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3-04-29李金鹏
李金鹏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交际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表达,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意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这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初中阶段的学生,不论是心理还是身体上都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作为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
1.缺乏对表达能力培养的意识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语文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落到实处,导致学生的表达能力不能切实得到提高。
2.对表达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
学校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过于追求升学率,加之语文学科知识是一个庞大的集成,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导致语文教学中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完成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1.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意识
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建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认识,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也要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培养教师和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视。
2.培养学生表达的兴趣
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是促使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表达环境。
(1)培养学生愿意说
要想让学生愿意说,就必须增强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主动去克服表达上的困难,从而促进表达能力的提升。如教学中运用讨论的教学方法来锻炼表达的能力。“专题性”的座谈会,一般是针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如文本结构、习作意图、人物性格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分析、解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进行一些个人看法的表达,不做标准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敢于表达的欲望,学生只要敢说就会有成功的印象,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敢说的意愿。
(2)培养学生善于说
即要培养学生的表达技巧,让学生敢于说、善于说。如课本剧表演,组织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改编,并进行表演,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再如组织辩论赛,这样的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
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表达能力的培养
(1)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语感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朗读是促使学生把书面语言转化成口语表达的一种复原过程,在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读把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出于口、入于耳,让学生对语言中的情感更加了然于心。因此,教师应加强朗读训练,在朗读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敏锐。
(2)在复述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复述是建立在学生记忆的基础上,是学生对文本中一些重要的词语、过渡性的语句和段落等的熟记,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反复地读、反复地记。复述不同于背诵,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要进行不同的复述要求,复述是学生对文本的一种综合概括,通过学生自己的取舍加上联想,自主地组织语言,这是学生的一个再创造過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复述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说,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说、敢说的欲望,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在演讲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演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敢于说的勇气。如,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进行演讲,让其他学生观察演讲同学的表情、语调、身体动作等,并对演讲的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取长补短,从而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4)在日常交际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离不开日常生活,必须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实践中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以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不断地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做到说话得体、落落大方。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科的教育价值,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更好地进行知识输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为学生更好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韦希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
[2]朱丽芳.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2(11).
(作者单位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