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统一性来处理合唱排练中的声音协调性

2013-04-29王茜婷

西江月·中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统一性声音合唱

王茜婷

【摘要】在歌唱艺术中,合唱作为集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在合唱表演中,声音是否具有统一性是判断一个合唱团优劣的有力指标。所以,在训练时,要特别重视对声音协调性的训练,也只有使各种表现因素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才能使合唱音响灵动而具有表现力,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关键词】合唱;统一性;声音;协调性

音乐是一种凭借声音音响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演唱演奏者通过声音音响来再现音乐。最美的声音是必须能够完整地、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内容的。合唱是一种集体体现声音音响的演唱形式,因此演唱者必须要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声音在集体中起着最有效的作用。如果将一个独唱者在独唱时认为好的声音不加选择地放在合唱中去,就很有可能破坏整个合唱的音响,使合唱在整体方面变得不协调。因此,为了使合唱音响达到统一的效果,就必须要处理好声音的协调性。因此,笔者将从以音量、音色的均衡、音准、音高的谐和、共鸣、起声的统一这三方面来进行解析。

一、音量、音色的均衡

对于音量的统一,受到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限制,产生的音量是不一样大的。在合唱训练中,要求大音量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要求小音量效果时,音量大的队员若不控制住,往往便会破坏整个合唱效果。因此,对弱声、轻声、半声的技巧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音色的产生,是要求共鸣和泛音的配合。想要获得统一的音色就需要对歌唱器官的形态有着灵活掌握的本领,使自己的声音的音色随着集体音响的要求,随着作品内容的感情变化,产生出极其丰富的表现能力。

在合唱队中,各个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相互的关系,叫均衡。这种均衡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各声部依据音乐作品内容的表达以及各自的任务所决定的要求来实现的。一般来说,音量强,音色就比较浓厚、宽广;音量弱,音色就比较淡而柔和。下面我们以作品《哈利路亚》为例来对各个声部所承担的不同的任务以及对音量和音色的要求进行说明。

主旋律声部:在合唱中起主导作用的声部,音色要求具有穿透力。但顾及主旋律声部一般由音区较高的高声部演唱,只要采取与其他声部相当的音量与音色,便可获得所需要的清晰度。(如例1)

例1:

辅旋律声部:在合唱中起辅助作用的声部,由非主旋律的声部担任。一般情况下,相对于主旋律声部在音量上要稍弱一些,在音色上也稍暗淡一些。但旋律进行时一般只有两种情况:当辅旋律在主旋律下方时,在不损害主旋律的清晰度的前提下,可采用与主旋律相同的音色与音量;当辅旋律在主旋律上方时,辅旋律要明显的退让,确保主旋律的明显性。(如例2)

例2:

和声性声部:在合唱中起着和声的烘托作用。与辅旋律声部的作用相似,为主旋律起和声的烘托作用,音色与音量以不损害主旋律声部为度。(如例2)

和声基础音声部:在合唱中担任和弦基础音的作用,给予了合唱音响坚定、丰满的效果,有和弦底座的作用。因此,在不损害主旋律明显性的情况下,其音量和音色可以稍强一些。(如例2)

伴奏性声部:在合唱中起点缀、填充和装饰主旋律的作用。音色与音量以较主旋律稍弱但不失节奏性旋律色彩为宜。(如例3)

例3:

装饰音助唱声部:在合唱中担任一定的装饰作用。对主旋律应是明显的退让,往往采用柔和而抒情的声音要求来演唱。

二、音准、音高的谐和

在合唱演唱中,音程、音高它不仅仅是物理属性中的音程与音高,而是必须根据作品的音乐内容的表现加以新的理解,从而使这些音变成活的乐音。所以说,有了艺术内容才能决定音高和音准;也就是说有了合理的音高、音准,才能构成协调中需要的谐和。

合唱中的谐和分为部分谐和和总的谐和两种。

部分谐和是指在旋律进行时,隶属于和唱声部内部的横的音高关系。这种先行后续的关系构成了不同的音程,而每一种音程在其本身是存在着各自的紧张感。依据其难易程度,可将此音高关系分为三类:容易演唱的平稳进行的纯音程、在演唱时有一定的倾向的较难唱的大音程和小音程、音程性质不稳定,在演唱时有很强的倾向性,增音程需要双方扩张,减音程需要双方缩减的较难唱的增、减音程。

总的谐和是指在合唱进行中,隶属于合唱整体中的纵的声部与声部的音高关系。总的谐和是必须以和弦为依据的。在合唱中运用的较多的和弦依据大小调的划分,分为大调中的大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小调中的小三和弦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增、减三和弦,七和弦。

将合唱中的横向与纵向的关系处理清楚,能在实践中较好的处理音高、音准的问题。同时,也只有找出各音的不同倾向,我们才能将五线谱中的使每个音都转化成活的乐音。当然,在实践中还可能会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造成音准存在误差,如气息的支持不够,歌唱的位置偏低或过高,声乐技巧没过关以及紧张等的心理原因。但是,只要将音的关系的道理进行多次重复练习,培养出正确音高感觉,就一定会对合唱作品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共鸣、起声的统一

歌唱的发生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使之闭合产生有规律的震动,发出基音,然后与人体共鸣器官产生相同规律的共振,使基音得到扩大和美化,这就是歌唱的共鸣。因此在合唱训练中,要充分运用好头腔、鼻咽腔、胸腔共鸣,使每个队员都能运用全方位共鸣来进行演唱,同时还可以取得高质量的声音,实现充分的共鸣与统一音色的结合。

在合唱中,对声音共鸣的训练除了在发声上,还涉及到在呼吸的基础上的训练。例如,对合唱团进行长音上的“循环呼吸”的训练,可随指挥的动作进行弱声、强声、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等的练习,或者以哼鸣来进行和声演唱训练等。这些方面能使合唱队员快速的找到集体共鸣的感觉,有利于培养声音的融合度,是合唱作品的演唱前不可或缺的训练要素。

在可以进行合唱作品演唱的阶段,进行统一的起声,在合唱训练中是十分重要的步骤。因为鉴别一个合唱队的好坏,起声是一个最容易鉴别的方法。虽然目前对合唱团的起声训练一般为在作品中对歌曲的起声部分做反复练习,但效果却不尽理想,尤其是非专业团队。在张以达老师的训练中,他提倡在休息时间脱离作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起声训练。即根据指挥的手势集体的突发出声音。这样不仅提高了合唱队员们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出集体的行动一致性。

猜你喜欢

统一性声音合唱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统一性分析
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质量标准驱动”的高等教育改革:演变、特征及启示
通过“同案不同判”浅议司法统一性问题
浅析民族男高音的演唱技巧
从影片《迫在眉睫2》看影视叙事节奏的表达
合唱艺术普及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声音在动态图形中的应用
合唱教学的美育功能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通俗歌曲改编为合唱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