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比喻的特征与习语的内涵
2013-04-29李小奇
英语学习的难点并非是语法而是修辞,因为语法所要解决的问题仅仅是句子对与不对的问题。而修辞则是用特定的手法来表达说话和写作的一种艺术。学习和了解一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贴切、意义清晰、表达生动。这是因为其色彩鲜明,含义深刻,用于刻画人物,可使人物的形象更为鲜明;用以写物写景可突出其特征;用于说明事理,可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近易懂。但许多学生由于在英语学习中对此接触较少,因而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1时颇感困难。所以,大家应对课文中所出现的修辞手法和习语的运用有一初步的认识,并明确其深刻的内涵。
一、比喻的形式及其内涵
比喻,是在日常用语以及文学作品中应用最广阔的修辞手法之一。在语言中准确地使用比喻,可以使语言表达更为精确、生动、有趣,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按照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人产生联想。有时看似非常简单的话语,却在文字中蕴涵了深厚的感情色彩,如果能理解其内涵,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的能力会大有裨益。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1中的第一单元出现了大量运用了比喻的句子。正是这些句子的使用,一方面,使语言产生了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表现出了其深层的内涵意义;另一方面,如果学生能够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联想和类比,就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课文内容。英语中的比喻又可分为明喻和暗喻两种,对于如何在学习中正确地领悟和明确其特点,在语句互译过程中需注意哪些方面,笔者将结合课本的内容分别加以阐述。
1. 明喻(Simile)
明喻是比喻中最为简单、基本的方式。它是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处进行比较,表明本体和喻体的相类似关系。例如:My heart is like a singing bird. Whose nest is in a waters shoot; My heart is like an apple tree. Whose boughs are bent with thick-set fruit...(我的心像一只歌唱的小鸟,鸟窝在一枝浇了水的嫩枝上;我的心像一棵苹果树,树枝上果实累累……)诗人用like a singing bird和like an apple tree形象地说明了诗人内心的欢乐与充实。明喻的类型众多,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介词like型
(1) 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 生活没有目标就像航行没有指南针。航行没有指南针就会失去目标,而生活没有目标亦如此,生动的比喻恰到好处地指出了人生目标,借助比喻来说明事理,浅近、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2) He was like a cock who thought the sun had risen for him to crow. 他就像一只骄傲的公鸡,以为太阳的升起是为了他的啼叫。把人比喻作公鸡,借助这一比喻,委婉地批评人骄傲自大的行径,既形象又生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 Records fell like ripe apples on a windy day. 被打破的纪录犹如秋天成熟的苹果纷纷坠落。以纷纷坠落的苹果喻作不断被打破的记录,其神奇之处让人意想不到,而语言的艺术正是通过这巧妙的比喻跃然纸上,让人为之叫绝。
2) 连词as型
(1) As the lion is the king of beasts, so is the eagle king of birds. 鹰是鸟中之王,犹如狮是兽中之王。本句主要突出了鹰的不同之处,它翱翔于天际之遥,犹如雄狮屹立于荒原,它俯视着大地,目光炯然,它穿梭于云端,凌空展翅,让人遐想。
(2) As cold water to a thirsty soul, so is good news from a far country. 有好消息自远方来,犹如以凉水供口渴者享用。该句把好消息比作炎炎盛夏的甘泉,刻画了人的渴望心理,其比喻新颖生动,令人咂舌。
另外在英语的明喻中还常常以as...as连接某个事物来达到明喻的效果,但要特别注意其内涵的意义。因为有些喻体与汉语有相似之处,而有一些则不相对应。如:
as firm as a rock 坚如磐石
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
as close as an oyster 守口如瓶
as mute as a fish 噤若寒蝉
as strong as a horse 强壮如牛
as sure as a gun 千真万确
as blind as a bat 目光如豆
as cool as cucumber 泰然自若
as cold as a marble 冷若冰霜
as busy as a bee 像蜜蜂一样忙
3) 动词seem, remind of, compare...to, treat... to, regard....as型
(1) Shakespeare compared the world to a stage. 莎士比亚把世界比作舞台。该句的内涵在于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舞台上的演员,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喻意深刻,让人沉思良久。
(2) He treats his child as the apple of the eye. 他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把小孩喻作眼中的苹果足以说明对孩子的慈爱,新颖生动的比喻道出了英语语言的独特特征。
(3) Samuel John regarded a dictionary as a watch. 塞缪尔·约翰逊把词典看作钟表。毫不相关的事物被巧妙地加以联系,起到了独特的效果。不看钟表,无法掌握时间,而不查词典难以获取知识,两者的关系就这样串在一起,深刻地阐明了某个道理。
2. 暗喻(Metaphor)
暗喻是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种共同的特征,把一个事物的名称用在另一个事物身上,说话人不直接点明,而要靠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比喻,叫做暗喻。通过对比两个不同事物的共同特征来说明事物。从而更生动深刻地说明事物、解释道理,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如:
(1) Because of his wealth, he was a fountain of generosity to his relatives and friends.
由于他有万贯家财,他对他的亲戚和朋友花钱如水。句中把he直说a fountain of generosity (慷慨的喷泉),说明他花钱如水,慷慨、大方,其形象生动,提升了描述的趣味性,读后耐人寻味。
(2) The doctor was an affable local practitioner with white hair... “We all want a little patching and repairing...”
