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013-04-29丁彩霞
丁彩霞
摘要: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就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讨论,从而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数学教学中一题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变、一题多编都体现了“数学教学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一论断。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发展
创造是人们为实现某种目标作用于客体而进行信息、物质、能量变化,产生一种前所未有、新颖、独特、对社会有益的成果的活动。再造性思维指重新运用过去在类似的情景中学会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例如照例题解答类似的习题,只要用再造性思维就可以了。创造性思维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但是还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冲破旧框框,借助于想象与联想,才能产生新颖的设想。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勤于思考,就要想办法把自己的教学思路转化为学生自己学习的思路,找准问题的症结,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使教师、学生处于一个互相平等的关系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问、敢批,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然后通过语言的交流,展开讨论、换位思考等交往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发挥思维,找出学习的有效途径,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效果。荷兰数学家弗莱登塔尔也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就是说,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新思维。”
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是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和意见,使学生在宽松、和睦融洽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讨论,对不同的意见可以保留。在教学中容许学生错了可以重新回答,回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地方鼓励提问,教师做错了可以提出不同意见,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顺利发展。有资料显示: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意义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把6+6+6+6+4这个加法算式用乘法表示出来。”学生大多写成了6×4+4,但有个学生写成6×5-2,教師表扬了这个学生的独特想法,这时忽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不应该表扬他,他没有按题目要求去做,题目要求用乘法算式表示,而他们的乘法算式中都有‘加和‘减了。这个式子应表示为:7×4。”这位学生的想法令教师吃了一惊,教师让他谈了自己的想法,表扬他敢于大胆创新,又能认真审题。还有一个学生说:“如果这个题要求改写成‘简单算式就好了。”这个学生又创造性地把一题改成两个要求不同的题目,展现了多向思考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了起来,学生学得舒心,教师教得轻松,这样就真正展现了教学的最高境界!
其实,数学教学中一题多问、一题多议、一题多变、一题多编都体现了“数学教学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一论断。
一题多问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想象,最好能小组展开激烈讨论,人人能提出一两种可能回答的问题,并讨论列出相应的算式逐一回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分数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应用题:五(3)班有学生68人。女生比男生多17人,男生和女生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我启发学生根据题意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提出了如下问题:
1.男生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3.女生是男生的几倍?
4.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
5.女生比男生多几分之几?
学生激烈的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题多议就是在教师提供了某种数学情境的情况下,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旧知识、旧技能或老经验,进行充分讨论,提出各种解决方法,从而达到一题多议的目的。如题:水彩笔:10元,墨水:3元,卷笔刀:2元,书包:49元。
1.买一个书包和一盒水彩笔共多少钱?
2.水彩笔比墨水贵多少钱?
3.买一个卷笔刀和一个书包多少元?
4.书包比水彩笔多多少元?
5.小明想买这4样学习用品,他带60元够吗?
这样,在一题多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操纵着各种旧的知识,促使其合理发散。
一题多变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例题中扩展条件的变化和问题的改换,使数学知识向纵向和横向延伸。对于学生摆脱固定的思维模式,防止学生思维的呆板,都是极其有益的。如教学应用题:“三年级进行春季植树,男生植树120株,女生比男生少植树40株,三年级共植树多少株?”时,在学生掌握了这道题的解法后,可以改第三个条件为“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株”或“男生植树的株数是女生植树的株数的多少倍”,引导学生解答后,再比较三道题计算方法上的异同,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一题多编的方法,不仅可以利用原来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通过例题的变化,使学生看到各种题型的来龙去脉,学到更多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给出问题“五(三)班共植树多少株?”让学生编应用题。学生看到“共”字,一般都能编成用加法或乘法计算的应用题。但是,教师可以从逆向思维去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用减法或除法的方式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就能摆脱加法、乘法思路的束缚,向减法或除法思路发散。如:
1.五(四)班共植树48株,比五(三)班多植6株。五(三)班共植树多少株?
2.五(三)班植树是五(四)班植树的几分之几。
3.五(三)班植树占两个班植树的几分之几。
……
学生通过条件的变化,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构想,最终开阔了视野,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以上是我在多年数学教学中的一点启发,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还是不够的,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真正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来。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