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用的角度看《简?爱》中的人物对话

2013-04-29王楠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语言风格

王楠

摘要:自1847年《简·爱》出版之后,就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并且不断地成为中外文学批评界的宠儿。作品中的主人公罗切斯特与简·爱之间的谈话甚是玄妙,伯莎的话语相对而言比较少,但心理过程却是非常的丰富,主人公都极具狡黠、机智与魅力,本文将从简·爱与伯莎两个人物自身出发,对二者人物的话语转换及人物个性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展示作品中人物的谈话技巧及独特语言,其目的在于研究及说明这部文学作品的人物对话风格,同时也为读者提供关于小说欣赏方面的新角度。

关键词:《简·爱》 语用 人物对话 语言风格

纵观国内外文学史,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层面上来讲,都是对传统小说的反叛与超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小说看似是在一个统一的表象之下,却无不张扬着多元化的世界,以此成为西方文学当中的经典之作,不同年代、不同国界对它的研究也呈现出不同视角,但不论是从哪方面的解读,其焦点都无疑放在了主人公——简·爱之上,而另一重要人物——伯莎,则成为一种相对隐形的存在,特别是在女权主义不断兴起的过程中,伯莎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但相对于简·爱来说,他依旧只是作为陪衬的一种存在。小说中人物对话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表明作品当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社会地位,给读者带来文化背景及社会方面的信息,且同时对于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起到激发读者兴趣的功效。一般而言,语用即是指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原语目的、背景知识、语境等因素与中文差异的条件下,将作者意图与作品人物完全融合在一种语言当中。本文将从语用的角度来探索关于作品当中的人物对话,使这部作品成为一种双重声音的结合体[1]。

一、选取《简·爱》人物当中的对话作为研究的因素分析

夏洛特·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作,之所以选取这部作品作为研究的语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因素。首先,《简·爱》产生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其语言风格、语法、词汇都无不反应这一时期英国的语言特点,非常具有代表性。其次,作品产生于英国,在这样一个以英语为主的国家里,小说中人物的用词喜好、人物称谓、用词选择、话语特征等都可以从不同层面间接地映射出当时人物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再次,《简·爱》这部作品将主题对准父权家庭反抗女性权利及自由的抗争,因此,作品当中的人物都呈現出立场鲜明的特征,可以深刻反映出当时两性人物的不同处境及社会地位。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本文将选取《简·爱》这部作品,并对相关语用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人物对话的两个载体——伯莎与简·爱

(一)关于简·爱

纵观全文,《简·爱》通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它基于一个家庭女教师这个视角用叙述的方式入手,小说中心人物为简·爱,一切事物的发生,都以简·爱为中心出发,从而形成了稳固统一的模式,没有出现摇曳生姿、旁逸斜出的现象,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也呈现出人物脾气、性格等方面的成长过程。作者有意将作品变成人物精神与感情生活的写照,因此,造成了作品表面结构看似松散,实则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特性。作者将主人公简·爱人生轨迹由五处生活完成分别为:盖茨海德童年时光、劳渥德学校生涯、桑菲尔德家教生活、沼屋同亲人团聚的生活以及芬丁庄园婚姻的生活。文本都紧围绕着主人公成长及性格的这一中心,几近直线似的叙述手法,脉络清晰。五处生活场景,勾勒出主人公的不同人生的画面,不断转换的生活场景也标志着主人公人生五个不同的重要阶段,在历经种种内心冲突及磨难之后,简·爱最终选择回到芬丁庄园[2]。此时,与她深深相爱着的罗切斯特已又瞎又残,其人物的精神、情感、性格等也都取得相应发展。作品中心人物——简·爱的地位形象已深入人心、影响巨大。

