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3-04-29崔树猛
崔树猛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渠道。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能力、设计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鼓励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发;兴趣;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激起他们极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能够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渠道,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那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
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温度”的教学中,教师提前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并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去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并会很容易的理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温差的意义,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依据教材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而学生却总是不停地写,不停地练。这样既不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如果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一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分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圆等分成若干份,再小组合作把它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只能拼出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然后拼起来让学生观察得到的图形。师问如果这样不停地分下去会怎样。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操作,不但解决了手工操作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摸一摸、比一比等,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快。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特征、面积和体积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手摸一摸,从而感受到线段与曲线、平面与曲面的区别;用尺子量一量、用剪刀剪一剪比一比就知道了哪些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的相对边或相对面是相等或相同的;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去推导某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等。这些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设计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如找朋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让学生通过练习自主探索。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五、体验成功的乐趣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变“学会”为“会学”。因此学会学习方法比学会知识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这样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通过相互的交流讨论,不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方法。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特征”时,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好了长方体的实物,小组间先交流发现特征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最后全班交流。这样,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总结出了长方体的特征,不但使自己对所掌握的知识印象深刻,而且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六、鼓励学生多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广泛地应用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让学生多找一找身边的事物,以加深他们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在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课桌、窗户、黑板等各有多长,再实际测量一下;教学“旋转和平移”时,让学生多发现身边的实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举一些身边的例子,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学生如果能够把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责编 张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