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2013-04-29赵婧
赵婧
摘 要: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他们是天生的探索者,只有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只有当孩子能主动地用科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思考为什么、去探索答案时,才能更快更好地获取知识与经验。
关键词:科学活动;自主探索;兴趣;欲望;机会
现代教育的活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构建起来的,儿童的学习必须成为儿童主动探索、自我思考、观察比较、提问讨论的过程。科学活动的开放性、操作性等特点适合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并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开展《好玩的物体转起来》的活动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浓厚、探究欲望强烈,表现出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形态。在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张扬幼儿的好奇,增强探索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产生很多疑问或问题。儿时的好奇好问,若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就会化作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笔者认为,探索兴趣的培养,应该是在幼儿对科学原理产生好奇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增进体验。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问题”,因为“问题”是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点、好奇心,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在运动活动中,幼儿对呼啦圈的玩法最为熟悉,他们在身上转,在地上转,此时,多多小朋友过来问我:“呼啦圈为什么会转?”我说:“呼啦圈放在地上也不转呀,你是怎么让它转起来的?”在我的提问中,多多一时不理解,我便邀请了几位小朋友一起来探索奥秘,将一位幼儿的好奇张扬。不一会儿,孩子们产生了各种问题:“风车怎么在转?”“我想让雪碧瓶也转,行吗?”……孩子们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也有了探索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科学活动《好玩的物体转起来》,由于这个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好奇,在活动现场幼儿主动的参与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减少教师的干预,激发探究欲望
“做中学”还是“学中做”,是幼儿科学活动与传统常识活动的关键区别,让幼儿自主学习,是幼儿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活动由于老师的“放手”让幼儿有了宽松、和谐的氛围。在《好玩的物体转起来》活动中,我总结出“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活动在前、讨论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指导原则。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干预减少,幼儿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从学习的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在《好玩的物体转起来》活动中,幼儿对眼前的各种物体充满好奇,我便提问“哪些物体可以转起来?”幼儿则开始自主探索。他们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有的是个人的探索,有的是三三两两自由组合、共同探索。子俊、阳阳两位小朋友都拿起风车努力使其转动,阳阳的能力较强,她拿到风车就用手去拨动,一旁的子俊看见了,也试着用手拨动起来,果然转动起来,他高兴极了,看到风车停了,他又拨动,这次的力量大了,风车的转动也有了变化。子俊看到了这个变化,好奇地问:“怎么会转得那么快?”阳阳看到了,也产生了兴趣,开始了新的尝试。看到他们好奇又不解的表情,我说:“是什么让风车转起来的?”子俊说:“是手拨的。”阳阳说:“是手用力了。”我说:“对啊,那手用力的大小和风车转的速度有什么关系呢?”在我的提问下,孩子们再次尝试,一会儿就得出了结论。在分享环节,阳阳和子俊共同介绍了风车的转动,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同时我说:“除了用手能让风车转动,还有其他办法也能让它转动吗?”在我的提示后,幼儿又一次开始探索。最后发现“风车能边跑边转”“用嘴吹能让风车转”等多种方法。
整個活动中教师多次运用“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的策略,减少了干预次数,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体验,在与同伴的经验习得中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可见,感知的过程才是真正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有了主动探索的兴趣,幼儿才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提供丰富的材料,给予探索机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自己选择材料,决定用材料做什么,能极大地激发幼儿通过与材料相互作用来探索的积极性。
对于集体科学活动中的材料而言,首先,材料的丰富性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提前。在投放材料时,数量要确保超过幼儿人数,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在操作中有选择的空间。如《好玩的物体转起来》中,我投放了超过幼儿人数三分之一的材料,幼儿在活动中选择材料自由、自主,给予幼儿足够的物质支持。
其次,材料的开放性是幼儿自主探索的依靠。以开放的方式呈现材料使得幼儿有更大的自由选择和自主操作的可能性。在《好玩的物体转起来》活动中,我将材料放置在幼儿可见的活动场地内,当让幼儿自由探索时,幼儿纷纷来到材料区,虽然幼儿人数多,但由于材料的开放性,幼儿能轻松地选取物体进行操作摆弄。
最后,材料的多样性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动力。让幼儿自主学习,是幼儿发展的需要。但我们应该明白所谓的自主并不是让幼儿“放羊”,教师在活动前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多样性。在《好玩的物体转起来》活动中,我提供了风车、呼啦圈、瓶子、发条玩具、拖拉玩具等,这些材料都是经过一番考虑后所投放的,每种材料指向的科学道理不同,如用“推、吹、转、拨、拧”等方法让物体转起来。幼儿在操作时也有了不同的挑战,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动力,让幼儿不枯燥,始终有探究欲望。
四、注重延伸活动,延续探究热情
幼儿科学活动是一个启发、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过程,这一过程重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初步的科学态度,获得有关周围事物及其关系的经验。
如果说幼儿的自主学习是船,那么科学活动就是水,教师就是掌舵的船长。科学活动应成为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指导幼儿科学活动时应不断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操作意识、交往意识,给幼儿留下一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一份盼望揭开奥秘的向往。
参考文献:
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作者单位 曹王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