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乐学
2013-04-29谢长印
谢长印
摘 要:儿童学习要在活动中进行,反复的、机械的记忆会使儿童厌学。从五个方面: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爱好与潜能碰撞火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责任而学是人才,为爱好而学是天才;人的最高享受是在理念中得到的来谈使学生乐学。
关键词:接受式;发现式;生本教育;活动;理念
教育要顺应人的发展。我们今天的生本教育改革,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是顺应历史的发展,顺应人的发展需要,使人以后更好地适应生活。
一、兴趣要依靠培养
很多人一开始对事物是没有兴趣的,随着对事物的了解,才慢慢产生了好奇心,兴趣最初的培养就来自好奇心。传统的师本教育不是培养好奇,而是在抹杀兴趣。生本教育才能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激扬生命发展。当代大教育家林格认为:教育是没有大的用处的,教育就是培养儿童的一种习惯。数学是抽象的,但产生数学的土壤则是丰富多彩的和十分具体的。从过去的数学教学来看,许多儿童不喜欢数学,或者害怕数学,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缺少数学的具体物,从而无法獲得数学概念或原理的感受。
二、爱好兴趣与潜能碰撞火花
儿童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拥有自主活动的动力体系,他那天生具有的学习潜能就充分地流露出来。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中就隐含着“事物本身就含有潜能性和可能性,不必由外部附加”的道理。人有各种潜在的能力,虽然没有挖掘,但它实实在在存在着,有的潜能在思维方面,有的在技能方面,有的在音乐方面,有的在美术方面,有的在体育方面。所有的这些潜能都必须具备学习的求知欲后慢慢被发现。一个人有了学习的能力,慢慢地就会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
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好、乐,是学习的三种状态。知是事物的存在,知道有哪种物,对于它的性质、特征、作用、如何应用,就不得而知了。好是对它感兴趣,想了解,进一步接进它,以至知道物的性质、特征。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不仅充分地了解事物,理解、应用它,还把这种过程看作一种享受。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前两个境界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很多儿童仅处在第一种状态,一个班只有个别的一两个是好学状态,更不要谈乐学了,只有音乐大师、数学家、画家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如果儿童在年少时就达到乐的境界,他将无所不为。
四、为责任而学是人才,为爱好而学是天才
20世纪80年代,一个小山村有两个农民,都非常勤劳,为了养家糊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生产的粮食仅够吃而已,没有剩余。于是一个更加努力了,起得更早,睡得更晚。不停地在地里间苗、除草、补种,不怕严寒酷暑,风吹日晒,干得更辛苦了,回家倒床就睡。有人说他是机器人,只会干活。另一个相反,他只是把种子播上,不再那么辛苦地除草、间苗,夜夜不眠。他想:我如此辛苦,也只落得糊口,那就算了。我要找一条更好的出路,于是到处向别人学高产经验。一日他回来,看到庄稼长得很差,杂草很多,参差不齐,很着急,便赶紧锄掉杂草,也不去间苗、补种,就开始撒他的高效肥。数日后,迎来一场春雨,他的庄稼枝叶丰茂,硕果累累,当然迎来好收成。而前一个仍只够糊口。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一个学生每天只是忙于作业,不停地为完成任务而忙,哪里还会去思考,长此下去,即使像农夫那样非常辛苦,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学习就像生活一样,是有规律的,我们必须遵循学习的规律。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可以借鉴,但重要的一点是适合儿童的才是最好的。克莱恩认为:“一般人努力完成工作,却很少成功,成功的人则喜欢自己所做的事,并且视它为一种游戏。”
五、人的最高享受是在理念中得到的
有人说学习是痛苦的,我信。因为今天厌学的孩子太多,但我也看到,星期天书店里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多。社会上爱看书的人比比皆是。不说学校、单位,单说马路边、公交车上、嘈杂的闹市,都有读书的身影。这种学习都没有外界的强制,而他们还是孜孜不倦地苦读。有一些学生为了玩游戏,自己主动学英语单词,因此他的词汇量很大,足以用英语学习电脑中的新游戏。这也许就是在理念深处的享受吧。反复的、机械的记忆,只能增加儿童大脑细胞的疲劳,以致厌学。如果用活动的方式教学,给学生具体的东西,在做中学,不仅儿童可以理解,还能增强儿童思维的兴奋感。这样儿童的潜能一定会被激发。很多教师教知识多,训练思维少,知识是显性的,好操作的,而思维是隐性的,不好控制,我们不能让孩子做知识的奴隶,要教会孩子做驾驭知识的主人,培养儿童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可以适应今后的社会,使他们成为乐学者,享受甜蜜的学校生活,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天才。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9.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