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其根而俟其实

2013-04-29肖潇

新课程·下旬 2013年6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新课改

肖潇

摘 要:新课改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新课改

一、培养学生的几个阅读习惯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在语文教学中,新课改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最重要的就是广泛涉猎,拓宽视野,要引导学生沉潜于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长河中。要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并能有所收获,我想要从培养学生的几个阅读习惯入手。

1.学做批注

我往往会建议学生在阅读时,碰到能打动自己的词句或感兴趣的内容,就将其画出来,或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这种方法能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2.学会摘录

古今中外,名著大作,博大精深,但任何一部书、一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彩。因此,每一次阅读都要找到文中的闪光点,摘录其中的精华。

3.学写读书笔记

由点滴的想法漫延成思想的汪洋,这是对阅读的进一步深入。它一方面要求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这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写有感而发、有针对性的、言之有物的文章,有利于读写结合。

让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并能让他们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这样就能使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而语文素养就可以逐渐深厚起来。

二、如何将以学生为主落到实处

新课改后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如何落到实处?我尝试了下面几点。

1.善问解惑——鼓励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可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启发学生提问,并组织学生相互解答疑难问题。学生对自己提的问题会比较感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一直处于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把握课文重点、难点。我采用“每人每课提一个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至少发现一个问题,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与书本零距离接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善问”的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自主探究解难。学生提的问题大多很新颖,这不仅开拓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而且还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各抒己见——激发讨论

引导学生主动开口,提供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是激活一堂课的关键。以前都是教师唱着“独角戏”,而新课改就是要将“独角戏”变成“群英会”。于是在每堂新课里我都会设置一个讨论题,而这种讨论题的答案并不唯一,例如,《鸿门宴》这一课设置的讨论题是: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归园田居》中设置了一道讨论题:陶渊明的隐居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他的这种做法是否值得赞赏?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马上就七嘴八舌起来,有些学生表示非常钦佩陶渊明不屈从于流俗,淡泊名利,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赞成他的做法,认为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如果人人都因为逃避黑暗而归隐,这个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呢?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逃避黑暗,而是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听了学生的回答,我也唏嘘不已,看来我们中国的未来是很有希望的,因为有这样一群愿意守护光明的热血青年。这些讨论题的设置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机会,可以唤起学生种种不同的感悟。通过讨论,学生能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生活激情灌注到课堂中,让课堂拥有自己个性美的特色。

3.百川归海——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在课堂内的主要体现方式就是小组学习,上课时组织问题探讨,推举发言人回答问题,被推选出来的人代表一个小组的水平,如果问题回答不上来或不够完整,其他学生担心自己组会处于劣势,就会踊跃抢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零散的观点到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圆满的答案,就好像无数条小溪汇入大海,一个问题就不知不觉解决了,而且结果还经常超出我们的预料,经常能收获意外的惊喜,而且这种活动中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学生也能在相互合作中享受那份独特的喜悦。如果在学生合作时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与鼓励,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而在课外,各学习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小组长每星期检查一次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每周的练字、周记、摘抄和基础知识积累。毕竟学生的自制力还不是很强,如果有小组长经常督促,的确能够使学习效果得到更好的落实。

4.日省吾身——教学反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教学中,教学反思和教学设想一样重要,而我理解的教学反思是一堂课无论上得精彩还是平淡,都有必要找找原因。我经常因为一堂课没有上好,学生课上一言不发而感到沮丧,于是我就会想,是因为自己准备不够充分,还是上课时设置的问题太难导致他们无从下口,或是根本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此一番之后,下次上课就会特别注意。教学反思还需要我们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学习别人的教学长处,找到自己欠缺的地方。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上的差异,如此方能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最后是“俟其实”,即等待开花结果。语文教学的“果实”就是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并形成能力,达到高水平;就是让学生获得内在心灵的成长,人格品质的提升和文化品位的提高。

从而带给学生更廣阔壮美的文学空间,使语文教学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