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演化初探

2013-04-29丰丽伟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发展进程翻译儿童文学

摘要:儿童文学是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儿童文学的发展。本文试探性的论述了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演化进程,回顾了自清代以来儿童文学翻译的状况,旨在引起人们对儿童文学翻译及研究的关注,更好地指导儿童文学翻译实践活动。

关键词:儿童文学 翻译 发展进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加快了相互交流和融合的节奏。翻译的出现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无疑为中国文坛打开了一扇大门,同时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奇绚丽的天地。朱自强(2000)指出,“如果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那么中国儿童文学也是社会的现代化的一部分。纵观历史,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出现的每次起落消长,都对儿童文学产生了重大、深远、根本的影响”。回顾一下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自清末以来,中国的儿童文学的发展和优秀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是紧密相连的。从清代晚期的第一本童话集《新庵谐译》到现如今风靡的《哈利·波特》系列,儿童文学翻译已经走过了上百年的历史。

一、晚清(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为独立的姿态开始于“五四”时期。然而,一些研究者,如胡从经就指出,“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如同繁星璀璨的夜空”,呈现出“晚清一代儿童文学创作与翻译十分繁盛的局面”,所以,晚清是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真正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在翻译题材的选择、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运用以及语体的使用等方面呈现出与其时代背景相关的特有的风貌。

1.在翻译题材的选择方面,清朝晚期,在西学渐进的过程中,儿童作为国民未来的重要性开始渐渐为国人所认识,相应的,儿童教育及儿童文学开始受到国民的关注,外国儿童文学翻译开始兴起并且很快成为当时文学领域的一股热潮。这个时期的翻译内容以励志、图强为主,翻译欲借文学作品鼓励儿童树立远大志向,鞭策儿童的爱国心。在题材的选择上关注探险、科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翻译引进有教育小说、冒险小说、科幻小说等。同时也开始了童话和寓言的翻译,比较著名的有《安徒生童话》等。

2.在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运用上,晚清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初始时期,尚没有完整或系统的翻译理论。译者多采用改译或者增删原著的策略,具体则采用意译或译述的方法,有的译者甚至在译作中随意加添自己的创作或评论。这一时期的译者看重的是译文的社会功能,即是否能够励志图强,是否能够启发儿童的爱国心,而并未着意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反映原作者的风格及思想。

3.在语体的使用层面,文言文在晚清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应用文言文,无法达到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效果。小说翻译沿袭了传统的章回体结构,大多以成人的口吻叙述,以成人的视角处理儿童文学译本,强调儿童文学作品教化、激励儿童的社会作用,削弱了儿童文学作品必须具备的儿童化特色。

二、20世纪初期(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

20世纪初的五四时期,旨在倡导人性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与这种思潮和发展相适应,儿童的社会地位和独立人格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儿童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强,儿童文学翻译开始日渐兴盛,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盛况。

1.儿童本位观的确立与选材。在中国,长期以来“长者本位”一统天下,直到五四时期,经过许多学者的引进推介,才让国人接受孩子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这一观点。主要有反应儿童童趣、体现儿童心理的寓言、童话、小说、故事等。很多现在为人所知的经典作品最早的中文译本均产生自五四时期,如《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安徒生童话》等。

2.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随着“儿童文学运动”的迅速发展,“儿童本位”的思想确立,这个时期的译者开始逐渐“隐身”,采用更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方法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将原文的儿童性、趣味性毫无保留地传达给中国的儿童小读者。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翻译方法的转变,一改晚清改译、增删原著、随意创作的翻译方法和翻译风格。

3.翻译语言的选择。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与晚清时期最显著的区别在语言的选择上。首先,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对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放弃了文言文,改用白话。其次,西式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使得外国儿童译作更易读易理解,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以及接受能力。最后,译本在遣词造句上也更加考究。儿童思维式语言的使用,使得一些拟声词、拟态词也被广泛的应用到译本中。

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翻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一个动乱和重建并存的时期,中国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在这一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一部分爱国作家和翻译家仍然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外国儿童文学著作的活动中来,译作数量多、规模大、影响广,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1.译介题材的政治性较强。这一时期儿童文学译作虽然也有赞美童心的成功之作,但与这一时期时代背景相呼应,此时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不得不把“儿童本位论”暂时搁置,题材上更多的关注“革命”、“阶级”与“救亡”的主题。比如,叶圣陶独具匠心,利用安徒生笔下的皇帝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法西斯的专制统治,赞扬了爱国图强的伟大力量。

2.苏联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影响深远。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开始进入中国,成了之后数十年中国翻译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品种。由于苏联儿童文学创作反映的思想内容与我国抗战时期的时代性特点相符合,也符合培养抗战时期对儿童教育教化的需要,因此它比任何一个国家对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翻译所产生的影响都深远。

四、改革开放以来儿童文学翻译

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和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儿童文学在中国实现了最快速度的发展,经历了最大限度的变化,取得了最为显著的成就。

1.译介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译介题材多元化和译介形式多元化。首先,译介题材多元化。这一时期,随着儿童文学翻译观的转变,儿童文学翻译作品呈多元化的趋势,内容与形式不断创新与扩充,各种各样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相继涌现,童话、小说、诗歌等层出不穷。其次,译介形式多元化。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传统媒介主要是图书、报纸等纸质媒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加速了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传播进程。

2.儿童观和儿童文学翻译观的变化。新时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观及儿童文学翻译观。文学性和儿童性的回归成为这一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人们改变了对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翻译的看法。译者不再只关注成人的意愿和文学的教育目的,而是更看重儿童作为目标读者自身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而让译本真正变为属于儿童的文学读物,并帮助他们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

3.儿童文学翻译方法和策略的日渐成熟和系统化。新时期众多译者与学者在长期的翻译实践和探索中,总结出了与儿童文学本身特点相适应的翻译方法。总的来说是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多种翻译方法并用。儿童为中心的儿童观决定了现当代儿童文学翻译应主要采取归化的翻译方法,即应充分考虑儿童作为目标读者的特殊性,使用符合汉语特点及本土文化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儿童的阅读和审美需要,同时也应注意保留作品及作者的风格及原作文化背景的特点。

当然,新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在取得重大进步和突破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和不足,如儿童文学翻译缺乏总体规划,又选题重复,缺乏创新性,以及名著重译现象严重等。

综上所述,回顾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演化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受社会历史和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展现出独具时代风貌的特点。儿童文学翻译在我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儿童文学翻译的边缘化地位仍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需要在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丽,清末民初(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鸟瞰[J],三峡大学学报,2005(1).

[2]大众文艺第二次座谈会[J],大众文艺,1930(4).

[3]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M],北京: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

[4]秦弓,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上/下)[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6).

[5]秦弓,“五四”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翻译[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4).

[6]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6).

[7]王泉根,《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总序[DB/OL].http://www.zww.cn/100b/htm/7/7.shtml.2007-07-01/2010-10-25.

[8]王泉根,儿童观的转变与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三次转型[J],娄底师专学报,2003(1).

[9]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作者:丰丽伟,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

猜你喜欢

发展进程翻译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浅析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
浅谈英语语言学的发展与研究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