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思考
2013-04-29庞跃辉胡小平
庞跃辉 胡小平
摘要:重庆两江新区是我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设立三年来,其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业绩。然而,两江新区对外开放仍处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聚力形成“组团式招商”、持续缔造“产业共生链”、深度开发“电子商务市场”、大力拓展“总部经济领域”、着力创新“4联动+3引进”机制、明确“政府职能转变时间表”等方面,有所突破、抓出成效,促进对外开放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关键词:中国西部;两江新区;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6010704
西部核心重镇重庆两江新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规划面积1 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涵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北部新区,拥有我国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由于特殊的发展战略背景、区位优势、产业格局、政策优势、现实基础等有利条件,为重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带来了极大内聚与辐射的整合力量。
彰显中国特殊的发展战略,为重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巨大引力。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专家指出,在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刻,重庆两江新区的及时创设是中央促进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是中央深刻把握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共生化的经济发展大势,培育西部地区增长极,带动中西部崛起的国家开发开放大战略。前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实施了3个重大开发开放战略,每一次都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之于深圳、90年代之于浦东、新世纪初之于滨海,撬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三次大开放高潮,清晰勾勒出国家前30年改革开放从南到北的大开放进程。在新世纪又一个十年,国家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标志着中国大开放进程从沿海到内陆、从东到西的战略大转移,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动向。在深入实施中国特殊的发展新战略的巨大引力作用下,重庆两江新区必将成为中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1]。
发挥内陆特殊的区位优势,为重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内在潜力。重庆地处中西结合部,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随着经新疆出境抵达德国的‘渝新欧铁路常态化运行,两江新区还拥有了向西直通欧洲的贸易‘快车道,形成水、铁、空‘无缝衔接的国际物流大枢纽”[2]。长三角海运到达欧洲28天,重庆铁海联运到达欧洲27天。重庆两江新區创新的物流方式伴随新欧亚大陆桥和印度洋出海通道的打通,极大地降低了物流交易成本,为两江新区汇聚全球生产要素,搭建快速结转平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国际航空港枢纽、内陆唯一保税港区影响力,服务、辐射中西部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此外,重庆两江新区的应运而生是外需带动与内需驱动相结合的“中国模式”的具体显现,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央应对全球市场巨变、转变发展方式、启动内需市场的英明决策。预计到2015年,中国消费占世界的比重将超过14%,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而国内市场的潜力主要在中西部。重庆两江新区辐射西部地区680多万平方公里,辐射面相当于深圳的30倍、浦东的30倍、滨海的20倍,辐射人口分别相当于深圳、浦东和滨海的四五倍。密集的立体交通网络和广阔的中西部大市场,为两江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巨大的内在潜力。
形成特殊的良好产业格局,为重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良好的产业格局集中体现为主导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而“由多个战略型的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共同拉动”[3]。两江新区依托其特殊的区位优势,深刻把握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规划新区空间布局,形成特殊良好的产业格局。在科学规划新区的空间布局上,将新区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都市综合功能区三大板块,形成十大功能区,即江北嘴地带的中央商务区、两路寸滩地带的保税港区、鱼复地带的现代制造和物流区、龙兴地带的先进制造区、北部核心地带的都市经济区、江北国际机场地带的空港临港产业区、悦来地带的会展城、蔡家地带的高技术产业区、水复地带的生态产业区、木古地带的出口加工区。在产业格局上,将形成现代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材料等五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并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科学的空间布局和良好的产业格局,为重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激发特殊的优惠政策作用,为重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增添了新的活力。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以及比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政策,这三大优惠政策的叠加,意味着重庆两江新区成为始终保有国家内陆最优惠政策的区域。