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上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13-04-29李紫艳王琴
李紫艳 王琴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高职院校“扫盲式”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探索新型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成了当前计算機教学的热门话题。顺应时代潮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型上机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根据学生基础,因材施教;任务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个性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等。
关键词:因材施教;任务驱动;个性;问题情境;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既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的学习,更关系到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专业能力是否能够满足岗位的需求,因此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是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众所周知,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及中小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开设,原高职院校“零起点”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计算机实践教学模式成了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热门话题。
一、根据学生基础,因材施教
连续对我院两届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计算机基础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大约45%,能够使用办公软件熟练地输入汉字,会简单的文字排版,能娴熟地网上娱乐,但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来说,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第二类学生约占45%,这类学生了解办公文档的基础知识,能够上网玩游戏;第三类学生大约占10%,几乎没有用过甚至是没有见过计算机。课堂理论教学中三类学生的差别不大,实践操作中区别却很大。对于一次上机操作课的教学目标来说:第一类学生只需要大约课时(两节课)的1/2时间就能够完成任务,第二类学生在两节课内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第三类学生在两节课时间内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够完成。
正确面对学生基础的差别,需要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来解决。在一个教学任务里,将一个大作业拆分成两个小作业,第一个小作业完成的学生可以利用上课时间来做第二个作业。要求第二个作业以电子稿形式上交,不允许有两个学生雷同,严禁抄袭;基础稍微差的学生不必完成第二个小作业。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第一类学生基础好,完成作业后时间充裕,可以帮助基础稍微差点的学生也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参与辅导,不仅使教师能够关注基础差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更能够使得基础好的学生提前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激励别的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基础好的为了保持自己在学生、老师中的形象,会更加努力学习;基础稍微差的学生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会主动利用课外时间上机练习。这样教学模式既实现了因材施教,同时又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老师省心,第一类学生更好,第二类、第三类学生更加努力追赶第一类学生。
二、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就是事先设置好作业任务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操作过程中来达到这个目标,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他们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水平的目的,让学生能真正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探索性。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结构组成
除经济发达地区外,很多不发达地区的高中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原理结构知之甚少,他们的了解也只是局限于电脑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接触过电脑而知晓其各项功能。因而,在学习计算机基本硬件知识时,在采用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法时,就可设定任务目标,让学生自己打开电脑机箱,记下各功能模块基本位置后,要求他们拆卸各功能模块再重新组装复原。这样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明白电脑是各个模块硬件的一个综合组合体,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原理,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有效的链接方式起着不同的作用,电脑硬件的拆卸与装配并不是那么复杂,从而让学生认识了诸如键盘、鼠标、显示器、软驱、光盘、硬盘、主板、内存、CPU等及其作用,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认知。
2.使教学过程具体、简捷
教学过程忌教师空谈。理论课上老师讲到电脑可以远程控制别的计算机时,如果光说不做,学生只会认为老师在空谈。但如果在机房老师指导学生操作完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不得不相信。
3.进行个体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
网络环境下创新型的上机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应注意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目前,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学校均已配备了足够多的计算机并进行基本知识的普及课程教学,但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学校只有很少数的几台计算机,根本达不到教学普及计算机知识之目标,从而形成了不同区域的学生电脑知识的参差不齐现象。而采用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体化教学,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容易接受。因为在个体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完成不同任务的难度,有基础的同学可以把任务完成得更完美,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基本完成任务,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都会提高。
三、精心选择教学材料,进行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在已有的基本知识基础上,不断提出新的探索和尝试,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手段。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认知不断提高与创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完善教学方案,从而完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
启发式教学要求有精炼的课堂教学教材、教案作铺垫,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从而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围绕教学目标,有效组织运用教学材料,精心设计教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大家的思维能力,并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毕业班的自动化课时,因为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专业知识已基本可以熟练应用,所以在第一节课的开始,我给了学生一篇没有排版的论文,让他们按照学校的毕业生论文格式进行排版,学生的兴趣特别高,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写毕业论文,刚好学以致用。
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是评价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不同的考核方式能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计算机专业大部分课程都有培养学生某方面的动手能力的任务,所以传统的卷面考试并不适合这些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考核。对于那些操作性要求比较高的课程,我们应直接让学生实际操作考试。
传统考核方式(即书面考试)现今已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强弱的最有效的考核方式就是上机作业过程,因而我们必须要加大课程考核评价在这方面的权重。因为,对学生上机操作能力进行过程考核,可以让我们充分了解学生在完成这个过程中的思路、统筹与分配、算法与实现等掌控能力,从而促使他们必须搞清楚每个模块、环节、程序、变量的含义与关联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比较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教学之目的,使成绩评价更趋科学合理。考试是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对计算机类专业课程采用恰当的考核方式才能反映出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低。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我体会到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同龄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教学难度比较大,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适合学生的上机实践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云秋.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C].科技信息,2011(33).
[2]陶俊才,周興斌,谢泰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讨,2005,24(7):80-81.
[3]方少卿,查艳,汪广舟.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C],2011(4):65-67.
[4]刘素楠,谢中梅.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C].科技与教育,2007(1):58-59.
作者简介:李紫艳(1979年—),女(汉族),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王琴(1973年—),女(汉族),漯河食品职业学院讲师,学士学位。
基金项目:漯河食品职业学院项目(编号:LSJ2012011)
(作者单位 河南漯河食品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