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2013-04-29姚刚
姚刚
摘 要:由于高考填报志愿、就业压力、学校专业设置问题及学生自身条件所限,学生转专业在高职院校已成为常见现象,给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自身成长都带来了一定影响,制定科学的转专业应对策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已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转专业;制度;策略
为拓展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空间,越来越多的高校放宽了对学生转专业的限制。但是,在转专业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如学生转专业造成部分专业学生过多,教学资源紧张,同时部分专业因生源减少无法开设等。因此,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下,如何建立良好的转专业机制,引导学生正确的选择专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转专业的动因分析
1.高考志愿并非本人所愿
大部分刚从中学阶段毕业的学生,对于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不明确。部分学生高考成绩不很理想,但为了能够被录取,就选择了那些自己不喜欢但往年录取分数较低的院校或专业。还有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身不由己”,是出于家长对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的分析或者是家长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强加于学生身上。
2.应试制度与就业市场的影响
自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使得学生就业压力不断扩大。一部分学生为了毕业后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而要求转专业,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为便于安排工作而转专业。
3.专业设置滞后,实力不足所迫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应该围绕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但是院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及时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新开设的专业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缺乏应有的师资和教学设施等,相关培养质量差,学生毕业后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人才市场的不认可对这些专业的招生产生负面影响,这些专业的学生大都会产生转专业的强烈愿望。
4.专业认知程度不够
有部分学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未经详细了解,仅根据专业的字面意思选择专业。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针灸推拿专业,由于部分学生及家长未能深入了解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以为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就是开个推拿门诊,甚至与社会上的洗脚城、洗浴中心联系在一起,一收到通知书就有心理压力,不停地要求学校调整专业。
5.疾病与生理缺陷的限制
由于一些专业对身体条件的限制,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在原录取专业学习。色盲的学生,不适合选择诊断、检验等专业。受到这些方面限制,学生也会提出转专业的要求。
二、转专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转专业给学校带来的问题
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教学资源比较紧张。为了确保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制订的招生计划尽可能使每个专业的教学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学生都去选择热门专业,势必造成热门专业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2.转专业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刚入校的学生对所录取专业并不了解,只是道听途说,盲目要求转入新专业。在转入新专业后发现新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从而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同时,一些专业的就业形势与学生的主观认识有较大差距,他们看到的热门专业很可能在毕业时成为就业困难专业。
三、转专业的应对策略
1.转专业选择需理性
学生转专业应慎重选择,每个专业都有自身优势和不足,适合自己的专业才是最好的专业,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专业,是走向人生成功的关键一步。首先,学生要明确自己兴趣所在。其次,学生要清楚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不是固定不变的,大家都挤向为数不多的几个专业,将造成毕业时人数过多而出现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局面。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避免转专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对申请转入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要有详细的了解。
2.扩大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适应市场经济变化
我国高职教育的招生政策越来越灵活,但专业设置不能随市场需求及时变化,这也成为学生转专业的一大诱因。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花大力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资源条件以及区域人才需求状况等因素,科学地进行相应专业的优化与调整。
3.开设职业规划公共必修课,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疏导
职业规划是一种较客观及理性的自我管理行为,因此学校很有必要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科学地评估自己的职业能力,避免学生由于对专业和自身的实际不了解而出现非理性转专业。
学校应该建立转专业反馈机制,这样就可以检验转专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学习成绩和精神状态是衡量转专业成功的重要指标,在反馈机制中可以通过转专业学生的成绩、毕业率和就业率等信息来分析学生转专业的成效。只有建立良好的转专业反馈机制,才能更有效地指导转专业工作,保障学生与学校的权益。
责编:赵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