目前,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集中推出了如下十个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一是新区内到2020年以前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们国家沿海地区、中部地区现在都是25%的所得税,而重庆两江新区可以全方位按15%所得税来定位;二是以2010年为基数,“十二五”期间重庆两江新区新增的地方财政各种各样的税收和行政事业费用,市政府将留在新区用于新区发展,不用上缴市里用于全市统筹;三是新区的用地计划指标单列予以倾斜,保证优先发展;四是市政府启动和准备了100亿的财政性资金用在新区就要开始的一些区域性开发、征地动迁、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五是国家批准重庆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优先引导支持新区的重点产业发展;六是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加技术性收入达到年产值60%以上,所得税可以按10%来增收;七是新区内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获利年度起三年内按有关规定提取风险补偿金可税前扣除;八是对重点支持的产业用地实行双优政策,对从事技术开发的高等院校安排区内补助;九是对贷款和市场准入方面给予支持;十是对新区范围内引进各种企业总部高管人员、金融人才等给予安家资助和财政扶持,并设立激励机制,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如此种种优惠政策的作用得到极大激发,为重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中国特殊的发展战略巨大引力、特殊的区位优势巨大潜力、特殊的良好产业合理布局、特殊的优惠政策作用等所形成的上下互动、内引外联的整合力量,为重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2012年,两江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213.41亿美元,几乎占据重庆市进出口半壁江山,增幅达200%,而上海浦东新区增幅仅为6.1%,天津滨海新区增幅仅为14.2%。今年第一季度,两江新区出口增势强劲,進出口总额43.65亿美元,同比增长65.9%,其中出口额为30.68亿美元,增长92.4%。三年前两江新区设立之初,世界500强企业仅有54家,而现在已增加到118家,翻了一番。特别是今年以来,两江新区迎来了美国微软和GE、日本7-11和NEC、中国五矿等又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企业以及北京华油油气技术开发公司、浙商总部经济基地产业园、四川新希望集团、重庆金河天街置业置地有限公司、重庆协信集团等知名企业的考察投资、签约合作和项目开工,涉及总部经济、结算物流、商业、地产开发、会展、服务外包等六大领域。多种迹象表明,两江新区正成为世界产业西进、国际资本转移的重要平台,中国内陆的投资热土、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新的着力点,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为重庆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能量。
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重庆两江新区对外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的方向转变。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的外向型企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总之,重庆两江新区必须以新的对外开放战略思维和有效举措,解决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所面对的新问题[45]。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聚力形成“组团式招商”,进一步增强两江新区对外招商整体能力。“组团式招商”又可称为“抱团式招商”,是整合对外招商资源、拓展对外招商领域、提高对外招商质量的一种新形式,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对外招商的整体能力。两江新区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聚力形成“组团式招商”的新格局。可以采取三种有利形式:(1)行政区域组团招商,如在两江新区所涵盖的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及北部新区,就可以通过横向联合而形成“区域抱团式”的组团招商;(2)产业组团招商,如在两江新区所确定的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材料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就可以通过产业贯通而形成“产业抱团式”的组团招商;(3)功能组团招商,如在两江新区所建设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先进制造业功能区、都市综合功能区的三大板块,就可以通过功能互补而形成“功能抱团式”的组团招商。
二是持续缔造“产业共生链”,进一步促进两江新区产业外向型发展。“产业共生链”又可称为“产业契合链”[6],是相关产业互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外向型发展。两江新区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持续缔造“产业共生链”,大力促进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可以采取三种有利途径:(1)相类产业共生链,如在两江新区中应当持续缔造金融与准金融的产业共生链,形成金融与准金融的产业契合共长的良好格局;(2)上下游产业共生链,如在两江新区中的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材料等应当持续缔造上下游产业共生链,形成不同主导产业中的上下游产业契合共长的良好格局;(3)跨类产业共生链,如在两江新区中的先进制造产业与现代服务产业、房地产开发类产业、资源类产业、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与现代知识密集产业等,应当持续缔造跨类产业共生链,形成跨类产业契合共长的良好格局。
三是深度开发“电子商务市场”,进一步打造两江新区电子商务核心品牌。“电子商务”又可称为“电子网络商务”[7],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电子商务是商品市场的一种新型业态,是促进商品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两江新区应当深度开发“电子商务市场”,进一步打造电子商务“三大核心品牌”:(1)参照国际电子商务运行标准,着力打造“国际电子商务示范”品牌,实现国际电子商务的无障碍运行,不断提升两江新区电子商务市场的国际标准化水平;(2)发挥统筹城乡的整合作用,着力打造“统筹城乡电子商务示范”品牌,实现城乡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两江新区电子商务市场的城乡一体化水平;(3)运用现代网络智能技术,着力打造“移动电子商务示范”品牌,实现大容量电子商务的高端集成,不断提升两江新区电子商务市场的便捷化水平。