(二)关于伯莎

与简·爱所处的中心地位相比,伯莎是处于文本的一个边缘状态,他一般鲜少正面出场,偶而出现的几次,也是作为“野兽”与“疯子”的形象,是一种妖魔化的状态,如果我们说简·爱一直处于明处,那么伯莎则是在暗处的,在祝庆英的译本中,她没有说过一句话,以致完全性地丧失了自我语言的表达能力,唯一可以证明她曾存在过的就是他悲哀的、凄惨的笑声。在简·爱看来,这是她听过最不可思议、最悲惨的笑声。由于失去了为已辩论的机会,导致她是缄默和缺席的,从一定程度上讲,她只是被控诉、被塑造的一个形象。关于伯莎,简·爱是被蒙在鼓里的,其兄弟梅森先生也没有过多叙说,因此,关于伯莎的惟一叙述就停留在了罗切斯特所言,她曾经或许一直是罗切斯特的法定妻子,但对于她的看法,罗切斯特则充斥着一些恶意贬低、莫名仇恨及毫无根据的指责。事实上,关于她的许多经历、心理活动,读者都已无从知晓了,所有印象均来自于罗切斯特的一面之词,出于主观厌恶之情,他可以任意指责伯莎性格与智力。由于伯莎缺失话语权,因此,关于她的想法,读者可从多种方式阐释。可以说,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关于基本意义的表达问题,好的作品都极具深意,或隐或显,它来自于人物的本身形象,但又凌驾于作品的基本意义层面之上[3]。关于伯莎,她可以是一个关于受到男权压制的故事,还可以是一种金钱利益与家庭之间交换的结果,这种多义性也使得伯莎成为一种可写性的题材。

三、融合两种对立之声,使《简·爱》成为经典

《简·爱》这部作品之所以可以被不同国藉、不同时代的评论者颂为经典,就在于它诉诸理智的缜密及情感的浮泛,它的内涵主要依靠人物对话之间的对立状态来实现的,在文学领域,人物对话的建立大多依赖于相关话语权的建立,如果失去了话语权,那么则可以提供可供探讨的多样途径,它是一种多样的,开放的环境,包含一种后现代色彩主义成分在里面。话语权的缺失与拥有,对文学作品而言,往往会造成一种孤立性存在,但《简·爱》则融合了二者,深刻地体现出了二者在文本当中的双重运用,包含了两种最基本的“对话”方式,而且二者都被赋予了自足自律及独创性的叙述对话,作品因而达到了两种表现方式的一种完美融合,因此被不同国藉、不同时代的评论者颂为经典,广为流传。

面对纷繁复杂的艺术宫殿,读者的视角也不尽相同,从而可以发现不同的亮点,进而得到不同类型的结论,但不论针对哪种解读方式,都只能揭示出某一方面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处于一元的解体,多元并存的一种状态,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只有多角度多层面才能对作品进行更有意义更具深度的解读。《筒·爱》对每个读者来说,都是全新的,它始终散发着一种芬芳,并且将一直继续,而这篇作品也终将成为中外文学史上的一种永恒。

总之,人类是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个群体,而每个人在其中又有着不同的社会划分。一般来说,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其在说话时的话题选择、称谓选择、用词选择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对于人物对话在语用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在社交中更快更好地与人沟通。当今世界,只有从这些方面加以研究与关注,才能不断引发人们对于语言的思考与重视,从而使人际交往的语言运用得更加得体,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小玲.解读语用学中合作原则的违反现象[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孟令凯,任培红.格莱斯合作原则的违背与幽默的产生——以网络红人“凤姐”的话语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9).

[3]钱晓旭.基于合作原则视角下的委婉语的使用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11).

[4]李欣.小说《简·爱》中男女主人公会话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邢雅迪.《简·爱》的语用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转变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
语用表达本位的实践思考
浅析新闻类节目的语言风格特点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谈谈电视新闻语言口语通俗化的风格特点
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分析
论姜夔词语言的风格及特征
基于语用学和文体学双重视角下的《傲慢与偏见》语言风格探析
《哥儿》作品赏读分析
老舍《茶馆》的语言风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