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2013-04-29闫树清
闫树清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教师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针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其基本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一、转变旧的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首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评价、自我督促。其次,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爱越多,快乐越多》一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专门设计制作几幅幻灯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组扮演图中不同的角色,通过每组学生声情并茂、情节生动的表演,让他们进行探讨、辩论、总结,从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学习习惯,充分体验到什么是快乐,怎样获得快乐,觉得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更快乐。
二、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我校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背景形形色色。在学生的接触范围内,社会文化因素和家庭因素给了他们许多不良的诱导,许多学生在家长的溺爱下变得非常懦弱,做什么都缺乏自信心。在学习《我能行》一课时,让每一个学生登台讲述并表演自己的“绝招”,如:家长出门时,自己怎样煮饭、穿什么衣服及上学的过程,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生活,发现、探究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找到学习中的快乐,让学生在“我能行”的自信形态中健康成长。
教师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大道理是没有多大效果和收获的,这就需要老师们真正做一个学习、生活的有心人,去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如:在学习《我身边的环境》一课时,教师可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优美的环境和脏乱的环境,整洁宜人的环境可以给人们带来舒适愉快,垃圾成堆环境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命,加深他们对身边环境的关注和了解,在实践中强化道德行为,形成一定的行为能力,让每一位学生懂得“爱护家园,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实践证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育者,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创新,从而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海华.牵引学生思维,实现知识整合:也谈新课标下思想品德复习课的实效性[J].新课程:初中版,2006(Z1).
[2]刘少兰.定好基调,把握旋律:思想品德课德育渗透的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
[3]张长才.注重课堂教学细节,追求高效思品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阳原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