医生是一个和蔼的白发老头,本地的一个开业医生……“我们都需要经常修补修补……”
该句的神奇之处是把治病叫做“修补”,十分贴切。
(3) Going to work every day became a chore for him, and he could hardly wait to find a new and exciting job.
把每天的工作比喻成一种家务,学生很容易地就能理解这份工作的单调性和乏味性,能更好理解为何他要寻找一份让人兴奋的新工作。
(4)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ar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把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比作吃东西,有的只需要品尝,有的则需要吞下去,少数的还需要细嚼和消化,形象、深刻。
此外为了加强语气而取得修辞上的特殊效果,有时人们还运用前后不一致的隐语。人们把其称为“美人鱼”,即上半身是人 (使人产生一种联想),下半身是鱼 (另一种联想)。这种形式在英语中屡见不鲜。如:
(5) He was such a marvelous teacher that whenever he recognized a spark of genius you could be sure hed water it.
句中的a spark of genius (天才的火花) 指的是初露锋芒的人才,water (浇灌) 原是培育幼苗的意思,但作者却把它与spark连用。于是真相大白,那位老师原来是一个扼杀人才的刽子手,其言简意赅。
总的说来,暗喻比明喻简练,比较含蓄,更有余味,因而表现力比明喻更强,使用得也更多。在文学作品中许多创造出来的隐喻性的词语,由于广泛的使用,变成了常用词语。如:seeds of evil (罪恶的种子),a rooted prejudice (根深蒂固的偏见),a flight of imagination (幻想的飞翔),to burn with desire (燃烧的欲望) 等。
二、习语的构成及其内涵
习语(Idioms)是英语语言的精华。在英语中含有大量的习语,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由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英语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般来说,英语习语常常由固定的词组或句子组成,比如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和俚语等。习语表达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在帮助学生理解句意的过程中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由于语言、心理、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成语的真实含义同字面意义之间往往有不同的差异。正如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习语“a wet blanket”就不能按字面理解为“一条潮湿的毯子”,该习语的含义为“令人扫兴的人或事”,而“like a fish out of water”也不可直接表达为 “出水的鱼”而是“感到不自在”的意思。如果仅仅依据字面的意思去想象,只能是误解其真实的涵义。
习语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有的反映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的包含有趣的历史故事。例如:习语“face the music”与古代的演员有关。当时,只要音乐响起,准备出场的演员就要立即走到台前,在观众面前进行表演,不管他是否已准备好。因此,后来“face the music”指不得不去面对一些令人不快的事情。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习语中我们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有些习语中的元素表现的具体含义英、汉相近,而有些却截然相反,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对习语的理解,发掘习语中折射的语言内涵和文化内涵。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1第2单元中,出现了很多常见的习语,现分析如下。
(1) I thought that the exam would be a piece of cake, but it was much harder than expected.
(2) If you follow the advice Ive given you today, landing an interview should be as easy as a pie.
这两句俗语均提炼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具体而言,蛋糕和派在西文人的生活中都是极其普通的食物。几乎每个人每天都会吃蛋糕或派。蛋糕和派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如同小菜对于中国人是一样的,吃或做这两种食物非常容易。因此,用人们生活中极其普通的食物来形容一件事,说明这件事非常简单、易如反掌,中文常翻译成“小菜一碟”。
(3) This allows you to prepare good answers and means you wont have to answer questions off the top of your head during the interview.
off the top of ones head是美国人经常用的一个习惯用语。从它的字面意思来讲,就是从头的最顶部。可以想象成,一个人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想法直接在头部顶端形成。因此,这个习语的意思就是:做事没有或不需要经过仔细考虑或仔细计算。
(4) Dont worry about having butterflies in your stomach before the interview.
在中国人的眼里,蝴蝶是很漂亮的昆虫,常常能给人以美的感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蝴蝶还可以象征着至死不渝的爱情,脍炙人口的“梁祝”便是典型的例子。但是,在having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这个英语习语中,蝴蝶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漂亮,而变得非常地让人厌烦。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一个人的胃里有蝴蝶。因此在理解这个习语的时候,要注意区分中西方人对于蝴蝶不同的情感态度,这样,就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这个习语的内涵。这个习语可以理解成持续的恐惧、紧张或忧虑,可以翻译成“心里七上八下”。因此不同语言文化中的习语常常会蕴含不同的内涵,在学习英语时须特别留神小心,以防产生偏误。
总之,习语不仅和一个民族的宗教文化有关,还和其历史、文化遗产、生活经历、地理条件、社会习俗和心灵境界等紧密相关,这些都是习语的民族性特征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内涵。学生要正确理解习语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语用含义,体会它们的精华所在。如果不熟悉习语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一定会对习语的内涵感到茫然,从而导致理解或沟通上的障碍。反之,如果学生能通过学习,了解常见习语的起源及内涵,一定能更广泛地了解英美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更好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上述对比喻和习语的阐述可以看出,英语学习绝不能仅仅是停留在词汇的表层结构上,如果局限于表层意义上的学习,只能收获甚微,也就不能领悟英语语言的美感和深邃的内涵,只有通过不断地深入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更好地驰骋于阅读和欣赏的天地中。
(作者:李小奇,海安县立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