(2):61-67.
[9] Bois J,Sarrazin P,Brustad R,et al..Mothers Expectancies and Young Adolescents Perceived Physical Competence:A Yearlong Study[J].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2002,22(4):384-406.
[10] Collins K,Barber H.Female athletes' perception of parental influences[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2005,28(4):295-314.
[11] Brustad R.Attraction to physical activity in urban schoolchildren:parental socialization and gender influences[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6,67(3):316-323.
[12] Turman P.Parental sport involvement:parental influence to encourage young athlete continued sport participation[J].Journal of Family Communication,2007,7(3):151-175.
[13] Dempsey J,Kimiecik J,Horn T.Parental influence on children's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an expectancy-value approach[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1993(5):151-167.
[14] Babkes M,Weiss M.Parental influence on children's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responses to competitive soccer participation[J].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1999,11:44-62.
[15] 赖雅馨.父母亲的运动期望价值信念及行为涉入、儿童知觉父母涉入的品质与儿童的运动期望价值信念及运动参与行为[D].台北:台湾体育学院,2006.
[16] Stein G,Raedeke T,Glenn S.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parent sport involvement:It's not how much,but to what degree that's import[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1999(22):591-601.
[17] 赖雅馨,廖主民.父母对于儿童的运动信念及行为的影响机制与儿童知觉父母涉入的品质[J].体育学报,2008,41(3):15-28.
[18] 廖主民.运动期望与价值量表:儿童及青少年版中文量表之初步检验:以Eccles的期望价值理论为基础[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7,2(5):231-255.
[19]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20] Marsh H,Wen Z,Hau K.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of latent interactions: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estimation strategies and indicator construction[J].Psychological Methods,2004(9):275-300.
[21] 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M].3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