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高考语病类试题例析

2013-04-29张桂萍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语病句式解析

张桂萍

2012高考语文语病类试题大多为选择题,且都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只有重庆卷为语言表达的形式,要求找出三个句子当中有语病的一项并进行修改。现纵览如下:

从上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12高考语文语病类试题的“高频考点”主要有四个: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和不合逻辑。下面,我们对这些“高频考点”做一一解析。

一、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指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结果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义纠缠的现象。句式杂糅是由于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2012年高考语文病句中有8个句子属于句式杂糅,明显属于“高频考点”。

1.北京卷第2题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解析:B项中“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是“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两个句式的杂糅,要么表述为“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要么表述为“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二者保留一个即可。

2.山东卷第5题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解析:B项中“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杂糅,可表述为“解决了……问题”,或将“解决”改为“避免”“防止”等意义的词语。

3.安徽卷第17题

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解析:A项中“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杂糅,一个句式为“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一个句式为“规划以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不可同用。

4.广东卷第3题

A.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解析:A项句式杂糅,“研究发现”的是后文的三种情况,而“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语是前文中的三种情况,此“三种情况”既作为“研究发现”的宾语,又作“引起”的主语,造成杂糅。可去掉最后一句。

5.辽宁卷第14题

A.300多人只能睡在阴湿的地上,没有铺的就找来谷草,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绝大多数人挤在一起和衣而睡。

解析:A句式杂糅,“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当被子外”把“盖的除个别人有大衣外”和“除个别人有大衣可充被子外”两种说法糅在了一个句子中。

6.天津卷第4题

A.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有学者提议,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

B.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已经达到2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这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康复的治疗费用。

解析:A项中“应倡导……更具积极意义”句式杂糅,要么表述为“应倡导全民重温中华经典”,要么表述为“全民重温中华经典,对弘扬民族文化更具积极意义”。B项是“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治疗”和“这笔善款将作为……费用”两种句式的杂糅。

7.浙江卷第4题

C.这本书精心选配了10多幅契合文意的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极具文化魅力的立体阅读空间。

解析:C项是“选配了……图片”与“图片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的杂糅,应将“选配了”改为“选配的”。

二、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一般指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附加成分残缺等。成分赘余包括介词、助词等虚词滥用造成的赘余,句中带有否定词造成的赘余,句中多宾语造成的赘余以及词义重复造成的赘余等。请看2012年高考病句类试题的8个成分残缺或赘余的实例。

1.课标卷第14题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解析:A项中因“造成”“遭到”词义重复造成赘余,应将“遭到”删去。

2.北京卷第2题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解析:D项成分残缺。“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跑来”后加“的氛围”等词语。

3.湖北卷第4题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解析:C项缺少谓语“有”,应将“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改为“很少有人会有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

4.江西卷第5题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解析:B项是因为滥用介词而造成主语残缺。应去掉介词“关于”,让“《品三国》”充当主语。

5.四川卷第4题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解析:D项属于成分残缺,动词“表现”缺少与之呼应的宾语,应在句末加“的主旋律”等词语。

6.浙江卷第4题

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B.《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

解析:A项缺少动词谓语,应在“群众”前加“提高”,使之与“鉴赏水平”搭配;B项中的“满足”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需要”。

7.重庆卷第18题

(3)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个美院的编外学员,有的鼓励,有的讥讽,但他不为所动,更加努力地学习绘画。

解析:这一句属于成分残缺,应在“他不为”与“所动”之间插入“讥讽”或“后者”二字。

三、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词语的搭配不符合事理,不符合习惯,不符合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肯定与否定搭配不当等。“搭配不当”是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又一重要考点。

1.课标卷第14题

B.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解析:B项主谓搭配不当,“取得的成绩”与“得到了回报”不搭配。

2.北京卷第2题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解析:A项中的“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属于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3.湖北卷第4题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解析:A项“自然与人”和“随风生长”搭配不当,应将“随风生长”移至“绿树蓊郁”之后。

4.江西卷第5题

D.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解析:D项属动宾搭配不当,“挑起”不能与“任务”搭配,可改为“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5.辽宁卷第14题

D.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

解析:D项搭配不当,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这一主谓式改为偏正式“沉甸甸的责任感”更合适。

6.四川卷第4题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解析:C项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其中“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令人担忧”不搭配。

7.天津卷第4题

D.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解析:D项属于修饰语“不健康”与中心语“习惯”搭配不当,应把“不健康”改为“不良”。

四、不合逻辑

语言表达上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内容不合事理,不合实际,不合客观规律,或者句子表达得不够严密,不合情理,自相矛盾,在概念运用、判断构成、推理方式等表达形式上存在问题。不合逻辑包括自相矛盾、范围不当、主客倒置、否定与肯定、一面与两面等几种主要形式。请看2012年“不合逻辑”的几个实例。

1.大纲卷第3题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解析: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不合常理,应为“酝酿、出台、执行”。D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之间没有关联。

2.山东卷第5题

A.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解析:A项属于不合逻辑中的否定失当。“忌”本身就含有“不要”的意思。“切忌不要”构成双重否定表肯定。可将“忌”改为“记”,或将“切忌不要”后的“不要”删去。

3.安徽卷第17卷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解析:D项属于不合逻辑中的“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能否”是两面,“是”是一面,应将“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或将第一分句改为“能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

4.广东卷第3题

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解析:D项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

5.湖北卷第4题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解析: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是递进关系,因此,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位置。

6.重庆卷第18题

(3)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个美院的编外学员,有的鼓励,有的讥讽,但他不为所动,更加努力地学习绘画。

解析:“更加”表示意思更进一层,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可将“更加”改为“依然”。

猜你喜欢

语病句式解析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基本句式走秀场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相机解析
省略主语不是语病
——也说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处“语病”
特殊句式
媒体常见语病辨析六例
抓住特定词语辨语病——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