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若干思考
2013-04-29裴晓涛
裴晓涛
摘 要:《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
自《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4本教材经得起了全国高校师生的检验,这不能不说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一个重要成就。然而,在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作为必修课的《形势与政策》却没有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这是一种遗憾。这也是笔者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所在,下面根据《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际经验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既要围绕教学要点,又要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材是课程之本,其他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有权威专用教材,唯独《形势与政策》没有教材,教育部仅下发教学要点,高校每学期的任课教师都要根据教学要点进行教学。如何教好这门无教材之课,如何让学生学好这“无字之书”无疑给任课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它既有很大的难度,又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至于怎样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时安排,整理成讲座形式,或是按照要点串连成有序的章节进行讲述,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作通盘考虑;至于对多媒体课件如何制作,对教学内容之间如何有序衔接,则要看教师本人的学术理论功底。
但无论如何,首要的是要遵循教学要点和教学内容,因为这是由该门课程的内在规定性和政治性、政策性所决定的。当然,《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和内容,亦有规律可循,无非是分为国内形势政策和国外形势政策。就国内来讲,内容主要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和几届几中全会精神、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国内经济发展形势、重大民生问题、“三农”问题等。就国际来讲,主要内容有:世界经济状况、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关系、地区热点与国际安全形势等。教学要点作为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而制定的宣讲提纲,对于形势的把握、政策的解读、热点的分析不容置疑。
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仅仅围绕教学要点是不够的,这是因为教育部下发的教学要点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时间上的滞后性。一般情况下,教育部社政司印发的教学要点在每学期期末印发,个别时候会拖到开学后。二是内容的滞后性。教学要点一般是对过去半年甚至一年的形势政策的宣讲,不包括当前正在发生的重要形势与政策的内容。三是教学要点内容太多, 重点不突出。2001 年以来,每学期的教学要点平均包含11 个以上的专题内容,而《形势与政策》每学期只有16 个学时,教学容量大,让任课教师很难取舍。四是教学要点过于精炼概括,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资料。
破解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在《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围绕教学要点,又要突出时效性和针对性。具体而言,一要增强信息意识。现在是信息社会,《形势与政策》教师要树立在第一时间获取形势政策信息的意识,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及时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二要将正在发生的重要形势与政策纳入教学之中。比如,“中国梦”和中国外交政策是当前师生的关注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地将它纳入教学内容。三是要突出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形势与政策》的生命力就在于回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地方的生动实践是重要形势与政策的最直接、最真实的“证明材料”。例如:河南省高校可以结合“三农”问题,多讲述一些河南的农业、农村、农民,河南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中原经济区建设与河南的“三农”关系等,使学生感觉到形势政策课可听、可看、可学,内容真实可信。另外,还可以与校情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笔者在讲解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时,以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的发展态势和所取得的发展成绩为例,让学生真切明白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学生了解政策后,会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对学校的认同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这也是《形势与政策》的终极价值所在。
二、关于“突出重点”“把握难点”“解释热点”并处理好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问题
关于突出《形势与政策》的“重点”问题,以2011年上半年为例,应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做好这一内容讲解,但在讲解中应避免与《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内容的重复,同时应注意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联系。在讲述《形势政策》时,针对核心价值体系问题与法律道德中的价值观、民族精神等问题相协调,并在讲解这一内容时作为相关内容的链接来处理。
关于讲述《形势与政策》课中的难点问题,诸如金融危机、全球化趋势、房价、物价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可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的经济常识进行分析,但又不能讲解成一般的政治经济学知识。
关于该门课在讲述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方面,既离不开学生所学习的一般内容,也需要任课教师做一番透彻精辟的讲解。这体现了该门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既有其综合性、系统性、兼容性,又凸显了《形势与政策》的个性特色。
三、关于创新《形势与政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路径
在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似乎给人的印象是,若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就被认为与现代科技不接轨,是当代“科盲”。至于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在理论讲解方面以及在对声光图像的综合运用方面有许多误区需要加以澄清。正确的认识是:既然是理论教学就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师的肢体语言、丰富的理论知识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形成课堂教学环境下良好的师生互动。如果教师仅仅在多媒体屏幕上列出要点,就很难形成教师讲解的个性,失去教师授课的主动性。况且对任课教师来讲,讲得再迅速、再及时,也很难跟得上每天播出的《新闻联播》,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可以以此作为讲课的引言或话题,结合每学期下发的教学要点和内容再进行理论讲述,以深刻的专题研究给学生解难释疑。所以,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再加上现代教学多媒体课件,可达到二者的相得益彰。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并没有用什么多媒体课件,但讲解的样式自由、活泼、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能很好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可以作为《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参考和借鉴。
总之,关于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基于该门课的特殊规定性和教学内容,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应根据变化的形势和政策,适时做出调整和创新。
四、关于对《形势与政策》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形势与政策》被认为是无教材之课,有很大的动态性,所以,讲好该门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首先任课教师要对国内外大事发生、发展的时势动态有高度的兴趣,探究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在知识层面和系统性、综合性方面给予总结和研究,以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其次,任课教师要具备演讲者的素质,综合运用情感的力量、讲课的逻辑性、讲课的艺术魅力,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再次,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基本的必备条件。最后,任课教师需要娴熟的教学技艺和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总之,《形势与政策》的特殊性决定了任课教师素质条件的特殊性。
参考文献:
[1]黄建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1).
[2]郭瑞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局限性及对策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8).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