四是大力拓展“总部经济领域”,进一步彰显两江新区外向经贸辐射力。“总部经济”又可称为“跨国片区经济”或“特定区段聚集经济”[8],是跨国公司设立的地区总部(中心)所产生的投资、管理、研发、营运、服务、结算等规模效应,是凸显地区外向型经贸辐射活力的重要标志。两江新区应当大力拓展总部经济领域,进一步彰显外向经贸辐射活力:(1)借助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服务贸易和统一营销为主的“集成服务”模式,大力彰显两江新区外向经贸的集成服务辐射能力;(2)借助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高端产品研发为主的“反向创新”模式,大力彰显两江新区外向经贸的产品研发辐射能力;(3)借助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商业分销及其物流分拨为主的“集散贸易”模式,大力彰显两江新区外向经贸的商品市场集散辐射能力;(4)借助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生产管理和集中销售为主导的“结算中心”模式,大力彰显两江新区外向经贸的快速结算辐射能力;(5)借助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以融合管理、研发、培训、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营运”模式,大力彰显两江新区外向经贸的综合营运辐射能力。
五是着力创新“4联动+3引进”机制,进一步增强两江新区开放机制活力。“4联动+3引进”机制主要是指国内外开放联动、产业开放联动、区域开放联动、开放服务联动与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智力所形成的高效运行状态,是对外开放机制科学有序、灵便适宜的重要体现。两江新区应当着力创新“4联动+3引进”机制,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机制活力:(1)积极创新境内外开放联动机制,形成两江新区外引内联的互动共长优化格局;(2)积极创新产业开放联动机制,形成两江新区相类产业、上下游产业、跨类产业的产业开放纽带;(3)积极创新区域开放联动机制,在两江新区中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形成区域协同开放平台;(4)积极创新开放服务联动机制,形成两江新区优质服务开放的网络体系;(5)积极创新引进资金机制,在两江新区形成多途径募资、多层次投资、多项目合资、多形式运资的资金引进通畅渠道;(6)积极创新引进技术机制,在两江新区实现从技术引进来到消化利用好的重大转变;(7)積极创新引进智力机制,在两江新区实现从人才拥有到“构建智库”的智力引进提升。
六是明确“政府职能转变时间表”,进一步营造两江新区开放良好环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法制经济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进一步营造对外开放良好环境的必然要求。两江新区作为对外开放先行区,应当带头逐项明确政府职能转变的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拿出一份明明白白的任务书和时间表,以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让外商见到实效:(1)进一步为外商投资创造有利条件,减少和下放一批投资审批事项,对需要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并及时发布新修订的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2)进一步为企业经营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取消和下放一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事项,取消一批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事项,取消一批资质资格许可事项;(3)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除法律、行政法规或政府有明确规定的外,取消达标、评比、评估和相关检查活动;(4)进一步改革市场准入方式,尽快提出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等放宽工商登记条件的方案;(5)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整合房屋、林地和土地等登记的职责。
思路决定出路[9]。我们认为,重庆两江新区应对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应深入思考进一步对外开放所面对的新问题,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开放举措,在聚力形成“组团式招商”、持续缔造“产业共生链”、深度开发“电子商务市场”、大力拓展“总部经济领域”、着力创新“4联动+3引进”机制、明确“政府职能转变时间表”等方面,有所突破、抓出成效,在此基础上,两江新区对外开放水平一定会得到新的提升,两江新区对外开放一定会对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起到巨大的引擎作用。
参考文献:
[1]翁杰明.重庆两江新区——新十年西部大开发开篇之作[J].当代世界,2012(11):7172.
[2]张桂林.重庆两江新区内陆开放高地格局基本形成[N].新华每日电讯,20130619(2).
[3]陶德言.知识经济浪潮[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266.
[4]田代贵.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战略——借鉴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经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42.
[5]王秀模.准确把握开发区功能 引导两江新区走新路[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850.
[6]王珍珍.产业共生理论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10):131136.
[7]蔡燕聪.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2(2):122123.
[8]张永奇.论总部经济战略在区域中心城市的实施——以郑州为例[J].中国外资,2008(8):30.
[9]马溯川.蛰伏与进取:中国的对外开放之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